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五力”不断推进远教工作可持续发展
中共衡山县委组织部
近年来,衡山县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坚持“五力”并举,科学谋划,注重长远,走出了一条以“组织强化为推力、站点建设夯实力、科学管理出活力、学用结合扩引力、学用转化显效力”的管理模式,有效地推动全县远程教育工作发展。
一、科学定位,三大举措强“推力”
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是一项新生事物,如何在农村全面推开、被农民所接受,科学定位、组织强力推进和加大投入是至关重要的。一是实施“大远教”战略。成立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任组长,组织部长和常务副县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并定期召开常委会对远教工作进行专题研究部署。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全面抓远程教育软硬件设施建设工作。二是采取高投入方式。远教工作开展以来,县委把远教工作作为全县的重点工作来抓,将建设资金纳入县财政预算,严格按照上级组织部门分配的县级建点任务数落实远教站点建设经费。五年来,全县各级财政共投入资金130余万元用于远教事业,其中乡镇、村配套资金约50余万元。三是打造“惠民”工程。将远教工作明确定位为大宣传、大教育、大服务“三大”职能,着力把终端站点建设成为涉农政策的“宣传窗口”,农民群众提素质、学科技的“培训基地”,引导农民转变观念、提升生活品味的“见习园地”和生产生活信息的“发布阵地”。去年以来,全县共开展各类培训服务20余次,发送各类短信1000余条。
二、注重规划,站点建设重“实力”
几年来,我们在站点建设上始终坚持建一个,用一个,并且用好一个。一是严要求选址。在选址工作上,坚持“一个原则、三种模式、三个结合”。即坚持“站点+大户+基地”的原则;采用村企共建、村协共建、村村共建三种模式;结合站点交通状况、特色产业、经济条件等硬件条件,结合站点村干部、站点管理员的素质和群众的热情度等软件条件,结合“一村一大”招生工作的情况。在此基础上,再通过摸底呈报、现场勘察等,采取优胜劣汰的方式确定站点建设村。二是高标准配置。在站点安装调试阶段,实行县远教中心、有安装任务的乡镇、村三级工作人员三级联动督促机制,做到安装、协调、督促三位一体,严把质量关。全县所有站点统一实行“三个统一”:即统一制作远程教育制度栏和远教站点站牌,统一建立站点运行台账,统一建立健全站点教育培训制度。三是全覆盖布局。全县17个乡镇319个行政村均已全部建好了远教与文化共享工程站点,覆盖率达100%,增建扩展型站点43个,基本型站点166个,更新计算机套件设备站点31个,基本形成了覆盖全县、上下贯通的远程教育网络。
三、创新机制,站点管理出“活力”
做好远教工作,“管”是关键。一是立足长效建机制。出台了设备管理、设备维护维修、活动室管理、学习培训等多项制度,明确管理职责,建立管理台帐。在电脑主机上贴上维修电话卡,公布维护维修联系电话,确保在最短的时间内对出现故障的站点进行维护。实行“五簿一册”和教学管理七步法,统一印制远程教育工作学习记录本、个性化学习登记簿、学习计划本、教学需求登记簿。二是立足发展强队伍。一方面,县远教办每年组织全县站点管理员进行集中培训,将每年的4月份定为“远程教育管理员培训月”,大规模组织站点管理员培训。另一方面,不断壮大远教工作人员力量。面向全县招聘2名计算机人员充实到县远教办工作;明确乡镇5名选调生为分片远教站点管理辅导员;鼓励大学生村官担任站点管理员,大力开展远教志愿者招募活动。同时,鼓励站点负责人、站点管理员参加“一村一大”学员培训。截至目前,全县“一村一大”学员223人,其中站点管理员和负责人占94人,比例达到42%。三是立足实效严考评。先后制定了《衡山县远程教育站点管理员考核评估制度》、《衡山县组织工作量化目标管理细则》、《衡山县新农村建设考核细则》等系列制度,将远教工作纳入基层党建和新农村建设等工作考核范畴,形成常规性考核机制。同时,积极开展示范个人和优秀培训教师、优秀站点管理员评选和“计算机技能大比武”竞赛活动,不断提高管理员水平。
四、注重实际,学用活动有“引力”
