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明节来临前夕,县城北小学组织学生亲手绘制非物质文化遗产——油纸伞,让学生近距离感受油纸伞的独特魅力,寄托对故去亲人的思念,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城北小学的书法室内,老师正拿着一柄油纸伞,向学生们讲述油纸伞承载的历史、制作工艺以及清明节的风俗习惯,鼓励学生将清明时节的景象绘制在油纸伞上。
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纷纷拿起画笔,蘸上颜料,在空白的油纸伞上轻轻点缀,一笔一画勾勒出自己对清明时节的想象。青团、风筝、雨滴、柳树……一件件代表清明元素的作品跃然伞上,学生们对“烟雨纷纷”的清明节有了更深体验。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我在伞上画了一棵柳树,一个村庄和雨滴。想通过这把伞,表达我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县城北小学学生聂子栋说。
油纸伞以手工削制的竹条做伞架,以涂刷天然防水桐油的皮棉纸做伞面,历史悠久,是中国古人智慧的结晶。传统油纸伞的制作过程非常繁琐,全部依赖手工完成。一把油纸伞往往要经历选竹、做骨架、上伞面、绘画、上油等工序才算真正制作完成。
一把油纸伞,寄托了学生们的清明哀思,也让他们在手工制作中加深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传递中国传统工艺的精妙。“让学生亲自参与到油纸伞的绘制中来,结合清明主题,一来让孩子们更加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二来也通过这次活动,让孩子们感受清明节,弘扬孝道。”县城北小学美术老师刘珂说。(赵诗、文雅婷、郭硕晨、贺雨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