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山县环保局】《衡山年鉴2009-2013年》

【衡山县环保局】《衡山年鉴2009-2013年》

 

【概况】衡山县环境保护局内设办公室、开发监督股、污染防治股、法制宣传股,下设环境监察大队、环境监测站。2013年底全系统共有干部职工53人,其中党员35人,技术人员18人。2009年度,该局获衡阳市环保局排污申报一等奖,被县委、县政府评为新型工业化先进单位、行政效能、绩效考核先进单位、环保世纪行先进单位、人大、政协提案办理工作先进单位、党风廉政先进单位、招商引资目标管理先进单位、党建工作先进单位,时任局长肖秋良被评为衡山县十佳正职、副局长田宏被评为衡山县十佳副职;2010年,获衡阳市环保系统排污申报核定工作一等奖、环境监察工作一等奖、监测工作一等奖、环境保护工作目标考核一等奖、衡阳市第一届环境拣择技术比武组织奖,被县委、县政府评为重点工作目标管理先进单位、环保世纪行先进单位、“企业服务年”活动先进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行政效能绩效考核优秀单位;2011年,被湖南省依法治省领导小组评为“20112012年全省依法办事示范窗口单位”,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环保部授予“全国环保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被县委、县政府评为重点工作目标管理先进单位、行政效能绩效考核优秀单位,时任局肖秋良同志被省人民政府授予“湖南省人民满意公务员”荣誉称号,监测站杨振华同志被省环保厅评为先进个人;2012年,获衡阳市环保系统排污申报核定工作一等奖、环境监察工作一等奖、监测工作一等奖,副局长田宏被省环保厅评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

 

【污染防治】国家投资项目:原衡山铅锌矿尾砂库综合治理项目,投资1071万元,建设内容:排洪沟、库体封场、覆盖工程、库体周边陡坡护坡、观测井建设。衡山县金矿区重金属尾砂综合治理工程,投资366万元,建设内容:原尾砂堆放场地的生态恢复,金矿开采区散乱堆放的遗留尾砂进行无害化治理并安全处置。湖南省绿衡化工有限公司重金属治理工程:投资800万元,建设内容:初级雨水收集、生产废水深度处理,氨气回收,危废仓库、雨污分流系统改造等,这3个项目2014年验收。企业污染治理方面的典型有:衡山中控纸业有限公司污染治理工程:环保总投资2800万元,建设内容有:物化生化污水处理、烟气脱硫、除尘处理、事故应急池、废水、废气在线监控系统;湖南天一金岳矿业有限公司污染防治工程:环保投资1220万元,建设内容有:生产废水循环利用系统、飞沙回运系统、粉尘治理系统;衡山港大陶瓷原料有限公司污染防治工程:环保投资200万元,建设内容:废水循环利用系统,粉尘治理系统、噪声治理系统;衡山金和利矿业有限公司治理工程:环保投资180万元,建设内容:废水循环利用系统和初步雨水收集系统,噪声治理和粉尘治理系统。

减排工作是政府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2009-2013年期间工业减排项目6个,分别为关闭原衡山县浩天纸业、湘江纸业公司、和泰纸业有限公司;淘汰原东湖瓷厂、原百瑞达陶瓷公司、原长江水泥厂的两条立窑生产线;完成农业源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项目16个,生活源方面新建一个日处理2万吨生活污水处理厂,于2010年投入运行。

 

【环境质量】全县环境质量总体良好。大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2012年空气质量达标率为98.3% 二氧化硫年均值0.043毫克/立方米,二氧化氮年均值0.030毫克/立方米,PM10年均值0.099毫克/立方米,2013年空气质量达标率为98.3%,二氧化硫年均值0.042毫克/立方米,二氧化氮年均值0.033毫克/立方米,PM10年均值0.094毫克/立方米,地表水水质达标率2012年为91.7%2013年为100%,县城湘江饮用水源水量达标率2012年为92.5%2013年为100%,城市区域环境噪声2012年和2013年昼间平均等效声级分别为56.8分贝和55.7分贝,昼间声环境质量水平为一般,夜间分别为44.8分贝和44.6分贝,夜间声环境质量水平为较好。城市居住环境良好,2012年通过了“省级文明卫生县城”复检。

 

