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工文化

当前位置:首页  > 衡山党建网 > 组工文化

情系基层的办案标兵

发布时间:2010-12-13 来源:

 

——记衡山县人民法院萱洲法庭副庭长刘立军

 

扎根基层,以庭为家,公正司法,经常牺牲节假休息日,白天开庭审理案件,夜晚在办公室加班赶制法律文书,不断提高审判效率。凭着对审判工作的极大热忱,对老百姓的百倍关爱,对为民司法的执着追求,凭着一股拼劲,一股挤劲,成为衡山法院近年来审结案件最多的审判员之一,两年来,他审结的案件达314件,案案过硬,件件合格,调解结案率达81%,他就是衡山县人民法院萱洲法庭副庭长刘立军。

刘立军,男,19769月生,19987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法律本科毕业。2005年以来,三次记功,两次评为先进个人,多次在法院系统组织的司法能力考核竞赛中获奖。2005年该同志所在的沙泉法庭被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联合授予“指导人民调解工作模范人民法庭”的光荣称号;2006被评为全市院清理积案先进个人、在全市法院组织的司法能力考核竞赛中,该同志先后在庭审驾驭、裁判文书制作、案件调解、论文调研等项目中获奖,其中该同志所撰写的《行政执法规范化进程中特殊权利释明形式应特别要求》等论文在报刊、杂志上多次发表,并被评为优秀论文;他坚持扎根基层,以庭为家,公正司法,受到群众的广泛好评,他的先进事迹在2008年全市政法系统开展的以政法蒸湘行为主题的活动中先后被衡阳晚报、衡阳市生活频道等七大谋体多次予以报道,衡阳电视台也以“法院风采”栏目为平台进行专题了报道;200810月被评选为衡阳市“人民满意政法干警”,衡阳市“十佳杰出法官”,衡山县“十大优秀青年”等荣誉称号2009年在全市法院开展的创人民满意活动中被评为先进个人,并荣记个人三等功。

视民生为集结号——扎根基层书华章

参加工作13年来,刘立军工作过的四个法庭有三个位于地处偏远的山区,工作环境艰苦、交通工具落后、信息闭塞,一个地处社会关系复杂、矛盾多发的焦点区域,为开展工作他经历了许多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和磨难。4000多个工作日,他几乎都在骑自行车或摩托车上下班和办案的日子中度过,他的办公时间也大多浓缩在乡村小道上,几乎每天都要在乡间土路上骑车奔波80多里。10几年来,他牺牲了无数节假日和休息时间,办案或参与办案高达1600多件,平均不到3天就办结一起案件,一月内结案率达到80%以上,无一矛盾激化、无一上访缠诉、无一错判超期,为辖区社会的稳定和谐与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2007年调任萱洲法庭任副庭长并负责全面工作以来,他以创人民满意活动为契机,深入开展五个一活动,以“司法为民”为落着点,践行科学发展观,从不把任何一次活动当作形式,庭务会上,刘立军语重心长地说,“到法院工作十多年了,每一次活动都有它的内在意义和历史必然,务必要将每一次活动变成深入领会党和国家政策的一次不可多得的学习和实践的机会,将每一次活动办到百姓中,办到实效上才是唯一的成果,决不能以日常工作紧张为由而忽略我们的当前活动,如果这样,我们就会永远走在时代的后面,总会离人民的需要有一步之遥”。活动开展以来,刘立军带领庭室一班人,休息时间学理论,工作时间不是出现在走访的田间地头,就是在办案摩托车上。他坚持每月走访三十户,每到一户,他都用小学生的精神,认认真真地听,一丝不够地记录,全身心融入百姓的诉求、困难和苦痛之中。所辖贺家乡是一个西瓜、香瓜之乡,去七月份的的一个傍晚,刘立军下班路上,想买个西瓜回家为妻子和小孩解解暑,一赵姓瓜农边摘瓜边嘀咕,“地膜都烂了,天气炎热,水源不足,只怕这是最后几个瓜了。”细心的刘立军听出了瓜农的困难和无奈,立即下车,走到瓜地里,一边问瓜农的情况,一边查看腐烂而零散的农用地膜,方知是贺家街一商贩新进的地膜,大部分都比往年差,无法保水保肥,使得部分瓜农增加了栽培成本,还减少了产量。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以后的多个日夜,他就投身在这件坑农害农事件上,查源头,找证据,搞鉴定……商贩老板主动打电话给受害农户,几十户农民的利益得到保障,很多人却并不知道是怎么会事,都只赞共产党好政策,明年要继续扩大种植规模。事办完了,他安心地睡一晚好觉。为了让群众了解法律知识,他组织工作人员加大法律宣传,向辖区的七万父老乡亲下发公开信,法律宣传的内容也随身考在U盘里,利用村里的远教设备,每到一处,即席开展现场授课。他以对百姓的热诚和对事业的执着,在集中宣传活动中走访了大批群众,整治了一批乱源,化解了一批矛盾,创建了人民满意的社会治安环境,展示了人民满意的法律干警队伍英姿。

