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大学生“村官”培训体会
湖南省衡山县开云镇龙泉村书记助理 谭顺国
2009年8月25—30日,我有幸在08年进入“村官”队伍的1400多名村官中被选到省上参加了省委组织部主办的湖南省首批大学生“村官”培训班。首先应该感谢市、县组织部的关心、培养以及推选,同时还感谢省组织部给了我们这次学习交流的机会,因此我很珍惜这次梦寐以求的机会,每一次学习都认真听讲、仔细笔记,课余时间也不忘与其他朋友沟通、交流学习心得。培训时间虽然短暂,但是我从中学到的知识却是今后工作中长期受益的。下面我将此次培训学习的心得总结如下:
一、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的意义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培养有知识有文化的新农村建设带头人的需要;是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和奉献精神,对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的后备干部的需要;是转变就业观念和实现自身价值的需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必然选择。
二、如何当好一名大学生“村官”
在开班仪式上,郭树人部长鼓励我们要坚定信念,立足基层,不断加强学习、努力工作,以实际行动推动新农村建设,实现人生价值。并且希望我们能做出示范、做出样子。郭部长以一位过来人的身份语重心长地对我们大学生“村官”提出了要求、寄予了厚望,使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有了一种前进的动力。在近一年的到村工作中,我也深刻领会到了基层是我们汲取营养的好去处,是实现价值的好舞台,是锻炼意志的好地方。选择这条路不后悔,我要勇敢地坚定地走下去。习近平副主席曾经在接见全国大学生村官中再三强调,大学生“村官”应该在基层要做到“下得去,呆得住,干得好。” 这些话语让我内心深深的感到震撼,也感到自己肩上担子的沉重。
1.要“下得去”。作为一名已经在农村工作一年的大学生“村官”,应该站在农村的角度来看问题,考虑的应该是农村的事务,打交道的是全体农民,这种角色的转换要求我们必须放下身份、用活知识、加强实践,要广泛地接触农民,了解农民的生活情况和生存状态,倾听村民的呼声,知道村民最想知道什么,最需要解决什么和最盼望得到什么。只有那种“下得去”的精神,我们才能找准自己的定位,才能知道自己该干些什么,怎么干和怎么干好,做出真正有益于人民群众的事情来。
2 .要“待得住”。大学生“村官”到基层后会面临着一系列的困难:一是办公条件落后,不可能像城市里有现代化的办公设备;二是生活单一,没有朋友,没有亲人,内心感到非常的孤单寂寞,忧伤没人过问,喜悦没人分享;三是生活条件相对较差,衣食住行不方便,农村工作繁杂琐碎,经常会被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缠住而无法脱身。这些艰苦的条件不仅是对我们意志力的挑战,同时也是对我们人生追求的一大考验。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从容的面对这些困难并能很快的克服它们,全身心的投入到农村各项工作中,就必须要待得住、要扎得下根。这样在农村能够干出自己一番事业,对农村农民有所贡献才不是一句空话。
3.要“干得好”。国家鼓励大学生到村任职,就是为了让大学生能够运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发挥自身优势带领农民群众用知识、艰苦创业,让农民早日过上富裕的日子。因此我们要把干好自己的工作作为恪守本职的基本要求,创业作为我们的工作目标。我们在工作中要经常虚心向那些有基层经验的老干部学习,向那些有农业技能的农民师傅请教,逐步提升自己的基层工作能力。要放下架子,真正去融入农村,深入农民,帮助农民群众出谋划策,传授科学知识和实用技能,帮助农民掌握脱贫致富的本领,让农民得到实惠。这样才能得到老百姓的真正拥护,才能提高自己在群众中的威信,才能有助于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三、学到了许多工作中有用的工作方法,拓展了思路
这次培训虽然时间短,所学的知识却很多,涉及内容有——国际形势专题讲座、村官与村务管理、公共管理常识、“三农”政策讲座、新时期的扶贫政策与扶贫工作、湖南经济与农村发展。
省委基层办副主任胡旭阳,他鼓励我们扎根基层、艰苦创业,并且从有关政策解读了我们大学生村官的出路,也让我们看到了明天美好的希望,不再迷茫,他的讲座让我看到了自己美好的未来,感觉自己现在就是走在希望的田野上。
省民政厅基政处高景然处长主讲的村官与村务管理,让我更加全面深刻明白了村务公开的的真正内涵,也让我真正了解了什么是村民自治,怎样防止村级财务出现混乱,怎样组建村级理财小组这些都是让我收益非浅的工作方法,也让我的管理能力得到了快速的提高。
