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环保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县环保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衡山县环保局

(2015年10月9日)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是造福当代、惠及子孙的事业。我县作为“文明奥区、生态衡山”,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一直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把环境保护摆上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响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扎实推进小康衡山建设,着力将衡山县城建设成为适度规模的区域性次中心城市,着力打造成全国知名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的奋斗目标,深入实施 “12345”发展战略,城镇建设推进“一年一小变、三年一大变”,产业发展实施新型工业化和文化旅游产业“双轮”驱动,助推经济总量、人均均量、运行质量“三量”齐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同时,我县环保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取得了长足发展。但随着县域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我县环境保护中的问题和矛盾也日益凸现,环保工作正面临着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下面就我县环境保护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与大家共同探讨、交流,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我县环保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生态环境意识淡薄,思想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仍有部分干部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还存在误区,认为我县生态环境优良,无需再重视、再加强,顺其自然发展就可以了。部分工业企业和矿山的废渣废水废气未得到有效处理,企业对开采矿山后的植被恢复依然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少数企业环保法制观念不强,重发展、轻环保,致使建设项目违法建设还有发生,存在“先上车,后补票”的现象出。农村干部群众对环境保护意识普遍比较淡薄,对环境污染的危害性缺乏足够认识。

2.城市建设步伐加快,污染治理未能跟上建设脚步。随着县工业园区项目新增,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增多,污染减排工作形势严竣;现有主要污染源治理技术相对落后,主要污染物超标排放仍时有发生,造成环境污染事故隐患。

部分生活污水没有得到集中处理而直接外排,致使河流水质恶化;部分生活垃圾未得到有效的无害化处理,易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和垃圾渗滤液,造成环境二次污染,对周边地表水、地下水、耕地以及大气环境带来不利的影响。

3. 城区噪声、烟尘、油烟污染时常扰民。县城城区由于受地理条件限制及历史原因,城市功能区混杂,居民区、商业区、加工作业区、文教区、医疗区等相互交织,建筑、歌舞厅、木材、铝合金加工噪声、宾馆锅炉烟尘、餐饮业煤气、油烟、食品加工机械振动、商业招揽喇叭声、县城一些居民养的狗和一些流浪犬的叫声,群众集体锻炼音响噪声等环境污染,影响了周围群众的正常工作和生活,成为县城群众反映最多的一个热点问题。

4.农村污染问题突出,环境改善有待进一步重视。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试点普及率低;随着农业的发展,农药、化肥对农产品的污染及农膜产生的“白色污染”大量增多,村镇居民产生大量的生活污水和垃圾未能得到有效处置,随意丢弃的现象比较严重。

5.资金投入不足,环保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近年来,我县生态文明建设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生态环境得到不断改善和提高,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但从总体来看,生态环境建设特别是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尤其是乡镇之间资金投入不平衡,生态环境建设效果上也存在很大差异。城市硬件设施建设相对落后;缺乏载体支撑,促使生态文化形象化、具体化的平台和宣传手段比较薄弱。

二、强化我县环保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1.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各界环保意识。环境保护工作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只有全社会的环保意识提高了,环境保护才有坚实的社会基础,各项环保方针、政策和制度才能得以顺利实施。因此,要把环保宣传工作放在重要位置,针对不同对象,采取不同的宣传方式,提高宣传工作的实效性,重点要强化三种意识:一要加强学习培训,强化领导和法人代表的责任意识。二要加强教育,强化社会各界的贡献意识。三要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强化市民参与意识。以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为核心,以提升全民环境意识,弘扬保护环境、美化环境的道德风尚,推行和倡导“绿色文明”为目的,利用“环保世纪行”、“六.五”世界环境日,开展形式多样、声势较大的宣传活动,并把创建“绿色单位”活动和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和利用新闻媒体的宣传和舆论监督作用,扩大宣传面,为环保工作奠定广泛、扎实的群众基础。
    2.加大资金扶持力度,确保生态文明建设的力度。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的公益事业,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仅靠政府的投入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积极争取国家、省、市的项目投资,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和物质支撑。

3.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生态环保之路。我县应围绕“文明奥区·生态衡山”优势资源,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开发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生态旅游业,大力发展生态型循环经济。一是要主动对接大南岳衡山旅游圈,深度融入湘江旅游带、大湘南旅游区,突出大景区、大项目带动,着力打造以休闲度假为取向的特色旅游目的地;二是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优先开发萱洲湿地公园、九观湖水利风景区、衡山竹海等生态优势明显的旅游资源,支持华夏湘江国际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南岳衡山旅游农业休闲观光园、白果生态景区等大型生态旅游项目建设,构建生态旅游吸引核体系。三是要丰富特色文化旅游,重视禹王碑的文化、旅游价值研究。深入发掘民俗文化,促进衡山皮影、岳北山歌等极具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项目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大力打造文化旅游精品,建设中华大福地·衡山传奇项目。

4.完善监管机制,建立实环保工作责任制。环境保护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量大面广,涉及社会各个方面。要把保护环境、建设生态环境作为全县小康社会建设的大事来抓,认真落实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的工作制度,促进各项环保工作措施的落实。一要责任到位。应将环保工作纳入全县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制中,与相关部门及有关企业签订责任书,明确各自工作职责,并把责任书的落实作为考核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依据。二要严格把关。在招商引资、农村小城镇建设、矿产资源开发中,要充分听取环保部门意见,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原则,积极探索建立循环经济发展的新思想,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三要加强督查。要把工作做细、做实,确保取得成效。政府每年应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环保工作,听取各职能部门关于环保工作的汇报,并积极开展环保执法大检查,推动环保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切实履行政府对辖区环境质量总负责的职责。
    蓝天、碧水、青山、绿地是现代人时刻向往的梦中家园,未来我们将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时期,将面临人口不断增长,资源消耗突出,环境压力加大的挑战,我们必须抓住难得的战略机遇期,更新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用我们的双手编织万紫千红、牛羊满山头的秀美山川,用我们的汗水浇灌青翠碧绿、花果飘香的美好家园,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衡山而努力奋斗!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