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新机遇 建设新白泥
衡山县店门镇白泥村党支部书记范千元
(2007年4月24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
白泥村位于衡山县店门镇西南部九观桥水库内, 18个组, 1168人,其中党员31名;山地9000余亩,其中林地7000多亩,水田 610亩,山多田少,是典型的山区村。
近几年在彭崇谷市长亲切关怀下,在市、县工作组帮助下,村支两委一班人认真履行职责,大胆开展工作,积极摸索经验,努力把白泥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2006年白泥村被定为全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全市首个“四星级休闲农庄”,修通了进村水泥公路,开通了程控电话,被市授予先进党支部、双文明目标管理先进单位、计划生育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一是立足实际作好工作规划。通过召开村支两委会议和群众代表大会,制订了白泥村新农村建设工作规划,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以建设小康村为目标,做好山水文章,发展旅游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二是突出重点办好三件实事。村里过去穷,穷在没有路。修路成了全村老百姓的最大愿望。2006年,我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投资160万元,通过100天奋战,把全长7.6公里的进村公路全程水泥硬化。通车后村里的楠竹由过去只卖9元钱100斤,一跃升值到23元100斤,仅此一项,村民人均增收800-1000元。第二件事是完成农电网改造,已筹备资金,正在运行,将于今年完工。第三件是解决通讯问题,白泥村山高路远,程控电话不通,手机没有信号,成为制约我村发展的一大难题。去年,市新农村建设工作队一进村就与电信部门联系,很快就争取电信部门投资70万元开通了程控电话,并设立远程教育点。此外,还争取移动公司投资140万元建好移动通信塔。通过完善基础设施,为今后旅游经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是抓住关键搞活三个项目。一是抓景点建设项目促使旅游业发展。改造基础设施,争创白泥四星级休闲农庄取得成功。在此基础上,招商引资开发三个景点,新建普贤观和启源塔。此外,招商引资开发桃花寨、空中飞索、白泥溪漂流和麻鸡垅峡谷野营等项目,已有外地客商进行了实地考察,初步达成开发意向。二是抓加工项目促使支柱产业发展。我们村有7000亩楠竹,是传统的支柱产业,我们从做好楠竹文章入手,引进了一个楠竹加工厂,年产值80余万元,目前还在扩大生产规模, 解决了30人就业问题。三是以发展农家乐,提升旅游人气为动力,带动种养业的发展。新办了一个养鸽场,发展5户农户养山羊150只,种野菜100亩,特色农家菜l00亩,大幅度地增加农民收入,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000元,是2000年的5倍。
四是心系群众做好四件好事。一是新设立医务室,过去村的老百姓生了小病,也要到30里外的店门镇上去治疗,极为不便。医务室的设立,解决了村民看病难的问题。二是建好图书室,通过市新华书店、团市委等部门的支持,三个月时间就建好了一个藏书达2万册的图书室,方便了群众和游客。三是抓好改水改厕。出台奖励措施,引导群众积极改水改厕,现在,我们村有90%以上的农户饮用了自来水、卫生水。四是积极推广沼气,以示范带全面,很受老百姓的欢迎。
2006年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开局之年,我们白泥人切身感受到了党和政府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策无比英明正确,也充分体现了群众在新农村建设当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回顾一年来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体会。
一是自始至终抓住一个“学”字。村支部把组织群众学习、全面提高素质、培养新型农民作为建设新农村的根本来抓。组织全体党员、村民学习中央、省、市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系列文件精神,举办学习班8期,大型辅导报告会3场,印发资料5000多份。同时,我们村支两委认真抓好自身学习,做到向市、县工作队学习,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好学风带来了好村风,好村风促使老百姓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九观桥水库献身救出6名游客的船工英雄肖楚红就是白泥村民的优秀典型。
二是班子建设抓住一个“强”字。我们以创建“五个好”支部为载体,在班子建设、制度规范、民主管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抓班子,提升自身素质。我们始终以强化班子自身建设为首任,狠抓班子日常学习教育,加强两委班子对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的学习与理解,提升班子整体政治素养。特别是在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村两委班子积极投身学习,做到“四带头”,不仅在深入学习中进一步提高了自身理论素质,同时也为广大党员对象树起了一面标杆,发挥了良好的带动和促进作用。二是抓制度,规范行为。我们在村支两委成员管理中,以规范制度为抓手,通过建立并认真执行党支部议事制度、村干部分工负责制度、“村务、财务”双公开制度等,增强了村务公开的透明度,融洽了干群关系,营造了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良好氛围。三抓帮扶,建立“一帮一”扶贫帮困制度,每逢“五一”、“七一”等节日都要看望老党员、贫困户、烈军属等。同时,积极为支部注入新鲜血液,培养积极分子3人。通过开展创“五好”基层党组织活动,班子建设明显增强,工作机制逐渐规范,得到了群众的普遍认可。
三是千方百计抓住一个“找”字。关键是要找到农民增收的路子,农民要增收,必须要有项目支持。于是,我们通过三条渠道找项目:第一条是到上级有关部门争取项目,一年来我们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争取了三个项目,即程控电话项目、移动通讯塔项目和旅游项目。第二条是请专家和业务主管部门领导进村论证上新项目,如请衡阳市银鸽集团支持发展养鸽,芳园酒业公司支持办起米酒加工厂。第三条是找投资商引资做项目,如竹木加工厂、白泥溪漂流都是采取找投资商做项目的办法,运作都比较成功。
四是坚定不移抓住一个“建”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怎样才能做好“建”字文章呢?我们根据我们白泥村的实际,突出抓三大块:第一块是基础设施建设,水、电、路、通讯等投入达400万元。第二块是景点建设,白泥村是全省生态农业旅游示范村,也须有一定的景点景观作为衬托。为此,我们重点协调支持建设道教普贤观、启源阁等。第三块是农家乐建设。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下,把新农村建设和农家乐建设融入一体,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村民的积极性,老百姓投入达80多万元,二十多户连片达标的农家乐成为白泥新农村建设的亮点。
白泥村各项成绩的取得,,应归于市、县、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应归于村支部、村委会的共同协作,应归于全体村民的积极参与。当然,我们的工作也有不足,特别是与群众的期望,与领导的要求,与兄弟示范村比较差距较大。如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方面;如抓住重点,实现农民增收新突破方面等等,都是今后进一步努力的重点。白泥村今后的工作有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一定会抓住新机遇,建设新白泥,成为名副其实的一流示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