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山县编办调研乡镇医疗机构力促新医改
为认真贯彻党中央执政为民的理念,切实满足广大群众不断增强的医疗保健需求,努力减轻医疗负担,自2011年4月1日起,衡山县各乡镇卫生院和中心医院开始实行基本药物零利润销售为主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县委、县政府努力推行的这一重大举措在基层开展得如何?有没有取得实效?存在什么困难和难点?8月中旬,衡山县编办会同县卫生院深入全县17个乡镇(中心)卫生院就以上问题开展调研。
县编办由主任亲自带队,深入各乡镇卫生院,开展半个月的走访调查,一是核实电脑台帐和人员编制名册,澄清卫生系统人员编制底子;二是制订调研方案,详细了解基层医疗机构运行、人员结构和编制使用情况;三是通过调研各医疗机构的财政收支报表、人员结构和岗位情况,查看卫生院年度管理方案、工资表、出勤记录表、工作记录和个别座谈记录等方式,具体掌握各医疗机构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新医改各项政策举措的推进实施,基层医疗卫生保健呈现“四多四少”的特点:一是业务量不断增多,医院运行经费减少。由于实行基本药物零利润销售,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农民群众愿意在家门口就诊,看病难、看病贵、看病远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零利润销售以后,尽管乡镇卫生院医疗收入有一定增长,但垫付的资金、拖欠的药款、拖欠的职工工资更多了,乡镇卫生院周转资金紧缩、运行艰难。二是财政投入增多,人员偏少。实行零利润销售以后,各乡镇卫生院不再实行药价上浮、以药养医的价格机制。医院运行缺口需要县财政给予适当补助,为此省、市和县委、县政府逐步加大了乡镇医疗机构的财政投入。随着卫生院业务量增长,现有科室及配备的人员已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扩大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三是硬件建设投入不断增多,医疗专业技术人员偏少。由于中央和省市对基层医疗机构建设的力度不断加大,利用国债项目建设资金,各乡镇卫生院的软硬件建设不断加强。乡镇卫生院基本上配备了B超、心电图、X光机等基本医疗设备,但因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大部分设备主要由非专业人员操作,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主要是护士、妇产科医师、外科医师、
通过调研,基本药物零利润销售这一医疗改革的重大举措,显著降低了群众的医疗负担,给广大农民带来切切实实的实惠和方便,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但改革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和矛盾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及时研究对策、切实加以解决。我县编办将根据自身职能职责,配合相关部门,努力争取领导重视,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扎实开展、深入推进、有序发展、群众满意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县编办 谢伟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