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山县财政局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思路


今年来,县财政局紧紧围绕2022年县委经济工作会议、县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指标任务,狠抓增收节支,力保财政平稳运行,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来之不易的成效。

一、2022年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攻坚破难扩财源积极应对诸多超预期因素带来的严重冲击,聚力扩财源、稳增长、保运行。1-12月,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5023万元,为预算的96%,增长4.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9366万元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为预算的113.9%,增长31%。其中,地方税收63111万元,增长10.8%;非税收入46255万元,增长74.2%;地方税占比57.7%(受年初"7.18"网络赌博案罚没收入2.5亿元特定因素影响)。预计全年全口径税收占GDP比重6%以上。

(二)优化结构保支出。1-12月,全县一般预算支出32059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56872万元,增长21.6%。财政支出坚持优先满足"三保",积极筹措资金,争取省市支持,确保全县干部职工工资和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到位;保障全县各部门基本运转需要,提高乡镇公用经费标准,落实村和社区干部政策性待遇;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重稳定在70%以上,教育、社保就业、卫生健康、住房保障等重点支出分别增长32.8%、46.2%、4.2%和11.9%。落实组合式税费政策17939万元,其中增值税留底退税8224万元,政策红利直达企业、直接惠民。        

(三)有力有效防风险。积极抢抓政策窗口期,全力做实前期、对接申报,发行地方政府债券资金44200万元(其中专项债券37200万元,较去年增加10200万元)。开展违规举债和虚假化债自查自纠和融资化债专项行动为抓手,加大隐债化解力度截至12月底,全县三类债务总额594322万元其中隐性债务209407万元,较去年底净减12218万元拟定《衡山县促进投融资公司规范发展实施方案》《衡山县投融资公司注资工作方案》等操作方案,指导平台公司做大做优资产规模,降低资产负债率及融资成本,兜牢兜实债务风险底线。

(四)注重绩效强管理。健全结转结余资金清理长效机制,盘活存量资金23458万元,全部用于其他重点支出领域。规范政府项目评审程序,压缩财政支出成本,全年共评审项目451个,审核金额72800万元,审减金额7300万元,审减率10%。优化政府采购电子卖场,推进政府采购全流程信息公开,全县145家单位全部开通,实现交易数6403笔,交易额21297万元。完善"一卡通"发放机制,加强数据收集,实行动态管理,22319万元民生资金直接到卡。

(五)系统调整优队伍。在县委对局班子成员及副科实职干部调整之后,局党组遵循"政策推动、公平公正、集体议决"的原则,先后对系统人事进行两次优化调整(其中调整股所长47名、副股所长26名),为历次系统调整力度最大、人数最多、覆盖面最广的一次。通过调整局机关中层骨干平均年龄从52岁降低至43岁,财政所负责人以80后、90后为主,系统队伍焕发新活力、呈现新气象

二、2023年财政经济形势研判

(一)正视当前压力。一是经济基础薄弱。全县企业规模不大、抗压能力较弱,尤其是骨干税源不足纳税500万元以上骨干税源企业26户,仅为省市下达目标45家的58%,对地方收入增长贡献乏力。特别是,受房地产市场低迷等因素影响,政府性基金收入大幅下滑(全年完成3.1亿元,下降29.3%)。二是收支矛盾加剧。预计全年地方税收、跨区域经济、土地出让金等实质性短收2亿元以上,两次突发疫情处置经费、工资福利性待遇、绩效奖及其他刚性支出增加达3亿元,保财政平稳运行压力空前之大。三债务风险攀升。全年隐债化解力度不大(化解1.1亿元,仅为年计划的33%),加上往年的大量欠账,以及越来越严的监管政策加压,后续任务极其繁重。上半年省债管办通报数据,我县综合债务率达到207%,进入二类橙色风险预警区,如不尽快采取有力举措降低风险等级,将会给我县财政保障、资金争取等带来很大制约。

