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十二五”财政工作成效
“十二五”时期,我县财政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围绕财政中长期规划总体思路,开拓创新,攻坚克难,咬定目标,强化措施,全县财政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优化支出结构,做实财政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2015年全县预计完成财政总收入85168万元,比2011年45306万元增加39862万元,年均增长18%,为“十二五”规划目标110611万元的77%,原因是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经济下行压力大,财政收入趋于平稳中低增长常态化。其中:2015年地方一般预算收入预计完成60522万元,比2011年增加31896万元,年均增长16.15%,为“十二五”规划目标65521万元的92.37%,少完成4999万元。五年累计完成财政总收入345503万元,比“十二五”规划确定的371830万元少完成26327万元。比“十一五”期间增加211122万元,增长2.57倍。
2015年全县预计完成财政总支出146243万元,比2011年增加48303万元,年均增长8.35%,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189883万元的77%,少完成436470万元。五年累计完成财政总支出751642万元,比“十二五”规划确定的700681万元,多完成50961万元,比“十一五”期间增加457187万元,增长2.55倍。
(一)财政收入增长平稳。财政部门面对艰巨的收入任务,始终把组织收入摆在工作首位,同时充分调动了征收部门的积极性,确保了应收尽收。“十二五”期间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345503万元,比“十一五”增加211122万元,增长2.57倍,收入规模不断壮大。2015年预计税收占财政总收入比重70%,比2011年提高8个百分点,收入质量明显提高。
(二)财源建设投资加大。财政服务于全县经济发展大局,积极筹措资金,促进经济稳步增长。支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5年投入工业园区建设资金33598万元,开云新城建设资金19890万元,城乡投建设资金23036万元,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30624万元,交通公路建设资金6359万元,有力地保障了重点项目的推进和县域经济发展资金的需求。
(三)民生支出优先保障。“十二五”末财政总支出预计完成751642万元,比“十一五”末增加457187万元,增长2.55倍,在支出安排上优先保障民生,全县民生财政支出达503600万元,占财政总支出的67%,尤其是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农村水利事业等方面支出比“十二五”大幅度增长。一是保证财政供养人员基本待遇,全县在职干部职工、教师、离退休人员工资、津补贴均按国家政策规定按时发放到位,人平津补贴达到23600元/年。二是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十二五”期间,城乡低保补助标准从每月230元、90元分别提高到330元、168元,农村五保户分散和集中供养标准从每年1500元、4460元分别提高到2900元、7600元。城镇居民医疗费用报销比例从65%提高到75%,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十连调”,人均每月增加160元。五年累计发放各项学生资助资金2132万元。三是落实惠农政策,五年累计发放各类惠农补贴资金51379万元,173个村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7000万元,累计化解乡村干部垫交农业“两税”债务180万元,此外,改造农村危房4519户,新建城镇居民廉租房488套,公租房2196套,发放住房补贴782万元,维修改造敬老院6所等等。让更多人“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提高民生福祉,构建和谐社会。
(四)财政改革稳步推进。一是深化部门预算改革,146个单位实行部门预算,将非税收入纳入部门预算编制,实行收支综合预算、部门预算编制更加透明、科学。二是积极推进预算信息公开和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单位部门预算和“三公经费”在2014年公开了7个单位,2015年全县所有单位将公开单位部门预算收支和“三公经费”预算,充分发挥信息公开效应,构建公共财政与防治腐败新机制,提高预算信息透明度,对重点民生类、工程类项目开展绩效评价,将绩效评价从事后评价向事前、事中评价延伸,提高资金效益。三是全面推行预算单位公务卡改革,规范公务支出行为,严格公务报销审批程序,对压缩公务支出起到重要作用。四是完善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按省财政厅的要求,到目前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单位155个,完善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制度,规范了资金拨付程序,资金调度能力进一步增强,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提高。
