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样的见证——看衡山县88岁老党员王坤中的剪贴初心

一位耄耋老人用他执着的追求、无悔的选择和持之以恒的毅力,在乡村洒下了一片希望的种子。他孩童时历经磨难,怀揣“对党绝对忠诚,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信念,在教育岗位上刻苦耐劳、兢兢业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好学生。他退休后仍不忘为人民服务的初心,继续奔走在偏远乡村每一个需要他的地方,创办老年大学,开设家长研讨班,坚持20多年剪贴出上百本“报纸书”,记录党史、国史,传播党的声音,他的热心事迹在当地树起了榜样和标杆。他就是曾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全省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的王坤中,衡山县东湖镇一位88岁高龄的退休老教师、老党员。 

鲜红的封面,泛黄的报纸,一本本精心制作的剪贴报纸本内容丰富、十分醒目。“七一”前夕,记者在衡山县东湖镇杉木桥村采访时,被村部专门开辟的一个的党史展柜深深吸引,里面整齐地摆放着几十本手工剪贴报纸本,里面剪贴的都是党和国家的大事要事。 

这些都是村里一位88岁高龄的老党员、退休老教师王坤中的“心血”。去年村里开展庆祝建党百年活动之际,王坤中老人把几十年来整理的党史国史类剪贴报送到了村部,希望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到党和国家的发展历史,用一种别样的方式记录和见证百年来的沧桑巨变和时代变迁。 

初心,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们要把一个中国少先队员的心声告诉我们伟大的党……”6月21日,东湖镇杉木桥完小一堂别样的党课让师生们受到了一次洗礼。受邀前来上课的正是王坤中。能够重返校园,再次走上讲台,并戴上鲜艳的红领巾,老人当天精神格外的好,脸上挂着笑容…… 

王坤中出生于20世纪30年代,小时候父母双亡,他在亲戚邻居的照顾下读到了初中。1950年土地改革运动中,王坤中家分得七亩多田,贫苦的日子从此有了希望。“现在的条件好了,不像我年轻的时候,那时候的日子是真的苦啊,如果不是那七亩多田,真的不知道要怎么过下去。”回忆起当年的苦难岁月,老人仍感慨万千。

1958年,由于王坤中是村里少数读到初中的知识分子,村委会邀请他到村小任教,当时的他想也不想就答应了。“教书育人,国之大事,以前家里穷,村里没少照顾我,也是我回报的时候了。”从此,王坤中成为一名乡村教师,开始了自己三十多年的教学生涯,先后从事过农村扫盲班、技术班培训,担任过小学、初中教师,多次受到市级县级表彰,为偏远的农村地区培育了一批又一批栋梁之材。

1997年,已经退休几年的王坤中教师情结未断,余热未尽。他动员和组织村里的退休老教师们一起创办了杉木桥村老年大学,让村里的老人们老有所学、老有所乐。2005年,他又在全县率先开办了“隔代家长研讨班”,主要培训对象为农村留守儿童的爷爷奶奶们。“学习不分年龄,学生也不分年龄。只要他们愿意学,我就愿意教。”研讨班越办越成功,许多隔代在家的家长们慕名而来,他的老年教育事迹也从此传了开来。2007年,王坤中先后获得了“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全省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等荣誉。对于退休后取得的这些荣誉,王坤中更加珍惜,他表示无论自己多大年龄,教书育人的初心将始终不改。 

执着,25年坚持做好剪贴报纸一件事 

“退休生活很平常,晴天田园雨书房,养生就靠一个字,忙!”这首自创的乐观向上的打油诗,正是王坤中退休后生活和心态的一个真实展现。

为了补充“精神食粮”,王坤中订阅了《人民日报》《老年文摘》等报纸杂志。“退休后空闲时间多了很多,就喜欢读书、写字和看新闻、看报纸。我发现报纸上的一些报道很宝贵,尤其是关于党和国家艰辛发展历程的报纸,我认为必须得保存下来,让现在的年轻人明白美好生活来之不易,把艰苦奋斗的精神继承和发扬。” 

说干就干,从那以后,他最大的爱好就是剪贴收藏,一把剪刀、一支毛笔、几张报纸,就是每天闲暇之余的乐趣。每当他看到报纸上关于党和国家发展建设的新闻就会剪下来,分门别类,粘贴成册。20多年来从未间断,已经归类编册好的就有100多本,小小的书房堆满了各式各样的剪贴报。 

2021年,在杉木桥村开展庆祝建党百年活动之际,王坤中把自己20多年的部分“心血”送到了村党支部。几十本剪贴本整整齐齐地摆在了村党建办公室,从《新中国成立10周年》一直到《新中国成立70周年》,再到《中国共产党党史资料》《中国共产党百年大事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走近乡村看小康》等等。每一本剪报的封面上面都有这位老党员用毛笔提写的主题,笔法苍劲有力。泛黄的报纸上刊登的都是自党和国家成立以来的新闻大事,例如“中共三大召开前的预备会议”“土地改革暴风骤雨”“新中国的第一个建军节”等等。从这些报纸上密密麻麻的批注中,可以看出这位老党员阅读时的虔诚和专注。

翻阅着这些宝贵的资料,我们心中的震惊和崇敬油然而生。做一件事不难,难的是几十年如一日地做好一件事。王坤中表示,自己虽然已是耄耋之年,但是眼不花、耳不聋,身体还很硬朗。接下来的日子里,只要身体还行就会把读书看报、剪贴报纸继续下去,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新时代每一个精彩的时刻。 

传承,坚守的是一种精神 

“最富有的是精神,最可贵的是精神,事业成功靠精神,最大力量靠精神,人生最怕无精神。”王坤中老人时常用这几句话告诫晚辈。

有人问他这样坚持剪贴报纸图的是什么?王坤中表示,自己生于旧中国,长于革命年代,从小经历过苦难,现在每天感受的是新时代的美好生活,深感幸运无比。“我是党培养出来的。我要把一生奉献给国家和人民,为党的事业贡献力量,这样活得才有意义,才有价值。”

没有党,就没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王坤中告诉记者,今年党的生日又快到了,他正反复思考如何用实际行动迎接党的生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赴31个省区市一次次考察调研,足迹遍及大江南北。我想整理出一个《追随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的系列剪报,把总书记考察各地的重要讲话都收集进来,这很有意义。”现在,王坤中仍是一有时间就在书房里整理报纸。

党培养了我、哺育了我,我对党有着深厚的感情,年龄逐增,信念愈深。八十八载千帆过,始终不变是初心。这位可敬又可爱的老党员用闲不住的辛勤回报着党的恩情,用几十年的付出书写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忠诚和担当,用自己最简单的方式表达着一种最纯朴、最伟大的情怀,更用实际行动诠释和践行着自己的初心和使命。(陈亮、赵诗、胡珂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