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典型

当前位置:首页  > 衡山党建网 > 先进典型

贵州遵义市党建带妇建工作综述

发布时间:2009-07-27 来源:

 

盛夏的黔北大地,满目滴翠,一幢幢极具特色的黔北民居掩映在青山绿水之间,整洁的村容、文明的乡风、富裕起来的群众正在用智慧和勤劳的双手织就美丽的田畴。在推进这场日新月异的变革中,全市358万妇女同胞积极投身到经济社会发展、和谐社会建设、维护合法权益以及共同致富奔小康的主战场,以巾帼不让须眉的豪迈气慨走出家门,励精图治,开拓创新,建功立业,展现了崭新的风貌,成为遵义经济、社会、文化建设中一支重要的力量,谱写了新的绚丽篇章。

搏击经济大潮显身手

二十年前,正安三百娘子军下番禺,开创了贵州历史上由政府组织外出务工的先河。时任贵州省委书记的胡锦涛同志语重心长地希望大家不要半途而废,一定能创出一条路子来。带着家乡父老的期盼、带着组织的关心和嘱托,300名娘子军成为吃螃蟹的第一人,跨出了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从此,大规模、有组织的劳务输出逐步成为促进农民增收、转移剩余劳动力的重要渠道。20年来,在这个引擎带动下,遵义人走出大山的脚步从来就没有停过。围绕劳务输出,正安县2007年举办了首届农民工节,尹姑娘?珍汉子” 从全国300多个劳务品牌中脱颖而出,荣获了全国优秀劳务品牌。目前,遵义市外出务工人员达120多万,平均每年劳务收入达26亿元。

无论是外出打工还是在家留守创业,没有过硬的本领是不行的。广大妇联组织和妇女同胞既放眼山外,更立足眼睛向内,通过短期培训基地、远程教育、组建以妇女为主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和专业经济协会等,提高妇女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广大妇女自觉投入学科技、学营销、比美德、比发展的双学双比 ”以及以推广培训新技术、新品种为内容的千万农家女、百项新技术等活动,在实践中历练成长。

道真自治县的张国秋,克服重重困难,承包荒山,把发展畜牧业与发展林、蔬果等结合,形成林、药、畜、禽、果的综合产业模式,昔日荒芜的华山如今林木苍翠,鸟语花香。到2006年底,其所注册的华山绿色产业公司基地面积已达2.5万亩,其中人工杉木林6000亩,灌木林8000亩,平竹林7000余亩,开发弃耕荒地4000亩,总资产达5267万元,她本人也于2006年获得了全国十大绿化女状元、全国三八红旗手等光荣称号;仁怀市返乡农民工孟玲,利用打工学来技术,2002年办起了来料加工厂,使鞋面编制成了当地的特色产业,在她的带领下,现已发展到近20家,从业人数达15000多名,年增加收入1000万多元。此外,涌现了如蒲亨萍、陈云英、蒲春燕、罗云华等全国、全省三八红旗手,潘光富、李远碧、周朴、孔维芳、陈文兰等等先进典型。她们中有的积极投身市场经济大潮,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有的恪尽职守,在机关部门争先创优,积极奉献经济社会发展和推动科教进步;有的积极帮带,催生培养了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能人队伍;有的在困境中带头创业,为党委政府分忧。据统计,全市32个妇女培训基地累计培训妇女2万余名;近两年来,培训失业妇女达3200人,其中1500多名重新就业,700多名从事社区服务工作。目前,全市90%以上的农村妇女会读书识字、阅读报刊,85%以上的农村妇女普遍接受了2门以上的实用技术培训,5.8万名妇女取得了绿色证书或农业技术职称,有近4000名女性农民技术员活跃在田间地头。

红妆亮丽政治舞台

各级党委和妇联组织把确保妇女平等充分地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力作为遵义发展之要、发展之需、发展之策,积极搭建平台,引导和支持妇女参政议政,一大批优秀女性在参政议政中施展才干,为推动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作贡献。创业之星孟玲,于2008年当选为遵义市工会第三次大会代表,同年被选为贵州省工会第十二次大会代表,今年又被选举为遵义市三届人代会代表。面对目前的经济危机和返乡农民工逐渐增多,她又开始了引进其他产业进仁怀的思考和奔走。

2006年被选聘到桐梓县九坝镇山堡村任村委会主任助理的女大学生令狐克梦,矢志不渝理想信念,苦练农村工作的基本功,勇当农村致富领头雁,甘做农村发展的奠基石,因业绩突出,2007年当选为贵州省第十一届人大代表。作为农民代表,她始终把代表当作责任,无论是在会前会中,她积极反映,帮助争取解决人畜饮水、烟水配套、农网改造、通讯基础设施以及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民生问题。