(五)财政监管成效显著。一是规范公务支出,制定出台了党政机关公务接待、会议费、差旅费开支标准,规范开支行为,全县“三公”经费逐年下降。二是加强资金监管。持续加大财政投资评审、政府采购和国有资产监管力度,确保每一笔财政资金都能发挥效益。三是加大财政检查力度,每年开展财政综合执法大检查,2011-2014年以来,累计追缴财政收入入库6788万元,处理处罚收入154万元。四是严格预算单位银行帐户和财政专户管理,对帐户的开设实行审批制度,对单位支出行为实行全程监控。
(六)财政形象大幅提升。以科学发展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等活动为契机,财政部门围绕“为民务实清廉”目标,严格遵守财政工作纪律,切实转变作风,加强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努力提高理财能力。努力加强学习型、服务型机关建设,狠抓财政业务基础工作,业务管理水平有新的提高,同时,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考核机制,加强廉政风险防控管理,规范权力运行流程,有效地防止权力腐败,确保财政资金和干部政治生命安全,财政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明显提高,服务对象满意度明显提高。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但也存在一定困难和不足,主要是,财政收入总量不大,人均财政收入量小,全县财政收入在全省、全市排名靠后。财政收入税收比重低,收入质量不高,到2015年税占比预计70%,但与省考核指标80%仍有不小的差距,县级资金调度困难,到现在全县可用财力6亿元左右,支出达18亿多,保全县正常运转主要依靠上级补助资金,不能完全满足全县经济发展的需要。地方政府性任务重,到2014年底,省核定我县债务13.8亿,其中:政府负有偿还责任债务12.4亿元,负有担保责任债务0.4亿元,政府负有救助债务1亿元,所有债务都已进入偿还高峰期,还本付息压力大,等等。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努力加以解决。
二、“十三五”期间财政发展形势分析
善于把握大势,紧跟时代步伐,是我们做好财政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当前要把新常态作为谋划部署财政工作的新前提,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引领新常态,推动财政科学发展。
(一)“十三五”期间,财税改革的任务艰巨。在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财政部对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进行了具体安排,主要内容包括:构建科学有序的收入管理机制;建立涉密信息清单管理制度,除清单事项外,其他所有财政安排的资金全部实行公开;完善政府预算体系,规范四本预算编制;推进中期财政规划管理;规范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清理规范税收优惠政策等等。税制改革方面,进一步扩大营改增范围,启动消费税改革,组织实施资源税改革。由于财政功能宣传和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各方面改革都需要财政支撑和推动。顶层改革设计方案已经明确,我们要认真研究政策,积极应对,财政部门承担的任务将更重,财政干部肩负的责任将更大。
(二)十三五”期间,财政收支矛盾依然存在。综合分析全县经济社会和财政发展形势,“十三五”时期财政收入增长仍存在较多不确定因素,财政支出压力加大,收支矛盾加剧。一是财政收入增长将趋于平稳。从经济层面看,整个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暂不会改变,但是受制于产业结构中的一些长期性、结构性矛盾和中央宏观经济政策,经济保持中速平稳增长将是新常态。从政策层面来看,今后定向减税和普遍性降费力度空前,“营改增”将全面实施。从衡山实际看,随着收入总量不断增大,每增长一个点,实现难度也较以往明显增大。预计今后一段时期,财政收入稳中趋缓将呈常态化。二是财政支出保障压力大。全县正步入发展转型、“双轮驱动”的关键时期,财政保障范围扩大,工资改革、养老保险改革、农村五保、低保提标等政策性增支刚性强,既要加快补短板,继续完善基础设施,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又要适应新常态,逐步增加产业结构调整、民生改善、城市建设管理精细化等投入,筹资任务十分繁重。
(三)十三五”期间,财政管理提升空间大。在收入管理上,税收征管手段和运作模式,还有较大的改进空间。要做到财政收入应收尽收,科学征管,还有很多基础工作需要夯实。主体税源单一、收入结构失衡、税收质量偏低、增长后劲乏力的不利局面有待我们全力突破;在资金保障上,工业园区、黄花新区、开云新城、公路建设、城市建设等政府重点项目资金调度压力前所未有,人民群众对推动民生改善持续升温的期盼与日俱增,筹资、争资、融资任务考验着财政的承受极限;在支出管理上,资金投向分散,使用效益偏低,部门利益的条块分割制约着专项资金整合的力度和规模,投资评审、政府采购、资产管理等提升发展的任务还很繁重;在财政监管上,预算公开、“三公”经费控减、公务卡结算、债务监控、绩效评价等方面的革新和完善对财政工作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距离建设现代财政制度的目标还需要经历一个大跨越。在人员管理上,财政干部队伍新老交替、平稳过渡的任务仍然迫在眉睫,驾驭新形势、迎接新挑战的素质提升仍有很大空间。
三、“十三五”时期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四个全面”为指导,主动适应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盘活资金存量,用好增量,严控行政成本,创新投入机制,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强预算执行管理,提升预算管理绩效,推动相关领域改革,更好地为全县经济社会建设事业服务。
