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县财政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坚决落实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要求,大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主动担当、攻坚克难,圆满完成了全年各项目标任务,为全县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提供了财政力量。
一、2024年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聚力抓收入。围绕2024年财税收入109500万元法定目标,分解任务、压实责任,全力组织收入。1-12月,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9574万元,为年初预算数的100.07%,增长8.68%(剔除一次性收入33600万元基数)。其中地方税收77221万元,为年初预算数的100.03%,增长9.82%;非税收入32353万元,为年初预算数的100.16%,增长6.07%(剔除一次性收入33600万元基数);地方税收占比70.47%,较上年同期提高18个百分点。财税收入综合排名连续两个季度居七县市并列第一,为"制造立县、文旅兴城"发展战略考核贡献了财税力量。
(二)全力盘"三资"。在前两年清查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深挖线索,摸清家底、分类盘活。资产方面:联合相关单位制定《解决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工作指引》,按照"查询权证、测绘测量、补充资料、申请办证"方针,开展不动产权证办理工作。1-12月,办理不动产证85本,建筑面积90465㎡,宗地面积93071㎡,资产评估价值7.26亿元,已全部注入平台公司,支持平台公司做大资产规模,提升信用评级。同时,出租临街门面收入租金1076万元。资源方面:加强与自然资源部门协调对接,挖掘县域资源禀赋,盘活国有土地、砂石土矿、河道采砂等资源收益26036万元。资金方面:落实常态化清理存量资金机制,收回暂付款3567万元,盘活上年度结转存量资金44300万元,增加国库可用财力,减少财政支付压力。
(三)合力强保障。坚决贯彻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大力优化支出结构,压减部门预算业务经费1471万元,清理整合压减预算项目207个,压减资金1.8亿元。1-12月,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35450万元,执行进度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始终坚持"三保"支出的优先顺序,坚持把改善和保障民生作为财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民生支出241134万元,占财政总支出比重71.9%,其中教育、 卫生健康、社保就业、农林水等方面分别支出69567万元、19353万元、60065万元、51190万元。
(四)竭力防风险。抢抓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债券、国债等积极财政政策机遇,全力做实前期,加大申报力度,1-12月成功发行债券资金103600万元,其中一般债券5900万元、专项债券97700万元,为全县稳投资、促增长注入有效动力。细化编制《防范化解债务风险方案》,将债务化解工作进一步目标化、责任化,持续提升工作效能,截止12月底,全县隐性债务余额155911万元,较上年底减少41856万元,综合债务率稳控在黄色风险提示地区。严格落实上级财政、国资部门"双压降"工作要求,用好用足新增专项债券置换化解资金,同时,本级财政安排预算资金14581万元用于到期债务利息偿还,积极推进隐性债务"遏增化存",顺利完成麇兴扶贫公司和交通投公司两家平台退出工作。
(五)加力提效能。一是以培训强素养。高规格举办乡镇财政管理、零基预算改革暨预算编制等培训会议,同时,积极参与省市举办的政府采购、资产管理、乡镇财政管理等业务培训,进一步提升系统干部财政财务管理水平。二是以监管提效能。完善评审制度,优化评审方法,加快评审效率,1-12月,共评审项目288个,审核金额112500万元,审减金额13900万元,审减率12.36%。创新实行第三方市场询价机制,统一对政府采购货物类、服务类项目进行规范化的市场定价,从源头上杜绝采购资金虚高,全年开展第三方询价项目184个,节约预算资金2092.55万元,节支率达9.6%。三是以检查严纪律。深化惠民惠农补贴资金专项整治,四个联合检查组按照每月一村的进度对全县153个村(社区)开展全覆盖"麻雀式"驻村解剖检查,强化民生资金监管。今年来,检查组已完成29个村(社区)检查工作,督促落实问题整改112个,追回财政资金13.76万元。同时,落实市审计、市财政查出的23个问题整改责任,其中立行立改问题20个,整改资金297万元,并打好制度补丁,防止问题反弹回潮;针对3个需要长期整改问题,建立长效机制,紧盯不放、久久为功,持续推进常态化整改。
二、当前面临形势及压力
一是收入质效不高。受宏观经济下行、房土市场低迷、减税退税降费等因素影响,今年虽能完成全年财税收入任务,但协税收入占比过高,财政收入质量呈下降趋势。同时,非税收入主要依靠矿权出让、国资处置等一次性收入支撑,收入增长可持续性不强。
