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思路
今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市财政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县财政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继续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以"进"的姿态夯实"稳"的基础,以"破"的勇气提高"立"的质效,为我县建设"五兴六强"现代化新衡山提供坚实的财政支撑。现将2024年上半年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上半年主要工作成效
(一)全力组织财税收入。围绕2024年财税收入109500万元法定目标,分解任务、压实责任,全力组织收入。1-6月,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8623万元,为年初预算数的53.54%,增长2.16%(剔除上年一次性非税收入29494万元基数)。其中地方税收40795万元,为年初预算数的52.84%,增长13.12%;非税收入17828万元,为年初预算数的55.2%,下降20.2%(剔除上年一次性非税收入29494万元基数);地方税收占比69.59%,较上年同期提高28个百分点。地方收入、地方税收、非税收入等均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1-5月全县财税收入综合排名均居七县市第一。
(二)积极盘活国有"三资"。资产方面:我局组织全县各行政事业单位结合资产年报编制工作,将全部房、地资产纳入资产信息系统核算。汇总各单位资产台账与资产信息系统进行逐一比对,形成全县办证资产任务清单。联合相关单位制定《解决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工作指引》,按照"查询权证、测绘测量、补充资料、申请办证"四步走,开展不动产权证办理工作。1-6月,办理不动产证32本,建筑面积27529.69㎡,宗地面积31339.67㎡,资产估值约3亿元。资源方面:加强与自然资源部门协调对接,挖掘县域资源禀赋,盘活国有土地、砂石土矿、河道采砂等资源收益6395.8万元。资金方面:落实常态化清理存量资金机制,收回暂付款3523万元,盘活存量资金7780万元,增加国库可用财力,减少财政支付压力。
(三)切实强化重点保障。坚决贯彻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大力优化支出结构,压减部门预算业务经费1471万元,清理整合压减预算项目207个,压减资金1.8亿元。1-6月,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41803万元,下降23.48%。始终坚持"三保"支出的优先顺序,坚持把改善和保障民生作为财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民生支出105521万元,占财政总支出比重74.41%,其中教育、 卫生健康、社保就业、农林水等方面分别支出33049万元、8256万元、29568万元、16577万元。
(四)严格防范债务风险。抢抓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债券、国债等积极财政政策机遇,全力做实前期,加大申报力度,1-6月成功发行债券资金11440万元,其中一般债券1240万元、专项债券10200万元,为全县稳投资、促增长注入有效动力。严格落实《衡山县政府性债务管理办法》,细化编制《防范化解债务风险方案》,扎实开展全县隐性债务和专项债券资金监测和核查工作,严禁非法举债,严控隐债增量。1-6月,财政安排预算资金8200万元用于到期债务利息偿还,积极推进隐性债务"遏增化存"。截止6月底,全县隐性债务余额191930万元,较上年底减少5837万元,综合债务率稳控在黄色风险提示地区。
(五)聚力提升管理效能。一是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出台《衡山县财政局"绩效管理巩固年"行动实施方案》,落实"无绩效、不预算"工作要求,强化部门绩效管理主体责任,组织完成全县90个预算单位绩效目标编制和批复工作,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二是提高采购评审效能。创新实行第三方市场询价机制,统一对政府采购货物类、服务类项目进行规范化的市场定价,从源头上杜绝采购资金虚高,目前已开展第三方询价项目75个,节约预算资金1300余万元。牢固树立"不唯增、不唯减、只唯实"的评审理念,及时沟通协调项目评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竭力加快评审效率,1-6月,共评审项目169个,审核金额70400万元,审减金额7500万元,审减率10.65%。三是严守财经纪律红线。深化惠民惠农补贴资金专项整治,在全县开展全覆盖"麻雀式"驻村解剖检查,强化民生资金监管。上半年检查组对10个村进行检查,督促整改问题33个,清退资金8.47万元。落实市审计、市财政查出的19个问题整改责任,并打好制度补丁,健全长效机制,防止问题反弹回潮。同时,运用信息技术赋能基层治理,协助县纪委上报省财政厅2024年度第一批"互联网+监督"定制民生资金目录40项。
