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喜发现——中华秋沙鸭“莅临”湖南衡山萱洲国家湿地公园

  10月27日,在湖南衡山萱洲国家湿地公园的日常监测中发现稀有鸟类——中华秋沙鸭。中华秋沙鸭是第三纪冰川期后残存下来的物种,距今已有一千多万年,是中国特产稀有鸟类,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数量极其稀少,中华秋沙鸭属于比扬子鳄还稀少的国际濒危动物。已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鸟类》稀有种、《华盛顿公约》附录一Ⅰ级保育类、以及《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濒危(EN)。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中华秋沙鸭全长约49-63厘米。嘴长而窄,呈红色;鼻孔位于嘴峰中部,羽冠长而明显,成双冠状。雄鸟的头和上背及肩羽黑色;下背、腰和尾上覆羽白色,杂以黑色斑纹;尾灰色;大覆羽、三级飞羽和初级飞羽组成的翼镜白色;长而窄近红色的嘴,嘴形侧扁,前端尖出,其尖端具钩,与鸭科其它种类具有平扁的喙形不同。黑色的头部具厚实的羽冠。下体近白色,两胁羽片白色而羽缘及羽轴黑色形成特征性鳞状纹。脚红色。胸白而别于红胸秋沙鸭,体侧具鳞状纹有异于普通秋沙鸭,因此得别名鳞肋秋沙鸭。
  中华秋沙鸭出没于林区内的湍急河流,有时在开阔湖泊,对水质及自然环境要求极高。成对或以家庭为群,潜水捕食鱼类。性机警,稍有惊动就昂首缩颈不动,随即起飞或急剧游至隐蔽处。常成3-5只小群活动,有时和鸳鸯混在一起。觅食多在缓流深水处,潜水前上胸离开水面,再侧头向下钻入水中,白天活动时间较长,捕到鱼后先衔出水面而行吞食。主食鱼类、石蚕科的蛾及甲虫等。亚成体和没参与繁殖的个体会选择水流相对平缓的河段栖息,而已经成功配对的成体则会选择距离他们的巢位不远的河段活动。
  以下为监测过程中的实拍图片,鸟的头部、上背以及肩部羽毛为黑色,且头部具有厚实羽冠,嘴红色,体侧具有鳞状纹。经专家鉴定确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中华秋沙鸭。

  根据《刑法》第三百四十一条规定:非法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或者非法收购、运输、出售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同时非法狩猎还可构成非法持枪罪。违反狩猎法规,在禁猎区、禁猎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进行狩猎,破坏野生动物资源,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
  如果捕杀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最高可以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在此呼吁公众保护环境,保护野生动物,如有发现不法狩猎分子,请立即进行劝阻或者举报!举报热线:12345或0734-5824101(衡山县政府服务热线)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