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开展推动交通运输企业提升本质安全水平,促进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要求,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范企业安全生产行为,依靠安全新技术应用和危险工序改造以及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应急救援体系和宣传教育培训体系建设,通过三年的努力,使企业人员素质、安全装备、管理水平得到大幅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得到大幅提升,遏制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实现“十二五”交通运输行业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的目标。
二、工作目标
通过推进企业提升本质安全水平三年行动,不断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管理,建立以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与责任体系为核心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实现全员安全意识明显增强,源头管理与防范能力明显加强,企业安全条件明显改善,全县交通运输行业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的目标。
三、工作重点
(一)加强法制和预案体系建设
加强法制和预案体系建设是“推动企业提升本质安全水平”的基础,是做好安全生产和应急工作的根本前提。一是加强制度建设。交通运输系统各单位、交通运输企业要对本单位所有安全生产和监管过程中的技术规程、管理制度、安全要求、岗位职责等制度建设进行全面清理,结合实际,及时废止不适用的制度,加快建立健全符合实际、操作性强、科学规范的制度体系。二是加强标准规范建设。各单位要根据安全生产和应急方面的相关要求,完善标准规范,细化操作规程,规范安全生产行为。特别是要强化源头管理,严格准入标准,建立健全市场退出机制。要重点加快制定与完善公路、桥梁、港口、航道、通航枢纽等风险评估,安全维护和检测技术规程以及安全应急信息系统共享等方面的技术标准规范。三是加强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各部门、各单位要对现有预案进行全面评估,结合实际加快专项应急预案制定,构建完善的应急预案体系。
(二)加强体制机制建设
加强体制机制建设是“推动企业提升本质安全水平”的关键,是做好安全生产和应急工作的重要保障。一是健全管理体制。初步建立起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体制,明确管理职责。设置安全生产和应急专门机构或专职人员,督促各交通运输企业设置专门负责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的机构和专职人员,明确机构职能和岗位职责,落实工作经费,建立健全层级负责制,加大责任考核和奖惩力度。二是完善工作机制。交通运输系统各单位和运输企业要全面建立行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其他领导分工负责、职能部门各司其责的安全生产和应急工作责任制体系。重点强化岗位责任制,大力推进企业安全生产诚信制度、激励约束机制建设。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建立信息沟通协调和共享机制。建立自查督查制度,各交通运输企业应加强安全生产和应急工作自查;结合实际对安全生产和应急工作进行督查,每年至少组织开展一次全面督查活动。建立信息报告和统计制度,对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和应急基础信息登记备案,包括组织架构、责任人联系方式、风险源、隐患排查与治理、重要安全生产和应急设施设备(含运输工具、装备、应急物资的储备)以及专兼队伍情况等,并及时更新信息,报上级有关部门备案;进一步规范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及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处置的办法和流程,并按照相关规定,进一步建立健全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和应急信息统计制度。三是建立安全生产和应急工作评估制度。加强安全生产和应急能力评估工作,对城市客运和从事道路客运及各类危险品运输的企业、运输工具、从业人员每年进行一次全面评估;对从事一类以下危险品运输的企业、运输工具、从业人员每两年进行一次全面评估;其他的每三年进行一次全面评估,并将评估情况作为强化监管和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
(三)加强队伍建设
