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思录》读后感——为心灵设定一个坚定的坐标
中共衡山县委副书记、县长 周 骥
做人做官,最大的悲哀是心灵的迷失、麻木,在所谓的成长和圆熟之中逐渐丧失对“真假、善恶、美丑”的敏锐感知、对纯真理想的执着守望。因此,为自己营造一个相对宁静的氛围,经常与心灵对话,并以之为原点设定一个坐标,将那些最有价值的东西标记出来,始终以最大的真诚和热情去呵护、追求,日益成为重要而紧迫的事情。这是我读《沉思录》的深切感受。作为基层的主要负责人,对我来说,什么才是最有价值的呢?
良好传承是最大的财富。马可·奥勒留之所以能成为精神的富翁、哲学的巨人,与良好传承密不可分。从他身上,从风云变幻的历史和多姿多彩的现实当中,我们又能传承什么?一是美好的德行。美德可以滋养心灵,提升修养,可见,德是立身之本。德还是为官之道。曾国藩能在晚清乱局中力挽狂澜、成就大业,其道德楷模的感召力、凝聚力不可小觑。领导干部作为道德传承中的重要一环,既积极践行“仁义礼智信”之类的传统道德,又大力倡导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之类的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更身体力行“八荣八耻”的现行要求,惟其如此,才能创造一个秩序井然的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二是科学的精神。哲学和哲学家总是试图清晰地解释说明宇宙和世界,马可·奥勒留在这个问题上的答案就是“自然、本性、理性、法”,并告诫人们遵循这些而生活。尽管有些晦涩难懂,但这种探寻本质规律的科学精神值得赞赏和传承。自然有其自身法则,社会有其运行规律,人类在改造自然,推动历史、社会向前发展的过程中,只有本着科学的精神,认识这些法则和规律,并创造性地加以运用,才能在整体的和谐与平衡当中获得最大的收益。“治大国如烹小鲜。”显然,治县也是如此,不能随心所欲,任意而为,必须遵循并利用好发展规律。三是学习的能力。传承本身就是一种学习。马可·奥勒留总能在前贤、师长、亲朋身上看到闪光的“金子”,并积极将其转化为自身高尚的品德、高贵的气质、坚强的意志和丰富的学养。这种主动的学习意识和强大的学习能力,正是基层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新时期的县域工作点多面广,而且跟外部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不主动学习,不善于学习,视域必然不广、思想必然不活、措施必然不力,效果也必然不佳。
合作共事是最大的缘分。叱咤风云者,身后无一不有一个与之密切配合的团队。“我们是天生要合作的,犹如手足、唇齿和眼睑。”马可·奥勒留如是说。携手同行不独断专行。不迷信权威,不以权威自居。一个和谐、统一的团体绝不会只有一种声音。出身不同、经历不同、气质不同、所处位置不同,对同一事物必然会有自己独有的看法,和而不同才是正常的状态、健康的氛围。一个成熟、理性的领导者一定同时具有乐于听取不同意见的胸襟和善于综合不同意见的智慧,并在共同责任、共同义务的统领下,动员和率领团体和组织中的所有人朝着同一目标努力前行。春风化雨不暴风骤雨。《沉思录》中包含这样的思想,从不迁怒于人,憎恨他人,即便是受到了冒犯和伤害,也要忍耐和宽容,因为对方并非圣贤。我们习惯在工作中制定严格的标准和纪律,并以此来衡量和要求每一个同志。显然,这是必须的。但建立相应的容错和纠错机制,同样是必须的。相对于暴风骤雨式的打击来讲,春风化雨、循循善诱的教育方式将为我们的事业积累更多的人气和资源。以心换心不漠不关心。马可·奥勒留认为,首要的原则就是友爱的原则。友爱地对待团体中的每一个个体是最大的真诚。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持之以恒地“重视基层,加强基层”,市委、市政府以“五小设施建设”为突破口不遗余力地改善乡镇工作生活环境,其中深意不言自喻。那么,县级党委、政府自然也要采取大量切实有效的措施,在工作环境、工资待遇、个人成长、心理健康等多方面给自己的干部以最真诚的关注和关怀。
