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人才

当前位置:首页  > 衡山党建网 > 干部人才

衡山县“十一五”人事人才工作规划

发布时间:2007-06-15 来源:

 

 

为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建设一支富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为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按照《衡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要求,特制定本人事人才发展规划。

一、“十五”期间人才资源现状

2001年以来,我县一直重视人才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加强了人才资源开发的政策研究,制定了人才开发规划和吸引人才的优惠政策,人才工作得到较快发展,人才队伍的整体实力不断增强。

(一)基本情况

我县40.8万人口中,具有中专以上学历或初级以上职称的各类人才共12527人,其中研究生(包括研究生班)30人,大学本科1067人,专科4604人,中专及中专以下6826人;按人才类型分,全县共有党政人才1589人,专业技术人才7540  人,经营管理人才786人,农村乡土人才2612人;从年龄构成来看,35岁以下3132人,36岁至454296人,46岁至554534人,56岁以上565人;按职称统计,具有高级职称的人才170人,中级职称人才2648人,初级职称人才4722人。

(二)主要问题  

我县人才队伍目前存在着以下三个问题:一是总量少且能级结构比例失调,高、中、初专业技术人才比例不尽合理,高学历、高职称人才少,低学历、初级人才多,能级结构比为11527,人才资源整体素质不高;二是全县各类人才年龄偏大,特别是高中级人才趋于老龄化,新生力量不足,全县35岁以下人才只占25%;三是从业结构比较狭窄,在专业技术人才中,我县从事教育、医疗卫生行业的人才较多,占专业技术人才总数的60%,而其他专业技术人才只占40%。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十一五”期间,我县应把“增加总量、优化结构、调整布局”作为人才发展的重点予以突破。

二、“十一五”人才发展的目标

20052010年,我县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人才总量有较大增长,人才结构与经济结构基本适应,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干部人事制度和人才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的有效机制逐步建立,人才成长环境进一步优化。

1、人才总量。人才总量由“十五”末的12527人增加到2.4万人左右,其中专业技术人才达到15120人,人才密度指数达到3%,比2005年末的1%提高2个百分点。

2、人才结构。人才在产业、地区、城乡间的分布合理,人才的专业、年龄结构和高、中、初级专业技术人才的比例趋于合理。高级人才比例明显提高,高级专业技术人才达到267人,中级专业技术人才达到3352人。

3、人才素质。在各类人才中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达15%左右,具有大专学历的占30%左右,各类人才年平均脱产培训15天以上。

4、人才环境。人才生活和工作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建立起宽松的人才流动和富有竞争力的成才环境,创造优良的人才智力引进环境,提高人才的福利待遇,年均工资收入明显提高。人才流失现象得到明显改变。

三、“十一五”人才发展重点

1、强化“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制定人才规划,采取有力措施,出台优惠政策,吸引、招揽人才。

2、大力开发各级各类管理人才。以提高素质为重点,对各级国家公务员和企事业管理人员规定出严格的学历和素质要求。同时,各级国家机关新录用的公务员,要严格按照《湖南省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面向社会公开招考,以确保公务员队伍素质。

3、合理调整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层次结构。大力发展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数量,适当提高中级专业人才比例,努力扩大高、中级专业人才队伍规模。

4、大力实施乡土人才工程。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加快开发农业专业人才,高度重视农村人才队伍,加强农村科技人才的培养,改善农村人才队伍结构。

四、“十一五”人才发展主要政策措施

1、加快本地人才资源的培训开发。我县对各类人才的培训一直没有一固定的场地,因此我们首先要兴建一座六层1800平方米的人才培训大楼,投资240万元,集人才培训、人才市场、人事考试于一体,以更好地提高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二是要加大培训力度,继续出台“十一五”期间的干部教育培训规划,通过脱产、函授、自学、面授等多种形式,使全县各类人才年均培训达到十五天以上。

2、努力改善人才环境。要落实《衡山县人民政府关于引进高素质人才来县创业的若干规定》中的优惠政策,对引进的中高级急需人才,在工资、户口、子女就学等方面给予优惠。为全县各类人才创造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大力倡导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风气。

3、发展和完善人才市场。在现有人才市场的基础上,加大投入,扩大场地,形成能提供人才信息、人才培训服务的人才市场,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充分发挥人才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主渠道作用,把各类人才纳入市场调节,促进和搞活人才流动,解决人才滞留的问题。

4、建立人才奖励基金。市委、市政府已于2002年起建立了人才开发奖励基金,我们在“十一五”期间也要建立全县优秀人才奖励基金,由财政安排一定数额预算经费,对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和经营管理做出贡献的各类人才,可根据经济效益给予重奖。对企业经营者也要建立与企业生产经营相适应的奖励机制。

5、改革创新人才管理体制。一是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加快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二是加快职称改革,建立和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考评制度;三是加快人才资源配置体制改革,创新人才管理体制。

6、加强对人才的组织领导,保持人才政策的延续性。把人才工作放在战略的高度,作为第一资源。努力提高人才的社会地位,树立衡山珍惜人才、重用人才、厚爱人才的良好形象,增强衡山引才、聚才、用才的吸引力。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使我县人才资源的开发、培养、引进、使用和管理工作健康发展,为我县“十一五”计划任务的圆满完成和建设经济强县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

 

                                     衡山县人事局

                                          2005 年1 月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