加强队伍建设是“推动企业提升本质安全水平”的重要方面,是做好安全生产和应急工作的基本要求。一是加强队伍培训。对企业上岗人员有计划地进行轮训,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对各主管安全生产和应急工作的领导以及业务骨干人员每年进行轮训,每次轮训和系统培训时间原则上不少于36学时。从事高危行业人员、新录用人员、转岗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合格后方能上岗;客运驾驶员、危险品运输驾驶员及押运员必须经过培训合格后方能上岗。二是加强重点人才培养。加强公路和航道养护、大型专业机械操作、抢通抢险、危险源检测分析等人员的培养;实施客运和危险品运输驾驶员素质教育工程,提高公路、道路交通工作人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强化海事、港航、救捞等监管和救助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培养高级船员、潜水员、VTS值守员、高级引航员、高级验船师等。优化交通运输建设工程安全管理人员的结构,重点培养项目经理、安全管理员、特种作业人员、监理工程师等,高度重视农民工的岗前培训,切实提高农民工的安全生产技能。三是加强应急队伍建设。要认真贯彻落实交通运输部《关于加强基层交通运输应急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交应急发[2010]165号)的精神,切实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加强应急演练,提升有效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
(四)加强科技和信息化建设
加强科技和信息化建设是“推动企业提升本质安全水平”的内在需求,是做好安全生产和应急工作的必要手段。一是加快建设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和应急综合信息系统。通过整合信息资源,建设基础数据完善、信息真实准确、传送快捷通畅的信息系统,实现信息统一报送、统计分析、监测预警、辅助决策、信息发布、资源管理、异地会商等功能,实现安全生产和应急信息共享。二是建设专业信息系统。加强水路、公路、城市客运、工程施工等方面的安全监管与应急管理专业信息系统建设,满足相关业务部门和交通运输管理的需要。三是建设重点监测监控系统。进一步完善交通运输安全与应急通讯网络建设,确保安全生产和应急通讯及时畅通。加快船岸通信、监控系统建设,加强对码头前沿作业区、客运站、货物堆场和主要进出港通道运行情况和环境污染的监视监测。完善长途客运车辆监控系统,提高公路交通状态监控覆盖率。积极推进城市客运(换乘)枢纽、公共汽车日常运行状态和突发事件监测监控系统建设。加快大型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质量监测系统建设。
(五)加强设施设备建设
加强设施设备建设是“推动企业提升本质安全水平”的保证,是做好安全生产和应急工作的有力保障。一是加大公路、港口、航道、站场等安全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重点加快公路安保和航标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港口、站场的安全和保安设施建设,完善事故频发区域的交通标志、标线、信号灯以及必要的隔离设施等配套设施建设。二是加强管辖水域监管救助、航道测量、航标维护等船舶建设,依托主要港口启动危险品应急物资储备库建设。充分利用公路养护施工企业的装备设施资源,结合交通战备物资储备系统,积极推进省级公路应急保障基地建设。三是加强安全生产和应急装备器材的配置。配置安全监管和应急管理工作必要的交通工具、监督检测设备、事故调查取证与分析设备、个人防护设备等。加强交通运输工程施工事故生命探测、救援设备、个体防护等关键技术装备、专用抢险装备器材配置。更新抢险打捞装备和航道疏浚维护设备。健全满足重点物资和能源战略物资应急运输需要的水路应急运输保障体系,依托有实力的航运企业建立应急船队。依托实力较强的道路客货运企业,组建满足抢险救灾人员和物资运输需要的应急运输保障车队。
(六)强化主体责任和责任制落实
各交通运输企业要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和应急相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标准及规范,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消除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保障良好的安全生产条件,加强员工教育培训,筑牢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理念,解决好安全生产与企业发展、生产和利益的关系,严禁“三违’’现象发生,切实落实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加强督促检查和行政执法,推进企业安全绩效考核,强化企业有效监管,不断加大公共安全基础设施和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力度,重点消除安全监管盲区,夯实安全保障基础提高安全服务能力,全面履行安全监管主体责任。