(二)坚定发展信心。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明确"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等政策导向,结合前期国省出台的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促县区财政平稳运行等文件精神,主要归纳为"三大特点"。一是"加力"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优化组合赤字、专项债、贴息等工具,在有效支持高质量发展中保障财政可持续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合理安排赤字率和专项债规模(预计超过4万亿,且发行进度大幅提前),适当扩大专项债资金投向领域和运作资本金范围,确保政府投资力度不减;持续增加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兜牢兜实基层"三保"底线。二是"提效"。减税退税降费政策将突出精准性,坚持雪中送炭,防止锦上添花;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加大科技攻关、生态环保、基本民生等重点领域投入;完善财政资金直达机制,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财政政策效率。三是"下沉"。2022年国务院发文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提出适当上收部分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强化省级统筹调控能力(明确"三保"责任归属为县级为主、市级帮扶、省级兜底、中央激励),有利于减轻基层财政压力;省财政在继续增加常规性转移支付补助的基础上,将统筹中央一次性专项资金和省级财力,向县区特别是困难县区倾斜;新增债券配置着力向市州和县区倾斜,优先用于续发债券的在建项目,精准有效稳投资、促增长。加上中央释放的疫情防控、促进消费、稳房地产等其他一系列政策利好,必将引导我们重塑信心、稳定预期。

三、2023年主要工作打算建议

(一)壮大财税收入"基本盘"。一是培财源。主抓重点产业税收提升、骨干税源企业培育、园区产业发展提质、收入规模和质量上台阶等四大计划,切实提升财税收入"含金量",拟定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以上,地方税收增长15%以上,地方税占比70%以上;力争全口径税收占GDP比重提高到6.5以上。二是强征管。大力提升国有土地出让及砂石土矿出让收益,依法加强非税收入特别是河道采砂经营收入征管,持续盘活存量资金资产,切实增强财政资源统筹能力。三是精监测。加快财税综合信息平台建设,力争3月份市县贯通上线运营,通过对重难点涉税信息共享共用、监测比对,不断提升综合治税工作实效。

(二)增强重点领域"保障力"。一是兜牢"三保"底线。健全"过紧日子"长效机制,坚持"三保"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顺序,打满打足"三保"支出预算;压缩"三公"经费等行政开支,压减公用经费和专项资金分别不低于10%和20%,腾出更多财力保"三保"等重点刚性支出。二是加强民生保障。进一步加大教育、医疗、社保、就业、"三农"等民生领域保障力度,确保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重稳定在70%以上。三是突出激励引导。进一步完善财源建设绩效考核办法,压实产业主管部门、税费征管部门、乡镇基层"三个责任",健全产业扶持政策与行业税收贡献、产业类专项资金规模与税收提升效果、专项资金分配与企业经济贡献"三个挂钩",调动各部门、各企业抓产业、培财源积极性。

(三)严把债务风险"管控关"。是加大债券争取。做深做细项目储备,积极向上对接申报,确保2023年债券资金争取只增不减;加快债券资金发行进度,提升债券资金使用绩效。二是加力隐债化解。压实各化债单位主体责任,在确保完成年度化解任务3.82亿元的基础上,力争消化更多历史欠账,推动综合债务率尽快返回黄色提示区;强化系统内和系统外债务"双重监控",按月监测到期债务还本付息情况,对风险隐患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加力推进县投融资公司整合重组,通过控制公司数量、注入优良资产资源、拓宽公司主业等方式,加快推动"公司转型、债务转化"。三是加强政策管控。严格政府性投资项目决策管理和民生政策备案管理,促进财政可持续性。

(四)力推财政管理"精细化"。一是硬化预算对执行的控制。坚持"无预算不列支、有预算不超支",新的增支政策原则上通过以后年度预算安排支出;强化暂付款管理,综合运用抵扣预算单位财政补助、预算资金、法律诉讼等方式,对往年暂付款予以清收或核销二是推动绩效管理提质增效。将绩效评价结果与完善政策、调整预算安排深度衔接,对非刚性、非重点和低效益支出一律削减或取消,对结转结余资金一律按规定收回并统筹安排。三是强化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严格执行《衡山县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工程变更管理办法(暂行)》,推进投资评审关口前移,严控政府项目标准和规模。四是优化国库集中收付管理。严格控制现金支出,各单位年度现金使用额度必须控制在年初预算公用经费的10%以内。

(五)释放系统队伍"精气神"。一是以党的建设为统领,坚持"以政领财、以财辅政",贯彻执行《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支持和配合纪检监察派驻机构履行监督责任,推动主体责任与监督责任贯通联动、形成合力。二是以内控制度为抓手,细化各中心(股所室)廉政风险清单,坚持用制度管权管钱管事管人;常态化开展警示教育,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确保财政资金、财政运行和财政干部"三个安全"。三是以督查激励为契机,力推财源建设、隐债化解、精简机构人员、暂付款消化等省财政督查激励工作,力争更多工作进入省财政"真抓实干"督查激励先进行列。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