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建

当前位置:首页  > 衡山党建网 > 基层党建

加强党员忠诚度是当前党建的重要环节

发布时间:2007-08-08 来源:

 

 

 

 

 

 

 

 

 

 

 

 

 

 

 

 

 

 

 

 

 

 

 

 

 

 

 

 

 

 

 

 

 

 

 

 

 

 

 

 

 

 

 

 

 

 

 

 

 

 

 

 

 

 

 

 

胡锦涛同志6月25日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我们党要带领人民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关键是要抓好党的自身建设。”近些年来,在抓好党的自身建设方面,不断探索创新,取得了重大成果。尤其是十六大以来,党的制度建设取得了迅速发展。但是,目前党内存在的诸多腐败现象,少数干部脱离群众、不思进取,极少数干部以权谋私、骄奢淫逸的行为,严重影响和破坏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从严治党始终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党员的忠诚度建设是当前加强党建的着力点。日前,胡锦涛总书记在浙江考察工作,他来到杭州市下城区同社区干部群众亲切交谈,有51年党龄的梁舜华老人用“忘不了、不能忘、无怨无悔”(即忘不了党的培养教育、不能忘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为党的事业奋斗无怨无悔)10个字表达了自己的感受,胡锦涛总书记听后动情地对她说:“你这10个字,充分表达了一名老党员对党的忠诚。我相信,有一大批忠诚于党和人民事业的共产党员团结广大人民群众一起奋斗,我们就一定能够克服一切困难,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梁舜华老人的“忘不了、不能忘、无怨无悔”10个字,道出了一个老党员的感恩、责任和追求,表达了一名老党员对党的忠诚。忠诚与政党认同紧密相联,党的忠诚度是政党认同在党内的反映,政党认同是政党的政治行为的基础和现实前提。认同是社会生活中的一种普遍现象,表示的是一个人或一个群体对某个人、某个团体或组织、某个事物在心理上认可、接受和服从的程度。政党认同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政治认同,对执政党而言,政党认同实质上指的是广大人民群众对执政党的认可、支持和拥护程度。广大群众对政党认同,离不开广大党员对党的忠诚和认同;广大党员对党的忠诚和认同,直接影响着广大群众对党的认同和支持。

当前少数党员干部对党的忠诚度有所弱化,一些党员不信马列信鬼神、不信组织信个人。出现这些现象,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

首先,政党文化建设滞后,影响了党员对执政党的忠诚。政党文化是一个政党延续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政党建设的重要内容。所谓政党文化,是指政党所具有的为全体党员或部分社会成员所认同的意识形态、行为准则、制度规范,以及全体党员对政党所具有的情感态度。中国共产党已经发展成为拥有7800万党员的大党。党所处的社会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会思想的多元化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党员思想呈现出复杂状况。从当前党员思想建设暴露出的问题来看,最关键的是党的思想建设与制度建设不相适应,导致党内思想不和谐。主要表现在党内对党的认同感弱,政治信仰的缺失。

其次,党内民主与党员主体发展不相适应,影响了党员对党的忠诚。 改革开放以来,针对党内民主党进行了一系列积极有益的探索,也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如干部选任制度改革、取消书记办公会、建立党代会常任制度、党务公开以及全委会票决制度等等,赢得了党内外群众的认同。但在某些地方,民主的风气还存在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一些官员只把“民主执政”挂在嘴上、写进文件中,在决策中不遵循自然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缺乏民主意识,不愿听取不同意见,大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造成了许多不良后果,引起一些群众的不满。

最后,党内腐败现象影响了党员对党的忠诚。 这些年来,我们查处了一批腐败分子。在这些人中,许多人并不是一开始就很“坏”,大都有一个潜移默化的演变过程,几乎都是从作风不正开始逐步滑入腐败泥潭的。可以说,党内和社会上的不正之风是腐败分子违法犯罪的温床。不正之风催生了腐败行为,使一些干部在不良风气的熏染下逐渐丧失政治鉴别力和政治免疫力,继而堕落为腐败分子;而腐败分子的腐败行为又带坏了一些干部,污染了党风和社会风气。因此,必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预防和遏制腐败现象。

当前,加强党员对党的忠诚度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摆在各级党组织面前十分重要的工作。

要加强党的政治文化建设。党可以通过宣传纲领、政策主张,影响社会大众的政治态度;通过发展新成员,使他们在党组织中受到社会化的培训;通过党的各项活动,来实现其成员和拥护者的政治参与;通过政治社会化渠道对党员和公民加强教育尤其是中国历史教育,来整合文化冲突。通过政党文化塑造与熏陶党员,能促进党员对政党文化的认同,求得党内思想上、政治上、价值取向上的一致,增强党的凝聚力。

要大力发展党内民主。党内民主的本质就是体现党员在党内的主体地位,保证党员在党内的各项合法权益得到落实,从而强化党员在党内的主人翁意识,增强党员在实际工作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广大党员积极参与党内各项活动,如选举、决策、监督和管理等活动,发挥党员主体地位,提高党员对党的拥有感和归属感。

要创新党员沟通社会的平台。 党员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强化基层组织建设的目的就是要树立群众观点、强化党群关系,为党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和阶级基础。加强党员的忠诚度,就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一些行之效的举措体现组织对党员的人文关怀。既要关心贫困党员的现实物质生活需求,也要关心党员的发展需求,使他们感受到加入党组织对自身发展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