在学用活动上,明确提出远教学用工作要面向每一项教育、面向每一级站点、面向每一层学员、面向学员需求的每一个方面的“四个面向”原则。一是整合资源带学用。整合县内各种教学资源和人力资源,定期开展政策法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农户基地观摩等活动,近三年来,全县共开展各级各类教学辅导活动4000余场次,受训人数达5万余人次。二是主题活动推学用。在全县开展“送致富套餐下乡”活动。定期组织卫生、农业、科技、畜牧、劳动等部门专家,制作种养殖技术、加工生产、文化生活、政治学习等方面课件、图片等学习资料,定期或不定期到远教站点开展活动。去年以来,全县共组织服务团下乡2次,集中授课5场次,发放资料2000册,服务群众5000余人次。三是培养典型引学用。在每个站点培养一至两名学用典型,制定切合实际的学用典型培养计划,包括学用典型的经济状况分析、个体培养目标和致富带富的实际效果等,同时,通过电视、网站、新闻等媒体积极宣传学用典型的先进事迹和成功经验。近年来,全县共培植学用典型210余个,其中,种养殖专业户127人,规模以上企业8个,农村经纪人23个,致富能手52人。
五、强化服务,学用转化显“效力”
通过近几年的实践,远程教育在基层组织建设、新农村建设和农村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发挥了显著成效,得到了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群众的青睐和好评。具体表现在:一是助推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全县远教站点成为了农村党员干部开展各种学习的新课堂,加强党员干部管理的新渠道,党员干部联系群众的新阵地,新农村建设的助推器。一大批农村党员群众通过远程教育的学习,增长了知识,提高了能力,成为了村级组织的中坚力量。在去年的村支两委换届中,全县162名通过远教学习培训的年纪轻、能力强的后备干部充实到村支两委班子,其中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的64人。全县172个站点村,在近三年内被评为治安示范村59个,计划生育模范村113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31个,文明村镇43个。现代远程教育已经被广大农村党员干部所认可、所依靠,有力促进了党的“三级联创”的深入开展。二是助推了新农村建设。如我县福田铺乡白云村党支部委员、农机大户汤光斌,利用远教平台学习机械化种植技术,探索农业产业化道路,引进了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成立白云农机专业合作社。截至目前,合作社已成功流转土地1500余亩,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70余名,并逐步实现了种植规模化,农业机械化。贺家乡香西瓜种植历史悠久,在远程教育的推动下,全乡80%以上的群众熟练地掌握了香西瓜的种植技术,2005年,该乡依托远程教育建立了“贺家乡党员果品培训示范基地”和“贺家乡西香瓜产业协会”。协会成员遍布全乡16个村450余户。目前,香西瓜已成为该乡主导产业。长江镇柘塘村村支两委积极利用远教优势,着力对竹木加工产业进行调整,对竹木器批发市场进行重点改造。新建成的竹木器批发市场有力地带动竹木器销售的增长,并同时带动了村里竹木器加工业的发展。今年,村支两委决定进一步加大招商力度,再投资500万元兴建竹木器加工厂,拟在5年内做到原料就地供给,建成湘南最大的竹木器加工销售市场。三是助推了农村信息化建设。依托远教站点和“衡山党建网”,开辟了电信、移动、联通群发信息平台,及时向群众发送远教宣传标语、教学节目预告和相关信息等,特别是对那些种养殖大户,通过短信平台,及时提供最新天气动态、市场信息、科技成果等,搭建农户与大市场联系的“金桥”。去年年初,在面对自然灾害给农作物和农民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损失情况下,我们及时通过网络平台发布抗灾信息和农作物防冻技术、组织专家在线咨询,使损失降到最低,也使农村群众远程教育利用率大幅度提升。福田铺乡白云村利用远程教育,大搭文化之台。在今年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该村充分利用远教平台,创新学习形式,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衡山影子戏”为学习载体,编写了以贴近群众生活的小故事,穿插科学发展观以及各项支农惠农等政策。目前,已编写科学发展观唱词20余章节,内容涉及新农村建设、农村政策法规、乡风文明、破除迷信、保护环境等方方面面,深受村民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