【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强农村环保项目的申报和实施工作,福田铺乡白云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和萱洲镇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示范区项目争取了农村环保专项资金,并通过了省、市的验收,在全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起到示范带动作用。生态示范创建工作取得成效,我县已获得省级环境优美乡镇称号5个,国家级生态村1个,省级生态村称号10个,生态创建工作的开展,改善了农村环境质量,保障了农民身心健康,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严把建设项目审批关,加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防止“十五小”和“新五小”企业从城市转向农村,切实从源头上控制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2012年制定了《衡山县矿山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成立了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开展了整治工作,促进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环境宣传】围绕“环保世纪行”和“6.5世界环境日”的主题,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政府分管环保的副县长发表电视讲话、召开环保工作座谈会、张贴宣传挂图、悬挂环保宣传条幅、播放环保公益广告,免费向公众发放环保宣传资料、创办环境保护专栏、举办环保演讲比赛等。通过电视台、网站、报纸等媒体积极宣传环保法律法规,展示环保工作成绩,曝光存在的问题,将环保工作置于公众的严密监督之下,增强了全民环境忧患意识和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环境监测】不断加强能力建设,满足三级站达标验收要求。监测人员数量逐年增加,2010年和2013年各招考1名专业对口本科生,至2013年监测站共有人员18人;监测业务用房争取了国家专项资金,2011年完成了建设前期工作,但因用地原因一直未施工;仪器配置得到补充完善,基本仪器和污染源监测仪器有电子分析天平、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光度计,气相色谱仪、冷原子荧光测汞仪、红外分光测油仪、大气采样器、自动烟尘()测试仪、噪声统计分析仪、监测车等52台套,但需尽快建设空气自动监测站;应急监测专用仪器有便携式多功能水质检测仪、便携式溶解氧仪、便携式流速流量仪等,尚需进一步添加。项目开展能力2013年达到65项,包括水和废水、环境空气和废气、噪声和土壤四大类;加强人员培训,提高监测人员技术水平,每年开展多次内部学习培训,组织3-5人参加市站跟班业务学习培训,20111人参加环保部举办的全国县级环境监测站站长培训班,2人参加省站组织的操作技术培训,20132人参加省站举办的重点污染源监督监测工作培训班,1人参加全省县级环境监测站站长培训班。参加各种技术竞赛,2010年参加全国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员大比武,市级选拔赛获个人和团体一等奖,1人获全省二等奖,并代表湖南省队参加全国大比武活动,20118人参加全省环境监测网络知识竞赛,20124人参加市环境监测技术大贯标竞赛,20131人参加全市土壤监测技术竞赛。

 完成监测任务。按照市局下达的监测任务,制订了年度监测工作方案,开展了县城生活饮用水源、地表水湘江干流断面、地下水、环境空气、降水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交通噪声等环境质量监测;开展了县境内国控、省控重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监测数据和报告做到了及时、完整、准确;积极主动为环境管理和监察以及企业服务,做好验收监测、委托监测及纠纷监测;建成区域环境安全应急监测系统,并能在应急事件发生时作出准确、快速响应,参加了2010年县城饮用水源地水中镉超标应急监测,2011年湘江死鱼事件环境应急监测,长江镇非法采金死人事故环境应急监测,2012年港大陶瓷原料有限公司盐酸泄漏应急监测,2013年湘江死鱼事件环境应急监测,在历次应急监测中做到了反应迅速,数据准确,及时向县、市局和市站上报应急监测快报。

强化质量管理。完善质量管理体系,保持有效运行,监测站于2009年改版了质量体系文件,并顺利通过了计量认证复评审,于20101月取得了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发的资质认定证书,确认了具备向社会提供水和废水、环境空气和废气、噪声和土壤等62个检测项目数据的资格。2013年再次通过计量认证复评审,确认具备65个检测项目资格。监测工作能按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开展,有效运行,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

监测人员做到持证上岗。每年申请参加省环保厅组织的持证上岗考核工作,至2013年监测站共有13人取得85项次上岗合格证。

积极参加质控考核。积极参加市站组织的每年2次的质控考核,全部合格。

质量保证与质控措施有效实施。通过完善实验室环境条件,按时对仪器设备进行计量检定和校准,采用国家标准分析方法,配备标准物质,规范管理技术资料、档案、仪器设备和试剂,采取全程序空白、平行样、标准曲线和标样控制,所有监测报告严格执行三级审核制等质量保证和质控措施,保证了监测工作的质量。

 

【环保检查与执法】抓好全县排污费核定及收缴工作,按照“依法、全面、足额”的要求,将所有企业排污费征收全程纳入排污费征收系统进行管理,进一步规范了征收程序,加大了征收力度。加大对企业的日常环境监管和环境违法行为查处力度,2009年至2013年,累计共出动执法人员近万人次,依法查处环境违法行为25起。深入开展环保专项行动。继续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开展了全县矿产品加工企业环境污染整治专项行动,危废专项整治行动、“两考”期间环境噪声污染专项整治行动、畜禽养殖业环境执法专项检查等专项行动,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