内心和谐是最大的幸福。马可·奥勒留说:“如果你因什么外在的事物感到痛苦,打扰你的不是这一事物,而是你自己对它的判断。”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对县委书记提出这样的要求:“比贡献大小不比职务高低,比群众口碑不比名利多少,比心灵和谐不比物质享受。”可见,在社会心理一定程度趋向“浮躁”、“急功近利”的当下,内心和谐何其重要。内心和谐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处世哲学,也是一种从政为官的基本素养。要追求宁静以致远。“宁静不过是心灵的井然有序。”没有比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迷失方向更可怕的事情。马可·奥勒留说,一个人退到任何一个地方都不如退入自己的心灵更为宁静和更少烦恼。这就是“自省”。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在日常的忙碌和焦灼之余,强迫自己停下片刻,多想一想“为什么、怎么办、对不对、该不该”之类的问题,做人就会多一份真诚,做官就会多一份理智,做事就会多一份把握。要自甘淡泊以明志。看轻名利、看淡得失才能淡泊。“有多少人在享受赫赫威名之后被人遗忘了,又有多少人在称贺别人的威名之后亦与世长辞。”“得意时淡然,失意时坦然;得志不得意,失意不失志。” 有时,我们过于在意他人的毁誉议论、职场的进退留转,而没有把全部的精力用到推动发展和改善民生上去;过于在意短期的政绩和形象,而没有把全部的资源都用到“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上去。马可·奥勒留等前贤先哲的提醒有如洪钟大吕,让人警醒。要清廉自律以修身。“尽最大努力控制你的欲望。因为,如果你想得到的东西却是你控制不了的,失望必然接踵而至;同时,你还会忽略那些正是你可控制的又值得追求的东西。”口腹之欲、声色之娱、金钱之惑是贪腐放纵的前奏,是心灵和谐的大敌,必须加以控制。只有严以自律,清廉自持,守住底线,才能站得直、行得正,才能有威有为,使人心悦诚服。
努力工作是最大的快乐。“难道我是为了躲在温暖的被子里睡眠而生的吗?”、“不要不情愿地劳作……”。马可·奥勒留认为,工作不单单是谋生的手段,它还是生而为人的证明,快乐和幸福的源泉。事实上,对于普通民众来讲是这样,对于领导干部来讲更是这样。要有自我实现的强烈意愿。在心理学的需求层次论中,自我实现是最高层次的需求。我们需要证明自己对于家庭是有贡献的,需要证明自己对于他人是有帮助的,还需要证明自己对于社会是有价值的。如何证明?只能通过积极有效的工作。因此,要始终以高度的自觉和饱满的热情投入自己的工作,敢于任事,善于成事,以实实在在的业绩取信于民,造福于民,这样才能无愧于心,不负重托。要有一心为公的朴素情怀。《沉思录》中随处可见公共利益、共同利益、普遍利益、有益社会之类的字眼,一个近两千年前的奴隶社会君主能有这样的境界,着实令人感佩。近年来,随着以人为本思想的深入人心,我国的施政理念、施政方式不断改进,民生改善、民权保障、民利维护、民主发展等工作均实现了重大进步,但与此同时,安全事故、司法腐败、医疗纠纷等漠视民主民生、损害民权民利的行为和现象也时有发生。这就说明,要真正实现公民社会的理想,我们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对于县一级来说,在突出抓好经济工作的同时,同样需要安排更多的时间、精力和财力,来改善公共设施、发展公益事业、保障公共权利。要有清晰完整的工作思路。马可·奥勒留提醒人们把心灵指向一个明确的目标。相应地,我认为,人的行为、所从事的工作也应始终指向一个既定的目标。那么,在朝着这个目标前进的时候,对于路线、工具、时机等的选择和把握,必须得有一个清晰完整的设计。领导一个地方的发展尤要如此,否则难免盲目决策,错失机遇,贻误发展。
马可·奥勒留是伟大的人物,《沉思录》是伟大的著作。常读《沉思录》和马可·奥勒留,总有意想不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