省委农村工作部经管局刘易平副局长,为我们主讲的三农政策,让我更加熟悉了农村的各项惠农政策,也更加明白了怎样才能够保护农民的合法利益,怎样让中央的各项政策在农村能够充分落实,也发现了自己对农村政策存在严重的缺乏,为我以后的工作敲响了警钟,为我今后的工作提供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四、参观示范新村,开阔了我的眼界
黄龙新村在村党支部书记王再德带领下,村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自力更生,勤劳致富把昔日一个“作田靠天顺、用钱靠借款、生活靠救济”的“三靠村”变成一个固定资产5800万元,流动资金1600万元富裕村。曾经黄龙流传一首歌谣“有女莫嫁黄龙村,不长禾苗长霸根,吃的是富子草,穿的是烂布巾”。而现在,黄龙新村是一个管理民主、全面发展、共同富裕、乡风文明的小康村。到2008年止,全村年生产总值达3.8亿元,人均纯收入突破1万元。
金龙村抓住新农村建设的大好时机,采取“因地制宜、产业支撑、政府助推、市场运作、农民参与”的办法,运用科学发展观,创新思维,大胆探索,打造出一遍“千亩良种茶叶基地”并且不断做大做强,为湖南茶叶品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作用。
我通过参观发现,这几个示范区都是利用“公司+农户+基地”的专业合作社模式,根据所在村实际特点,大力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通过旅游等产业推动经济发展,带动百姓发家致富的具有现代气息的新农村的典范。
五、感受上级高度重视,坚定扎根基层的信心
大学生“村官”,一直以来都是一个争议性很强的话题,主要是对“大学生村官”的误读,如认为设立“大学生村官”会加重农民负担;当“大学生村官”可以发财;“大学生村官”是一群没有出息的人,找不到工作就来农村混饭吃;“大学生村官”在农村没有用,办不成事,还不如去放猪;大学生把当“村官”作“跳板”,没有人管,成了“野孩子”等等。同时,“大学生村官”也有不满,如认为待遇不公平、身份太混乱、乡村干部太势力、老百姓不信任、干事业有风险没保障、在村里信息不畅通、前途不明朗、村里生活艰难、上级主要领导入村看望少、交流少等。这些方方面面的影响打消了工作的积极性,使有些人有了“混日子”的想法。
省组织部精心举办的这次培训班,为我们邀请了很多平时见都难得见到的、在学术或工作上有独特见解和有相当建树的领导和专家为我们讲课,他们在百忙之中的授课,是对我们身份的认同,是上级领导的关心、重视,让我们觉得不像是外界所说的没人管的“野孩子”,让我在迷茫中看到了一盏闪亮的明灯,坚定了我扎根基层的信心。
六、明确了工作发展的方向
1.立足服务“三农”。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的主要职能是服务“三农”发展。要充分发挥自身作用,扣紧服务“三农”这个核心,着眼长远,立足实际,充分发挥出知识优势,为“三农”发展服务。充分发挥自己知识新、观念新的优势,把发展农村经济作为工作重点,在带领农民致富中展示才华。既要当好学生又要当好先生,学会把握分寸,有选择地吸收,学习老村官们处理农村工作的方法;同时也要通过自身努力,对老村干部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达到新老“村官”共同进步。
2.不断增强自身素质,加强各方面学习,为更好的开展农村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一是要系统学习和掌握国家涉农方面的教育、民政、劳动保障、社会医疗、计划生育等各项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并认真贯彻执行。向群众宣讲国家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的精神实质。二是要做新思想新理念的转变者,农民贫穷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是思想僵化,理念陈旧,小农思想根深蒂固,他们需要转变的不仅仅是经济思想,还有文化生活和生存理念。要站在更高更广的角度去审视、思考问题,帮助村民群众转变思想,更新理念,倡导文明和谐的生活方式。三是要做基层情况的调研员,整天与农民打交道,了解他们的疾苦,掌握鲜活的第一手材料,扎实细致地调研农村实际情况。四是要做好民事经济纠纷的调处员。农村耕地、宅基地问题,历来是老大难问题,处理不好影响团结,妨碍经济发展,破坏和谐,要利用掌握的法律知识公平公正地处理民事纠纷。五是要做村民致富的领头人。充分利用知识广、信息多的优势寻找致富门路,结合当地实际,多出点子,带领当地村民艰苦创业,脱贫致富。
这次培训虽然获益匪浅,但是毕竟机会难得,所以我希望今后还会有更多这样的学习交流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