二、当前面临形势及压力
一是收入质效不高。全县骨干税源不足,财税收入可持续性不强,土地出让市场持续低迷,土地出让金收入进度严重滞后,完成年初预算目标任务压力大。
二是保障压力激增。近年来,虽然经过不断消化,但沉重的历史包袱无法在短期卸载。而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等支出连年刚性增长,财政长期面临"老账要还,新事要办"的紧平衡、紧运行状态。
三是潜在风险突出。监管局、巡视、巡察、审计、省财政厅等部门,针对财政收入真实性、过紧日子要求、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等情况进行严格跟踪督查,对地方财政提出越来越严的要求,而增收渠道缩紧、保障系数降低,财政管理风险凸显。
三、下阶段应对工作建议
(一)凝聚合力抓收入。一是抓好财税收入。强化财税信息共建共享,结合宏观经济形势、重点企业发展状况及财税政策调整情况,定期分析研判,合理把握收入力度和节奏,确保财税收入均衡入库、"颗粒归仓"。聚力抓好优质税源培育及招引,着力涵养培植新税源、增强发展新动能。二是抓牢向上争资。紧跟上级政策导向变化和资金投向,密切对接上级部门,积极争取各类专项资金支持,及时申报新增专项债券,力争获批更多债券额度落户衡山。三是抓实资产处置。多渠道盘活国有资产和资源,积极挖潜资产处置收入。着力推进南岳粮站、岳云招待所等优质国有资产的盘活工作。调整土地出让思路,提升土地价值和吸引力,实现全县可用财力持续平稳增长。依法依规、科学有序将砂石开采经营权、国有不动产等优质资源归集注入平台公司,推动实现"资产-资金-资本"的良性发展,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二)优化结构保重点。一是服务经济发展。坚持贯彻"大钱大方、小钱小气"的理财观念,围绕做强"制造立市、文旅兴城"衡山极发展战略,聚焦制造业和文旅产业发展,加大财政政策和资金要素保障,支持高新区、开云新区、萱洲片区、紫盖峰片区等重点片区建设,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二是兜牢"三保"底线。厉行节约,精打细算,严格落实"三公"经费预算安排"只减不增"。将"三保"等刚性支出摆在财政保障的最优先位置,严格月度收支计划审批制,全力兜牢"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资金保障底线。三是强化绩效管理。建立健全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切实发挥事前绩效评估作用,强化绩效与预算编制、审核、支出的有机衔接,用好绩效评价结果,形成评价、反馈、整改、提升的良性循环,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三)不遗余力防风险。一是加强债务监管。保持高压监管态势,紧盯城建投、经建投等地方性债务活动频繁单位,做好政府债务风险动态监测。二是加快债务化解。指导债务单位对符合政策要求的政府支出责任隐性债务进行核销核减,督促债务单位按照"十年化债计划"和"防范地方政府债务方案"持续推进债务化解。三是加力追踪问效。建立和健全债务风险防控与舆情管控机制,严守债务不暴雷警戒线。推动平台公司整合后的市场化发展,抓好债券项目收益收缴工作,提高债券资金使用效益。
(四)持之以恒强管理。一是深化预算一体化改革。按照预算管理一体化改革要求,细化分解各单位预算、出纳、会计、资产、采购等岗位职能,层层压实责任,确保按时高质量完成各时间节点的工作任务。二是夯实基层财务管理基础。按照年初工作计划,定期对乡镇进行业务检查,对查摆出问题提出整改建议, 进一步规范乡镇会计基础工作。同时,督促乡镇财政所加强村级财务监管,特别是要防范化解村级债务,规范村级财务报销流程,将财经纪律的红线延伸至基层,坚决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三是转变作风提升服务效能。结合党纪学习教育,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巩固提升"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等三项管理制度成效,进一步提升办事群众和预算单位对财政工作的满意度;主动回应企业关切的问题,鼓励和指导企业根据自身实际发展情况向上争取资金,切实优化县域营商环境。
衡山县财政局
2024年7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