各单位的行政一把手作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要把安全发展作为科学发展的主要内容,做到亲自抓、亲自过问、亲自部署,保证安全生产和应急机构设置、人员配备按照相关要求落实到位,充分调动相关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保证必须的资金投入;分管领导要带头深入一线、深入基层,把解决基层基础问题作为工作重心;管理部门人员应履职履责,研究分析本部门、本单位安全生产和应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领导决策提供及时正确的参考意见;具体从事安全生产的人员,要有强烈的责任心,依据岗位职责,严格执行相关安全生产和应急方面的制度和操作规程。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严格事故调查处理,严肃事故问责,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七)强化突出问题的治理
各单位要进行全面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制定整改计划,加大治理力度,强化突出问题的治理。一是强化危险品运输治理。加强对危险品运输企业、运输工具、从业人员、站场(码头)的源头管理和动态监管,重点强化易燃易爆品和有毒有害危险品运输的全程监管,严厉打击非法夹带和非法从事危险品运输的行为。二是强化营运客车超速超载治理。客运企业要建立层级落实安全责任承诺制度,与管理部门签订承诺责任状,驾驶人员要与企业签订承诺责任状。对发生超速超载的企业和驾驶员,按照规定严肃处理。三是强化桥区水域通航安全治理。进一步强化大桥建设前的通航论证,将保障通航安全作为审批的重要内容,严格执行大桥通航安全保障等级标准,同步建设桥区航标和可靠的防撞设施;对已建的重要通航水域桥梁要进行通航风险评估,进一步完善桥区航标的配布,增加必要的防撞设施;船舶要严格遵守桥区水域的安全航行规定,谨慎操作,确保安全;切实加强桥区水域的安全监管。四是强化农村交通运输安全隐患治理。进一步落实乡镇政府对农村交通运输安全监管责任,配备专职安全和应急管理人员;建立稳定的投资渠道,进一步加大农村道路运输安全防护设施的投入,加快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完成农村渡口渡船的升级改造和加大渡改桥改造力度,提高农村交通运输安全条件;严把营运车船技术性能关,进一步强化农村客运驾驶员、渡工的安全教育培训,严格资质准入,提高驾驶员、渡工的安全素质和技能;进一步强化农用车辆非法营运和农用船舶非法载客的治理,维护良好的安全生产秩序。
(八)强化安全文化建设
强化安全文化建设,实现企业的健康发展。努力营造基层员工安全文化氛围,用安全制度文化、安全观念文化、安全物质文化、安全精神文化来不断规范基层员工的行为,实现安全意识的飞跃。在建设企业安全文化的进程中,注重用安全文化的功能、安全文化的手段和力量去开拓基层员工的内心文化世界,去挖掘基层员工的精神文化世界;用正确的安全价值观去引导、激励基层员工的思想文化世界;用科学的思维文化方法去完善作业程序,提高操作技能,进而形成全体员工的安全文化氛围。
四、实施时间
从2011年起至2013年止,为交通运输行业深入开展《关于推动企业提升本质安全水平三年行动》活动年活动。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局成立推进企业本质安全三年行动领导小组,由局长康俊良任组长、副局长陈小平任副组长,局属各单位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局安全股,谢纪辉兼任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统筹、协调、指导、考评全县交通运输行业推进企业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工作。各单位也要相应成立主要领导负责、有关领导和部门参加的活动领导机构,按照“分级负责、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一岗双责”的要求,切实加强对推进工作的监督检查和指导,分解细化任务,落实工作责任,使推进工作有序开展。
(二)加强协调配合。坚持“行业主管部门具体实施、各相关部门联合行动、全员共同参与”的原则,认真组织开展本地和本行业推进企业本质安全三年行动,制定具体推进实施方案,扎实推进安全生产工作的落实。
(三)加强监督考核。三年推进工作中,各单位要加强对相关企业进行考评验收,对不能按期安全达标和完成技术改造,提升本质安全的企业,实行“黑名单制度”。对不履行责任的企业按规定进行整改。
(四)加强宣传力度。各公路、道路交通运输企业要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广泛发动群众,增强企业提升本质安全的积极性、主动性。及时总结宣传积极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工作的典型事例,鼓励群众举报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和事故隐患,在交通运输行业营造安全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0一一年四月十三日
衡山县交通运输局办公室 2011年4月12日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