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群众生命健康的,不只有大医院里忙碌的白衣天使,也有在乡间默默奉献的基层医务人员。80后医生王登科怀着一片赤诚,放弃城市的繁华,扎根家乡农村,接过父辈守护乡民健康的“接力棒”,用青春和汗水浇灌乡村的健康之花。
“这里痛不痛啊?”“就是这里”......8月23日,在东湖镇同心村的杉山卫生室里,王登科正在接诊一位腹痛病人。他通过手指按压、交流问诊等方式,详细了解其病情并给出治疗方案。
2024年42岁的王登科是杉山卫生室的乡村医生,2001年毕业于衡阳卫校,随后又在衡阳附一进修学习。2018年,在深圳市宝安区沙井街道社康中心任医生的他回到了家乡,接手了伯父的卫生室,扎根在乡村,开始了两代人的“医”生守护。
自他回来后,卫生室内诊疗器材越来越多,药柜里的药品种类越来越齐全,村民看病更方便……
因为王登科医术精湛,附近村组的病患也慕名而来,“高峰期的每天门诊量有60多人,最少也有20人左右。”尽管工作繁重,但王登科的脸上始终洋溢着温和的笑容,对待每一位患者都如同亲人般耐心细致。
作为农村“120”,无论何时何地、天气多么恶劣,只要一通电话,王登科都会随叫随到。村民黄金玉告诉记者,有一次家里人突发疾病,深夜12点打电话给王医生,他二话没说,马上就赶到家里来诊治,让人感到特别贴心。
村民杨检生患有高血压、肾病等,行动不便,王登科多次上门为他测量血压。其女儿杨友琼说:“王医生帮我们买药有时候钱都不要,老人家又不告诉我们,心里真的很感谢他。”
在做好日常诊疗工作的同时,王登科还认真配合上级单位做好居民健康档案建立与管理、疾病预防、慢病防治等公共卫生工作,积极推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普及卫生科学知识。
无论是面对困难还是挑战,王登科始终坚守初心,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奉献精神,为基层医疗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王登科说:“能够为当地老百姓服务我很高兴。我将继续在这片土地上发光发热,为乡亲们的健康保驾护航。”(旷雨澄、蒋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