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屋村“变形记 ”
曾经的福田铺乡楼屋村没有一条像样的通村公路,晴天灰雨天泥让外出回乡的村民无不摇头叹气;坐落在村内的两个乡重点项目征地难度大,村企矛盾激烈,几度停工歇业;村民组长议事大会常常开不到一半就拍桌打椅,不欢而散。
如今,新修的6公里水泥路如“玉带”蜿蜒连通组组户户,村主干道上54盏路灯熠熠生辉;久征不下的乡卫生院已新建完工,驻村企业恢复生产,与当地群众和谐共处;几个过去带头挑事的“歪脑壳”党员积极参与村里建设,带动群众发展生产。
从不堪回首的“曾经”,到村民连连点赞的“如今”,只用了一年多时间。是什么让楼屋村在短短一年多时间里“蜕变”?“这一届的村班子好,他们做事公道,工作扎实,我们都服!”群众的评价是最好答案。
思变:能人回村“挑大梁”
2014年3月,在楼屋村村支两委换届选举中,刘光仁高票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主任。今年54岁的刘光仁虽然个量不大,但言谈中透着精明干练;虽然党龄不长,但在党员群众中威信颇高。他回村任职前在外从事竹木加工生意10多年,在当地家庭富足,儿女事业有成。谈及入党和回村任职的初衷, 他很有感触:“大约6年前,当时村里矛盾纠纷多,村干部不得力,村中事务停滞不前,一位老村书记多次找到我,希望我能回村,为村集体做点事出点力。”
2012年转正入党的刘光仁一开始在村里并没有担任任何职务,除了正常参加村里的党组织生活,大部分时间都忙于自己家的竹木加工小生意。2012年11月,福田铺乡重点民生项目新卫生院选址于楼屋村1组,本是利民惠民的大好事,但在征地拆迁中遇到群众阻挠,大半年过去了,项目仍无丝毫进展。面对此情,作为该组党员的刘光仁毅然站出来,多次组织本组村民开会,一一进户耐心细致做好思想劝导,综合归纳村民们的合理诉求,与乡、村干部一起想办法、出点子,寻求最佳征地方案,最终闹闹哄哄的新卫生院“征拆难题”在刘光仁的“斡旋”下得以成功破解。正是这次初试身手,刘光仁的大局意识、责任担当和工作能力得到乡村干部以及村组群众的高度认可。2014年初,刘光仁在群众的期盼中全部结束在外地的竹木加工生意,回村专心致志当“村官”。
谋变:齐心协力“强堡垒”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刘光仁带领的新一届楼屋村村班子上任后,面临的问题和矛盾纠纷层出不穷。其中,群众意见最大的莫过于低保中的“关系保”和“人情保”等问题。过去,低保指标分配从不开会,“指定保”现象严重,个别村组干部的直系亲属“吃低保”,而一部分符合低保条件的贫困对象却没有纳入低保范围,导致群众对干部不信任、对村中事务不支持,村组会议无法正常召开,干群矛盾尖锐。为此,刘光仁上任伊始,即与村支两委干部开会通气,重启低保评议,并要求所有村干部自己本人以及近亲属一律不得“吃低保”。最开始个别小组长对于撤销“低保”有抵触情绪,但通过村班子成员会和组长党员会的多次政策宣传和思想教育,亲属“吃低保”的村组干部慢慢转变观念,主动提出退保要求。
思想统一,行动步调才能一致。“村组干部亲属不吃低保”的统一定调为全村低保重评奠下了基础。2014年4月底, 44名村民代表成功汇集一堂,对低保申请对象逐一举手投票评议,除了2名确实符合低保条件的普通困难老党员外,其余村组干部、党员亲属的低保指标全部被撤下,低保新调整率达到40%,村民一致认为这次的低保评议是“真民主”。低保重评后,村班子交心通气多了,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明显增强,群众对党员干部的信任度也大有提高。
改变:心系群众“促发展”
