干部人才

当前位置:首页  > 衡山党建网 > 干部人才

桑榆霞光胜晨阳

发布时间:2009-07-17 来源:

 

在熙熙攘攘的衡山大街上,人们经常发现一位年逾八旬、满头白发的老先生一手拄着拐杖,一手提着蓝色的文件袋,里面装着眼镜盒、教案和讲稿。他有时走进县委宣传部,有时走进县老干局,有时走进县老年大学,有时走进全县中小学校……老先生并非别人,乃衡山县中学高级教师、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衡山诗词学会顾问、衡山县关工委委员。他1988年离休后,以为国家、为社会做新贡献的实际行动,书写出了一位离休干部“桑榆霞光胜晨阳”的绚丽篇章。今年7月,他被推荐上报为全省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

“就是死,我也要死在我执着的讲台上!”

离休后,刘老的家人以为这下他总该好好歇歇了。可没几天,县高考复习中心领导请上门来,他很快走马上任该中心语文教师。他备课认真,连一个细小问题也不放过;上课生动,娓娓道来,引学生徜徉于知识的海洋;批改细致,连一个标点也不含糊。他长期担任语文教研组长,积极推动教学改革,成效显著,名声在外。他所教语文科在全市一直名列前茅,曾为全市高中语文教师讲授“高考总复习示范课”,编写的《高考语文复习与练习》一书,在全市深受欢迎。

在复习中心,他一教就是十一年。2001年他不慎跌伤腰椎,只好住院休养。伤痛受得住,离开讲台他可受不了。在床上躺了几个月后,县老年大学领导又找上门来,请他到校任教诗词、文学等课程。刘老当即应允,他的教学深入浅出,联系实际,深受老年学员欢迎。每次上课,教室里、走廊上,坐满了人,大家如沐甘霖。他自编《格律诗词讲义》,被市、县许多老年大学采用,推动了全市老年教育的发展。

去年3月,刘老因身体欠佳,住进了衡阳市夕阳红公寓,但他依然克服困难,挤出时间坐车赶回县老年大学上课,风雨无阻。 6 19 ,学校举行了热闹而简朴的休学典礼,他作为教师代表,以一首新诗《请让我向你们掏出我的肺腑》表达了自己的满腔热情,令大家无不为之感动。“我一定会健康地活下去,和大家定期相晤、相处、相护!真的离不开你们呀,我义无反顾。当然,人生没有不散的筵席,就是死,我也要死在我执着的讲台上,我将含笑地说:我不辛苦!”

“精神不老身康健,诗教花开遍地妍。”

诗词是刘老生命之所系。近年来,他更是迸发了诗词写作激情,县里、老年大学组织的重要活动,他都要写诗填词,以表心声。他出版了作品《未闲斋诗文拾零》,在全国诗词界享有广泛的声誉。他先后两次出席在北京举办的诗词研讨会,并被大会指定专题发言。2006年,中华诗词学会交给他一个重任——积极推进衡山县诗教工作,通过诗词进校园,教育影响青少年一代。刘老接过重任后,一回来马上向县委宣传部、老干局及县诗词学会领导汇报,确定了以岳云中学为重点,再向全县中小学铺开的工作思路。为推进全县诗教工作,他上跑郑州、衡阳,下到县内各中学,不辞辛劳。他花了两个月时间夜以继日地编写《诗教校本教材》,并深入到各校讲课,得到学校师生的欢迎和社会好评。为营造良好的诗教氛围,他两度邀请中华诗词学会顾问林 从龙老 先生到衡山讲学。一石激起千重浪。县岳云中学、县二中、县三中、县四中、县实验中学,诗教全面开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县岳云中学被中华诗词学会授予“全国诗教先进单位”光荣称号。

今年,衡山县作为全国诗词之乡创建县将接受中华诗词学会的检查验收。为弘扬国粹,他积极推动衡山开展传统诗词吟唱活动。 6 20 ,县实验中学学生200余人聆听了他的专题讲座《关于传统诗词的吟唱》。两个多小时,刘老精神抖擞,声情并茂,听众们深受鼓舞。

“难得梅风真谛悟,弘扬国粹贵心仪。”

刘老一生有两大爱好,除了文学便是京剧。为了弘扬京剧国粹,他不遗余力,卓见成效。

他自幼爱好京剧,研习传统梅派青衣。1999年参加全国京剧票友艺术节大赛,彩唱梅派名剧《霸王别姬》饰虞姬,荣获银奖。首席评委刘秀荣称许“声情并茂有梅风”并起立鼓掌,湖南卫视作了专题采访和报道。此后,他把衡山、南岳的京剧爱好者组织起来,以戏会友,成立衡岳京剧协会,将一些中老年人从牌桌上吸引到京剧爱好中来,经常为党委和政府部门进行节庆演出。他还接受了宣传、文化部门的意见,着力为衡山培养青年京剧苗子。为了调动大家学唱京剧的积极性,2007年他私人出资出力花了近2000元,邀请了长沙、衡阳、益阳三市和南岳的京剧票友来衡山联欢,传经送宝,弘扬了国粹,活跃了衡山文化。如今,在全县老干部重要活动上,他都要亮一嗓子,风采依旧不减当年。

“就是讨,我也要让广源壮起来!”

刘老桃李满天下,弟子遍布全国各地。三年前,他在广东过年时,有意与广东一位学生企业家联系,老师一腔热情与学生的古道热肠不谋而合,这位姓旷的学生当即同意,每年寄3万元到衡山县关工委帐户上,资助品学兼优的寒门学子顺利完成学业。在县老干局的大力支持下,广源扶贫助学奖优基金应运而生。资助对象初定为小学到大学阶段的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后定为高中和大学阶段的学生。为了使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刘老与县关工委其他同志一道,每年多次深入全县中学,召开学生座谈会,通过学生议、教师评、学校领导核、县关工委调查等多种方式,广泛深入地开展摸底工作,最后秉着“成绩优中选优、家境苦中选苦”的原则,确定了每批资助对象,并定于每年新学期开学时由他和其他同志一道,亲自赴学校将资金送到资助对象手中,并对学生实行跟踪了解和服务。到目前为止,共筹集资金9万元,资助学生51名,98%的受助高中学生考上了本科一、二批,圆了自己的大学梦。每年3万元资金太少,刘老看在眼里,谋在心里。他与县关工委主任朱海清等同志商议,今后广辟渠道,一是与市内某些学生企业家联系,二是今年年底赴广东一次,主动向学生“出击”,积极争取他们投入资金,到时本金不动,用利息来资助学生。面对大家期待的目光,82岁的老人激情饱满,坚定的话语掷地有声:“我至少要再筹集助学资金20万元,就是讨,我也要让广源壮起来!”

“杏坛李圃一园丁,血灌心浇护叶青。果实红时花落蒂,宁肥沃土又春生。”这是 刘亭翼 先生的真实写照。为了党的事业,为了老年教育,为了他心爱的诗词和京剧,为了他爱入骨髓的学生,他永不疲倦,永不言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