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建

当前位置:首页  > 衡山党建网 > 基层党建

学习邓平寿先进事迹感言选编之三——农民群众真正需要“泥腿子”干部

发布时间:2011-09-27 来源:

“在我们这里是百分之一的事情,在老百姓那里就是百分之百”,在电影《我是花下肥泥巴》中,对虎城镇政府前树立的这块标牌记忆深刻。与虎城镇一样,我所在江东乡也是一个偏远的乡镇,走进乡政府大门,“为农民说话,为农民办事,为农民服务,为农民撑腰”这二十个醒目的大字映入眼帘。作为一名乡干部,与电影中主人公邓平寿一样,工作在农村最一线,每天与农民群众打交道,自然对电影中许多场景感触万分,尤其被邓平寿的人格魅力和敬业精神感动,对邓平寿这样的好书记、好公仆感到由衷地敬佩

邓平寿在出任虎城镇党委书记以来,在为群众办实事上,不唯上,不唯权,只唯实,本着向老百姓交好差的态度,以高度的责任心和顽强的意志,为虎城镇的群众办成了一件又一件实事,使虎城镇面貌和人民生活大为改善。

爱岗敬业,忘我工作。在邓平寿的带领下,虎城镇干部几乎没有休过一个周末,尤其是他本人,更是为虎城镇的发展殚精竭虑,无私奉献。为了筹集资金,他不惜为两个不讲理的村民下跪;为了搞好工作,报答群众,他在住院仅仅6天后就回到办公室,带病坚持工作;为了让留守的孩子们不用爬到树上就能打电话给在外务工的父母,他自己垫钱帮群众接上了程控电话。他在工作中始终强调“老百姓的事情不能马马虎虎”,始终保持对人民群众深厚的感情,将群众的利益摆在首位。

甘守清平,不求回报。邓平寿工作了30多年,老家的房子却是破旧的单层泥砖房,妻子还是没有正式工作的“半边户”,家庭条件并不富裕。他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在家中种地、养猪,尽管经济不充裕,但是只要群众有困难需要捐款时,他总是踊跃捐助,几年来捐款额达到了几万元。在自觉抵御金钱诱惑,防范腐败风险上,他采用了灵活变通的策略,当他的老熟人承包修路工程,并送来红包时,他以政府班子会决定降低工程投入为由,较好地抵制了诱惑;当在帮助群众贷款搞养殖时,他将“好处费”暂时收下,以消除群众顾虑,办好后又退还给群众。他的一个习惯就是每次开完会后,都会把宾馆的牙刷等一次性洗漱用品带回。邓平寿的这种勤俭节约,甘于奉献的精神也影响了他周围的干部,几年来,每名镇干部都捐款达几千元,却基本上没有享受镇上发放的补助和奖金。

坚持原则,目标执着。为了坚持帮助7个村的群众修好出行的公路,邓平寿在面对上级压力和要求时,敢于率直地说出想法,始终将群众的利益作为自己决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了使群众盼望的路尽快修好,他甚至敢于和县委书记拍桌子进行争议。在与镇里的同事工作时,他也是始终坚持原则,对干部要求非常严格,在工作上丝毫不留情面;但是与农民交往中,他却表现出万分包容,切实帮助维护农民群众的利益;在家庭中,他对母亲孝顺,对妻子关爱,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

勤劳务实,淡泊名利。“书记是干啥子的?干工作的,上坡,下乡,不穿皮鞋,穿草鞋,还不戴草帽”。虎城镇的杨镇长调走前说,他最佩服的是邓书记对老百姓的感情深,无私奉献,放弃多次升迁的机会,留在虎城镇始终为了这里的群众而奔走劳累。邓平寿每天的工作就是来到田间地头,下到村组民户,了解群众所需、所想、所求,然后尽力帮助解决困难;或者是坐在办公室,等待一拨一拨的农民来找,帮助他们化解难题。然而,在面对众多的记者采访和报导时,他总是保持荣辱不惊,淡泊名利,从不计较自己的个人名利得失,而是时时刻刻将群众的利益摆在最重要的位置。虎城镇的工程建设中,他引入群众监督员制度,要求建筑责任人将个人信息公示,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确保工程质量。对于虎城镇的发展,他说,什么事情不能等、靠、要,尽早办成事情,农民尽早得实惠,我们等得起,但是群众等不起。在他的努力下,虎城镇提前3年完成公路通组通户,其他各项工作指标均在全县遥遥领先。

“我要让虎城镇所有老百姓,都过上巴巴实实地好日子”“做事要对得起老百姓,对得起你手中短期的国家给你的饭碗”,听着邓平寿说出的这些发自肺腑的发言,我的内心也久久不能平静。作为一名乡干部,我的职责也是帮助老百姓解决问题,帮助农民群众过上更好地日子,这样才能够对得起党和国家的期望,对得起自己的选择,对得起江东乡人民群众的信任。虽然我目前还不能像邓平寿那样,作为领头羊带领一支班子不断前进,但是作为江东乡这个班子中得一员,我要全力做好本职工作,发挥好自身的作用。

作为一名参加工作不久的大学生,就像电影中的年轻人一样,难免会有一些轻浮和傲气,但是“农民的问题在地里头,不能等老百姓到办公室来找,老百姓养活的是‘泥腿子’干部,不是‘跷脚老板’”,来到农村工作,就要放下架子,沉下身子,深入群众中去,不断向农民群众学习,切实为农民群众服务,真正做到想人民群众之所想,急人民群众之所急,做一名真正的“泥腿子” 干部,为建设更加富裕美好的江东乡而努力奋斗。    (江东乡政府  谭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