要想富,先修路。楼屋村紧邻福田铺乡中心集镇,区位优势明显,但村内却只有不到900米的水泥村道,村民出行非常不便,也严重限制了村经济的发展。为改变村组道路泥泞狭窄状况,新村支两委一班人积极想事干事,精心规划筹谋,但在实施过程中却被村民们“泼了冷水”。原因是前几届村班子工作不力,历史遗留问题太多,筹资筹劳群众不买账,甚至个别党员涉及自身利益问题时还带头挑事闹事。聚拢民心、厘清村组矛盾成为筹资修路的当务之急。对此,搭档不久的村班子顶住压力,没有推诿退缩,敢于直面矛盾,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广泛调动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建议。特别是对思想“拖后腿”的党员,村支委成员逐一与其谈话直至思想转变,对为一己之利胡搅蛮缠的群众,村支委团结一心,敢于动真碰硬,坚决不退步不让步。“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村组干部大量细致的思想工作,六组修路路基占地1.8亩,经商议由村支付补偿款2.8万元到农户,补偿款一到位,村民修路自筹款也即筹齐;四组5.2万元滩田款全部均分到户,长达5年多的组内矛盾自此终结,村民筹钱修路的积极性大涨;七组在村组干部配合下以排序抓阄的方式重新分田分土,解决了因人口异动而田土长期未调整的大难题;村里还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挤出资金将拖欠的村民误工费、退耕还林款等经济往来账3万余元全部支付到位,取信于民……自此,村组矛盾逐渐化解、干群关系逐步融洽,干部带头争资跑项,党员主动支持村里建设,村民自发筹资出工,群众修路热情空前高涨,仅2014年,全村共计投入200多万元修缮村主干道2.5公里、通组公路3.5公里、到户水泥路800多米。
楼屋村背靠紫盖峰,石材资源丰富,多年前,福田铺乡重点项目通程石材有限公司就已进驻该村十组从事矿石开采加工,后由于投资商经营管理不善,一度停产关闭。关停后,山体岩石裸露无人管理的安全问题、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加工场地和租借农户办公场地的租金问题以及重型装载设备出入致道路损毁等问题让乡村两级头疼不已。2013年底,福田铺乡再度启动招商引资,经过多方洽谈,旺恒矿业公司接手经营。可周边群众对新公司进场反对强烈,原因是石场生产产生的震动、噪音、灰尘、水污染等都严重影响他们的生活。为能让新公司顺利投产开工,村委一班人会同乡镇领导加强与企业的交流沟通,向企业提意见,为企业想法子,通过多次协商,企业全部结算停产期间所欠的租金、民工工资,出资60余万元修村主干道和进场公路,优化施工环境,改进生产设备,变“大炮为小炮”,减少噪音和震动,每年补偿4万元到组等等。看到企业诚意十足,村支书和秘书又进组入户做村民的思想工作。该组党员王代圆是退伍军人,个性又直又急,过去一直与村里“唱对台戏”,新村委班子上任后的一系列作为他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思想也发生了大转变,不仅支持石场生产、维护周边秩序,还主动和村干部一起做群众思想劝导工作。现在,6户村民就近跑起了运输,20余名组员在“家门口”上班打工,村企关系开始逐渐和谐。
嬗变:和谐楼屋“谱新曲”
“楼内创业天高海阔世上美景今日盛,屋里联谊肝胆相照人间真情此时浓”,横批“爱与和谐”,这是2014年楼屋村在外青年利用回乡过年之机自筹自办“创业交流会”上的一幅对联。年前,村里一年轻小伙彭吉彬联系村支书刘光仁,希望能组织在外打拼的本村青年一起交流交流,刘光仁听后立即支持同意。2015年2月16日,由年轻人自愿捐款,年轻人组织策划,回乡青年、村干部、矿企代表、妇孺老少420多人共同参与的“创业交流会”成功举行。交流会上,年轻人自己搭建表演舞台,自导自演编排了丰富多彩的节目,先富青年讲述了自己创业经历和心得,交流现场还资助慰问了贫困户和五保户,会场气氛热烈和谐,年轻人的热情向上既感染了父老乡亲,凝聚了村心民心,也传播了正能量。无独有偶,原籍该村的老军医王代湘退休后一直随子女在美国生活,今年4月中旬,他借80岁生辰的机会重回故土,为家乡父老乡亲连续义诊2天,并为修缮村组公路主动捐资4000元,深受群众好评。
环境的改变和人心的凝聚,给了共事才一年多的新班子十足信心,也激发了楼屋村发展的后劲。如今的楼屋村各项工作欣欣向荣,村里文娱活动丰富多彩,通组到户公路、路灯安装、村道绿化、骨干塘修缮等村基础设施建设正如火如荼进行,福田铺乡重点工程“农贸市场建设”征地工作即将启动……在村班子的带领下,楼屋村正加快发展步伐,昂首阔步奔向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