全市还于2004年成立女领导干部联谊会,制定《章程》,定期召开年会,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以服务广大妇女儿童为宗旨,在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加强组织建设、强化培训、提高素质、信息沟通等方面开展大量的工作。

2008年统计,遵义市三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女性比例分别达26%、25%,市第三次党代会妇女代表占20%,出席省第十次党代会妇女代表占28%,遵义市及各县()四大班子女性领导干部配备率达100%,党政部门领导班子配备率达52%,相当部分优秀妇女干部走上了一把手岗位。在农村,80%的村妇代会主任成为农民技术员,进入村支两委,57%的乡镇妇联主席进入同级党政领导班子;全市建立起农村妇女学校179所,省级挂牌11所,双学双比培训基地650个。遵义妇女结合四在农家创建探索出的家家学、家家议、家家做、家家乐、家家评为主要内容的美德在农家活动,在全国妇联系统得到推广;遵义市妇联先后荣获了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贡献奖、全国农村双学双比先进集体、全国家庭助廉教育活动先进妇联组织、全国美德在农家先进妇联组织。

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建功立业

无论是在急难险重的关键时刻,还是在冬去春来的平凡日子里,广大妇女同胞自觉主动地承担化解矛盾的责任,做到知荣辱、树新风、促和谐,成为社会建设的实践者,充分展示遵义女性的风采。

2003年,在抗击非典中,广大女性积极参与救助、防控宣传;2008年,在抗击雨雪凝冻灾害中,广大妇女和男同志一样,挥铲扫雪,战斗在第一线;特别在汶川地震后,作为接纳部分伤病人员的遵义市,迅速组建以女性为主体的医护志愿组,对伤病人员身心的创伤进行细心的呵护,以实际行动诠释了爱无疆界,川黔深情。

面对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家中留守儿童、妇女、孤寂老人较多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问题,全市上下联动,部门统筹运行,以实施三关工程为载体,建立关怀激励机制。广大妇女在党组织和妇联的带领下,上孝敬老人、下抚育小孩,外承担起建设小康家园的重任,积极投身 “四在农家四进社区平安遵义创建以及自身建设等实践中。

留守在家的妇女同胞还利用资源优势发展小禽场、小果园、小菜园、小鱼塘等项目,创办农家乐,为新农村建设出力,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城镇乡村妇女围绕创建探索创新,在学校开展家庭教育报告会小公民道德实践恒爱等活动,协调创建家长学校1368所,推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事业和社会教育的协调进步;筹集资金15万元,积极参与亲情中国慈善活动,建立安康亲情文化站”17间。

特别针对农村女孩、留守儿童,全市相继开展春蕾计划关爱女孩爱心妈妈共享蓝天等活动,广大妇女干部争当爱心妈妈,部分未婚女性也参与进来,与她们开展一对一帮扶,全市5000余名爱心妈妈为各自帮扶的孩子购买一本好书、送上一套学习用品、互留一个联系电话、共用一餐亲情饭,让她们感受到了母亲的慈爱和家的温暖。

同时,母亲水窖、母亲健康快车、三八绿色工程等扶贫项目得到较好实施,城乡妇女携手并进;组织开展五好文明家庭创建,全市近三分之一的家庭进入五好文明家庭五型家庭行列。积极参与道德建设,思想道德素质明显提高,涌现出一大批妇女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务川自治县农村妇女王家霞,对公婆纯笃至孝,对丈夫相敬如宾,对亲友仁爱关怀,对邻里和睦善处,全国孝亲敬老之星就是对她数十年如一日的褒奖。

在实现价值、奉献社会的同时,广大妇女通过家庭才艺展示大赛,组织健身操、秧歌舞、太极扇比赛等,倡导积极向上,青春健康的生活方式。在 “预防艾滋病妇女行动让平安和谐驻我家红丝带一日捐以及遏制艾滋、履行承诺等主题活动中,她们发挥性别优势,面向美容美发服务行业、娱乐场所、辖区女大学生等开展广泛宣传。各地积极探索社会化运作方式,协调卫生部门开展了情系贫困妇女免费健康体检,举办了浓缩人间真情、关爱女性生殖健康讲座等,一支支妇女维权志愿者队伍的建立,一门门涉及心理、法律、家庭教育等内容的维权热线开通,一项项工作制度和工作机制的建立完善、一桩桩社区(乡村)文化活动的开展,无不活跃着妇女同胞的身影,广大妇女在关注社会、关注家庭的同时关注自己,正变得更美丽、更自信。

一路征程一路歌。历经60年风雨洗礼,如今,在乌江之滨、仡山苗寨,广大妇女正继续弘扬四自精神,迈步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率先发展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