(二)奋斗目标。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十三五”时期编制好公共财政、政府性基金、社会保障基金三本预算。
公共财政收入预算设定两个预期目标,一是财政总收入“十三五”时期年均增长11%,二是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比重达80%,到2020年财政总收入达154612万元。一般预算支出“十三五”时期年均增长12%,到2020年一般预算支出达257730万元。“十三五”时期,政府性基金收入年均增长11%,到2020年政府性基金收入达63966万元,政府性基金支出以收定支。“十三五”时期,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年均增长10 %,到2020年社会保险基金收入86339万元,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年均增长10 %,到2020年社会保险基金支出达79299万元。
附表一: 单位:万元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2019年
|
2020年
|
年均增长
|
项目
|
||||||
财政总收入
|
94536
|
104935
|
116478
|
139290
|
154612
|
11%
|
一般预算支出
|
163972
|
183447
|
205461
|
230116
|
257730
|
12%
|
附表二: 单位:万元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2019年
|
2020年
|
年均增长
|
项目
|
||||||
政府性基金收入
|
42136
|
6771
|
51916
|
57627
|
63966
|
11%
|
政府性基金支出
|
42136
|
46771
|
51916
|
57627
|
63966
|
11%
|
附表三: 单位:万元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2019年
|
2020年
|
年均增长
|
项目
|
||||||
社会基金收入
|
58971
|
64868
|
71355
|
78490
|
86339
|
10%
|
社会保险基金支出
|
54162
|
59578
|
65536
|
72090
|
79299
|
10%
|
四、“十三五”时期财政发展的主要举措
为确保“十三五”时期财政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我们重点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财源建设,支持项目建设服务。一是优先发展非金属采掘加工产业,组建现代企业集团,形成若干条设备先进,管理科学、工艺一流的现代陶瓷生产线以及集科研、开发、生产为一体的陶瓷工业示范区。调整和优化县域产业发展规划,将汽车和电子新材料、机械制造、风电设备、生物医药等产业确立为扶持重点。重点支持衡山汽车、嘉力机械、信联怡宝、皕成钙业、天一金岳等老牌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力促佳诚新材料、宏达威清洗剂、春昌钨业、恒岳重钢风电设备、LEP灯型材投产达效。二是大力发展园区经济,第一是推进工业园区建设,扩大开发面积和用地规模,在现有的规模上,大力推进弘山科技工业园、衡山科学城健康谷建设,县财政每年投入工业区不少于7000万元。将园区企业作为今后财源建设扶持的重中之重。吸引各地资金、人才、技术聚集园区,形成规模财源。第二是严格企业入园机制。注重引进高新技术产业、严格审查入园项目环保要求,打造循环经济园区。第三是发展培养乡镇工业小区,各乡镇要规划好乡镇工业小区,加大投入力度,引进一批好项目、大项目、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工业小区。三是大力支持招商引资。灵活运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招商方式,重点引进科技含量高、税收贡献率高的工业企业落户衡山,培植新的财源增长点。四是大力支持争资跑项,抓住中央提出的调结构、稳增长一系列政策,认真研判形势,制定工作目标,各部门主动做好与上级对口部门的衔接工作,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和政策倾斜。
(二)加强收入征管,确保收入平稳增长。一是安排财源培植专项发展基金,把促进经济发展作为财政工作的第一要务,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着力园区整合提升和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培植壮大新的财源增长点。二是全力支持四大融资平台建设,推动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发挥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衡山办事处作用,切实做好融资贷款工作,多方筹集建设资金,确保项目资金及时到位,并对建设资金进行统筹安排,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三是强化财税征管机制。财政继续发挥牵头作用,高度关注和积极应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新形势,完善财税联动、部门联动征管机制,完善财税收入增长监控、分析、预测机制,支持和配合税务部门加强税收征管,加大对组织收入工作的考核、奖惩力度。四是挖掘收入潜力。加强国土储备开发,做好国土收入文章。规范房产土地运作市场,增加房地产税收收入;整合国有资产,加大盘活力度,优化国有资产处置流程,增加国有资产收益;继续强化非税收入管理,提高征管水平,拓宽非税收入纳入预算管理范围,确保应收尽收。