二是运行压力激增。近年来,虽然加大历史老欠消化力度,但沉重的历史包袱无法在短期卸载。而人员类保障、民生类刚需、发展类建设等连年增大,重点片区建设资金投入加大,财政长期面临"老账要还,新事要办"的紧平衡、紧运行状态。同时,由于财权和事权不完全统一,上级垂直管理单位需要地方财政承担部分工作经费,进一步加剧县级财政的收支矛盾。
三是化债政策利中。近期,中央在有效落实存量政策的同时,加力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特别是,出台12万亿化债新政,包括6万亿专项债务限额、新增4万亿专项债券安排和2万亿棚户区改造隐性债务偿还,旨在减轻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压力,有效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为地方平台公司松绑减负,为地方政府提供更多财政空间和资源,但是也间接加重了地方财政偿还政府法定债务的压力,并进一步收紧了平台公司经营性项目融资空间。
三、2025年主要工作打算建议
(一)挖潜增收抓财源。一是抓好财税收入。定期召开财税联席会议,针对税收收入形势、难点阻点、增减变化因素、企业运营状况等进行分析研判,做到"抓大不放小",确保财税收入均衡入库、"颗粒归仓"。认真落实一揽子财政增量政策和减税降费政策,通过以链招商、以商招商、以乡招商等方式做好招商引资文章,培育支持县内企业发展,着力涵养培植税源、增强发展动能。同时,挖掘非税收入潜力,全力以赴做大财政收入规模。二是抓好争资争项。抢抓新增债券、国债等财力下沉机遇,全力做实项目前期,积极向上对接申报,力争更多资金额度落户衡山。三是抓好"三资"盘活。完成城区内全部国有资产确权办证工作,并逐步为条件成熟的乡镇国有资产办理权证,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加大南岳粮站、岳云招待所、国有土地、砂石土矿等资产资源推介力度,充分发挥经济效益。加大资产归集注入力度,支持平台公司扩大资产盘子、提升融资效益。
(二)强化统筹保重点。一是严格过紧日子要求。坚持"小钱小气、大钱大方",贯彻落实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的要求,对"三公"经费实施更加严格的限额管理,减少非刚性、非重点、非急需项目支出,腾出资金用于保障重点支出。二是严明五级支出顺序。全面加强各类资金统筹,根据本级财政可承受能力,严格按照"三保"支出(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支出),政府债务还本付息支出,年度大事要事保障清单事项支出,部门必须开展的一般性事业发展支出,其他支出等五级优先序安排支出,确保财政平稳运行。三是强化预算绩效管理。坚持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加强对预算绩效目标的管理和考核,将年度预算和绩效目标紧密结合,要求各预算单位为每一项资金设置科学合理、细化量化、便于评估的绩效目标,对闲置、低效等未达到目标的资金坚决予以追回,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三)坚守底线防风险。一是加强债务监管。建立健全债务风险防范机制,对债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动态监控,竭尽全力抓好"控债务增量"和"化解债务存量"两项重要任务并行,牢牢守住债务底线,有效防控债务风险。二是加快隐债化解。积极争取新增专项债券置换化解资金,并在年度预算中足额安排到期隐形债务还本付息额度,确保不发生债务"爆雷"事件。同时,协助、督促平台公司增强自身营利能力,妥善化解经营性债务,按照序时进度落实"双压降"工作。三是防范运行风险。健全财政国库库款预测预警监控长效机制,持续加强库款运行监测和统计分析,严格执行财政收支计划月度审批制度,合理调控库款保障水平,切实保障财政预算执行资金需求,保障财政平稳运行。
(四)深化改革提效能。一是深化零基预算改革。全面落实深化零基预算改革要求,按照"以收定支、以零为基、以事定钱、以效促用"四项原则,将零基预算改革要求贯穿2025年预算编制全过程,构建有保有压、突出重点、提升绩效的预算安排机制。二是严格乡镇财政管理。加强基层财政队伍建设,提升财务人员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打通落实财税政策和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总结白果、福田、新桥等乡镇财政所创建全国"最美财政所"、省级标兵和省级先进财政所成功经验,指导、帮助其他财政所争先创优。同时,巩固和拓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成果,建立健全镇村两级财务管理内控制度,提高基层财政治理效能。三是优化系统干部作风。旗帜鲜明讲政治,加强财政干部素质培养,进一步提升财政干部服务大局的意识和能力。坚持严的主基调,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持之以恒推进清廉机关建设,进一步严肃财经纪律,坚持把纪律观念、规矩意识挺在前面,严守各项财经纪律,真正把党纪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遵规守纪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