视审判工作为生命——勤勉务实写春秋

基层法庭离婚案件居多。刘立军刻苦钻研相关法律法规,不断探索积累,迅速成为婚姻家庭审判领域中的行家能手。他结合自己的审判实践,得出的基本调解经验是:一个集中,即集中双方争议焦点与原因;两个注重,即注重争执双方在诉讼中的共同点,注重对立双方统一到共同利益上来的有效途径;三个公开,即证据公开、法律公开与程序公开。他总结出来的调解经验还包括注意“四个方面”,即营造必要的调解气氛,把握调解时机,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调解原则,因人而异、因案而异进行调解。如X某诉X某离婚纠纷一案,经庭前调解,双方虽然表达了同意离婚的意思,但刘立军敏锐地发现,女方起诉是因为其家人力主所致,原因是男方经承诺,多年未能砌成红砖屋。综合原、被告系自由恋爱的基本事实,刘立军深夜造访男方,男方给出了女方近期所发的手机短信,其言语超出一般恋人的亲密程度,经倾听,系男方碍于承诺不得不答应离婚的意思后,刘立军于次日亲自赶到女方家里,做女方及其家人的工作,从男方的品行谈到子女的抚养和女方的幸福等,使女方听完后声泪俱下,当天到法庭撤回起诉。经过刘立军的努力,一个美好的家庭得以尚存。

促进辖区经济发展是人民法庭在新时期的一项新任务。刘立军每到一个法庭,从维护辖区社会稳定入手,积极支持和促进辖区经济的发展。他经常深入到金融市场、民间借贷市场、新农村建设中的订单农业市场等多个层面,以案说法,告知老百姓的投资风险意识,树立诚信为本的荣辱观,为辖区的新农村建设打造了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去年初,在他走访乡镇的过程中,贺家乡人民政府向他反应一情况,即坐落在贺家辖区内的一处沿湘江水面经发包租赁后,由两外地老板承租用于养殖珍珠,但承租人除按合同交纳第一年租金外,至2008年已拖欠三年的租金,经多次协调未果,对当地经济发展产生了极为恶劣的影响,老百姓也因此对政府工作进行怀疑,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应政府的邀请,刘立军通过各方人士的努力,约见了两承租人,从法律的角度向他们讲述了诚信守约的重要性和违约的法律后果,但两承租人因资金短缺无法履行合同;该案进入诉讼程序后,刘立军从维持合同的稳定性出发,动员政府在租金上作了相应让步,但两承租人还是无法履约,这可给刘法官出了个难题:珍珠养殖是一种一次性投资加日常维护,数年才能见效益的经营行为,而珍珠的移殖又要考虑到气候和水质环境,弄不好都会坏死;两承租人前期投资已注入,很可能解除合同就会让承租人的利益付诸东流。刘立军及时向主管院长汇报之后,做好政府工作,说服政府让两承租人在解除合同后可将珍珠在现有水面继续寄养,后期的发包也要考虑不与珍珠养殖发生冲突,不收取两承租人的后期寄养费用,并责成两承租人做好后期珍珠养殖的日常维护工作。该案在他的细致工作下以判决形式结案,政府收回了水面经营权并进行了下一步的开发,而两承租人的利益也得到了相应保护,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扫除了不和谐、不稳定的因素,受到政府的好评和当地百姓的充分肯定。

视清正廉洁为灵魂——公正不阿添异彩

要取信于民,更重要的是要长期坚持一尘不染,清正廉洁。这些年,社会上有的人一提起法官,总是说“吃了原告吃被告”,每当听到这种论调,刘立军同志总在心里告诫自己,一定要洁身自好,任何时候都要过得硬。去年下半年,他办了一件离婚案件,男女双方为财产分割闹得不可开交,都托熟人来请他帮忙,被他一一谢绝。一天晚上,他在家里整理材料,女方托熟人找上门来,寒喧一阵后,女方提出拿1000元让刘立军买烟抽。说完往桌上一放就准备走,刘立军指着的钱说:“赶快拿走,如果不拿走我马上给院里打电话,将钱上交县法院。”当事人一下子愣住了,拿着钱,怀着敬意离开了他家。此后,刘立军对此案依法作出判决,双方当事人都服判息诉。作为农民的儿子,刘立军常把“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有时候一些当事人自己不出面,让刘立军的熟人想方设法跟他周旋,但都一次次被他严肃的予以拒绝,因此,一些亲戚朋友、同学都说他不通人情。然而,为了肩上的“天平”,为了法官的神圣责任,刘立军忠于法律,忠于人民,宁愿做一个不通情达理的法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