(三)优化支出结构,确保提高民生福祉。坚持以人为本,大力支持民生社会事业发展,建设民生财政,促进经济社会建设发展,一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贯彻落实各项惠农政策,继续推进新农村建设,大力支持农村公路升级改造,农村公路双控户工程、农田水利、安全饮水等惠民工程,切实解决农民生产、生活出行问题,让公共财政的阳光照耀到农村千家万户。二是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健全教育投入机制,促进教育事业均衡发展。落实财政支持学前教育发展的一揽子政策。巩固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支持加快推进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和城市义务教育学校扩容改造。加大九年义务教育、普高、职高教育投入,保障教师待遇。三是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认真做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和工资调整工作,改革养老保险基金征管机制。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补助按上级政策要求同步提高,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以及优抚对象等群体的待遇水平。四是支持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财政补助、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补助提高按上级政策要求同步提高,全面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落实乡镇卫生院化债资金,加大食品药品安全、城乡医疗救助的投入力度。落实人口计生政策,促进人口计生事业发展。五是切实保障好财政供养人员基本待遇,严格按照国家政策规定足额发放到位,确保一方平安。
(四)加强债务管理,防范财政风险。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完善政府性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实行规模控制,将政府债务分类纳入一般公共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严格执行政府债务举、借、用、还管理办法,严把政府债务举借审批关,严控新增债务,加快政府融资平台转型,妥善处理存量债务和在建项目后续融资,坚决制止非法集资、违规担保和以BT形式举借政府性债务。运用好PPP模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公共设施、新型城镇化和重要产业投资。
(五)积极深化改革,提升科学管理水平。一是完善政府预算体系。按新《预算法》要求,明确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收支范围,建立定位明晰、分工明确的政府预算体系,政府的收入和支出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加大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一般公共预算的统筹力度。二是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积极应对“营”改“增”、消费税、资源税改革。加强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中的资金和资产监管,精细计算改革成本,主动买单,确保各项改革顺利推进。三是完善国库集中收付改革。进一步完善国库管理制度,加强国库现金管理,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加快预算执行进度。推行乡镇国库集中制度改革,规范工作程序,加强资金安全管理,保证资金安全高效运转。四是推动预算公开。建立适应新形势、对接新常态的财政预算体系,财政拨款单位的部门预算和“三公”经费信息全面公开,扩大预算知情率,接收更广泛的监督。
(六)突出监督重点,增强依法理财水平。一是扩大预算绩效管理范围,进一步完善评价体系,引入第三方评估,建立科学的审计和第三方评价机制,加强绩效评价结果运用。二是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加强国有资产处置、整合监管力度,细化资产分类管理,强化国有资产变动管理,全面建立国有资产登记管理数据库,探索建立国有资本经营机制。三是前移财政投资评审关口,建立健全评审管理制度,要按照客观、公正、审慎的原则,一把尺量,一个标准评,该核减的要减下来,节约资金,为财政投资把好关,发挥资金最大效益。四是继续推进政府采购工作。认真贯彻《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既重审批程序,更重服务质量,推进政府购买服务。要做到公正廉洁,科学合理确定采购价格,确保采购服务质量,切实履行好政府采购监督职能。五是加大财政专项检查力度。组织开展财政综合执法检查、吃“空饷”专项治理工作和财政其他专项检查,建立相应的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提升行政事业单位收支监管水平。
2015年8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