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得上 留得住” 湖南农民大学生为农村带来“甜甜的希望”
瓜果树上摘,蔬菜地里采,牛羊现场宰……,这是城里人向往的生活。而对于农民来说,将农产品转化成利润,才是幸福。
缺乏“新鲜血液”的支持,无法规模化、市场化生产、销售农产品,一直是制约农村发展的掣肘因素。
2004年起,湖南全省实施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2014年,升级为“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该计划致力于应用现代远程教育方式,通过国家开放大学办学体系,实现农民大学生的就地化培养,打造能够引领农村各项事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截至2017年秋季,湖南累计招收农民大学生近10万,已毕业5万余人。据不完全统计,这批农民大学生中,85%已担任村干部,60%以上成为了当地致富带头人,7%的考入了公务员队伍。
一批“引得进、用得上、留得住”的农民大学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给湖南农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衡山县柘塘村靠近107国道的街上,26家统一装修的竹木制品店格外醒目,店内竹椅子、竹桌子等产品应有尽有,店铺里间是加工厂,前来询价进货的客商络绎不绝。
陈老板曾是南下打工族之一,2015年回乡开了现在的竹木制品厂。“规模生产,主要靠电商平台销售。”一年后他欣喜地发现,收入竟然比在外打工高不少。
发现这一商机的,是农民大学生罗立人。在成为村里这一行业的领头人之前,她曾在市场的风雨中起起伏伏。
2009年,罗立人参加“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的学习。毕业后,掌握科学的经营方法,棚子大小的厂几年之内扩大到1000平方米。产品远销广东、福建,旺季工人工资可达6000元每月。
“帮助现在的别人,就是帮助将来的自己”,罗立人一直践行这一座右铭。厂子发展成型后,她便着手发动村里其他人。如今,这里不仅成了农民脱贫致富街,更成了党员群众现代远程教育学用示范街。
经济的自由,让她有更多时间为村里服务。街对面综合服务中心的设立,让老百姓办事不出村了。2000元以下存取款、缴纳电话费等均可在这里完成。二楼的亲子视频室也解决了留守儿童见不到父母的难题。这都少不了罗立人的功劳。
因为,孩子与父母视频、党员在线学习、村民预约就医,操作员全是她。“每次都是她手把手教村民办好业务的”,村支书无不满意地说。而像罗立人这样的农民大学生,近些年也越来越多了。
“有女不嫁古冲坡,嫁了也是受罪多”、“如今古冲变化多,漫山桔园挂满果。”这两首民谣,唱的是龙四清担任村支书前后古冲村的对比。
能让村子面貌一新,与龙四清爱学习、善管理有很大关系。2012年,将近50岁的她加入“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正如怀化广播电视大学的校长所说:“让农民读大学,主要是开阔他们的视野。”三年的学生生涯的确让龙四清的思想有了很大转变。
毕业后,她重视农业生产的多样化,更重视销售渠道的开拓。金银花、红心猕猴桃、香猪、柑橘等产业,让当地村民每年人均收入超1.2万元。
因统一收购削减了农民利润,龙四清自己联系电商平台线上销售,2016年与电视购物平台合作,8分钟销售冰糖橙30万斤。今年,她的目标是500万斤。
“农村是个大舞台,只有我们做好了,农民才有奔头,农村才有希望”。龙四清说,这是甜甜的希望。(曹茜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