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县旅游业发展改革的建议

关于我县旅游业发展改革的建议

 

一、改革需求

1.落实省市决策的需要。我县已纳入省、市“十三五”旅游发展重大布局,《湖南省旅游业“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我县为旅游资源重点县并纳入全省12个主功能区之一——南岳祈福康养旅游区;《衡阳市“十三五”旅游发展规划》明确了我县在全市旅游发展中的龙头地位,并将我县全域纳入南岳衡山旅游经济新区。我县旅游发展前景和创新空间受到省市关注。但是,我县旅游发展仍然存在着步子不快、产品粗放、保障乏力、设施落后、服务低下等诸多问题,在推进功能区建设过程中必须妥善加以解决。

2.全域旅游发展的需要。全域旅游强调旅游目的地全域景观化、全产业融合化,成功的全域旅游目的地典型案例如江西鹜源、湖南凤凰等,成功的全域旅游产品案例如矮寨大桥、“小蛮腰”。我县全域旅游观念淡薄,产业缺乏协调、行业缺乏沟通、部门缺乏联动,导致相关产业、行业与旅游发展脱节甚至相互冲突。基础设施、城乡建设、产业发展等诸多方面未能满足文化传承、景观构建、地方特色等旅游发展需求。如楚南桥重建未做到修旧如旧;县城沿江风光带景观及休闲设施布置不足;萱洲地质灾害治理破坏了古镇红砂岩建筑的独特个性;东盛荷花基地、双全白茶基地等农业项目未按休闲农业标准规划设计;城乡建筑风格杂乱且无地方特色。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未来我县旅游发展必须适应“全民、全业、全时、全景”的全域旅游新要求。

3.推进项目建设的需要。“十二五”期间,我县旅游项目普遍存在着推进缓慢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县对旅游项目的服务不到位,如:土地供应不及时、基础配套跟不上、激励机制缺失等。当前,华夏湘江现代农业产业园、衡山西游洞天旅游区、东湖旅游小镇、紫盖峰旅游度假区等项目加快建设,华香文化产业园、衡山影视健康谷、大禹文化主题公园、九观湖动物王国、千灯谷等项目也在酝酿中。可以预期,未来几年我县在服务旅游项目建设上的压力更大,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项目建设保障机制刻不容缓。

4.提升旅游服务的需要。建设一个宜居、宜游、宜业、宜闲的旅游目的地,特色化的旅游产品体系建设与人性化的旅游服务体系建设要同步推进。当前,我县已基本建立了一套以景区、酒店为核心的旅游产品建设市场运作机制,尚需探索建立以旅游交通网络、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咨询网点、旅游线路厕所、停车场、农村环境整治等为主要内容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与管理机制。

5.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在全国各地均以旅游业为发展目标的新形势下,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由景区之间景观质量的单一性竞争转变为旅游目的地之间比品牌影响、比产业结构、比产品创新、比城市品位、比乡村环境、比基础配套、比人口素质、比服务质量的综合性竞争。我县要适应这一新的竞争形势,全方位推进各相关领域的改革。

二、改革建议

根据我县“十三五”旅游发展目标,针对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为适应旅游业新的发展形势,补齐旅游经济短板,现就我县旅游业发展提出如下改革建议:

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常态化决策机制。一要建立县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议事机制。高规格配置县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赋予领导小组制订产业政策、整合调度资金、分配用地指标、调派干部力量等权力。建立和健全领导小组月例会制度,快速应对全县旅游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二要建立部门联动机制。明确各乡镇、各相关单位在旅游发展中承担的职责,将履责情况纳入对各乡镇、各相关单位年度目标管理绩效考核,根据考核情况采取相应的奖惩措施。

2.推进多规合一,构建融合化发展机制。一要明确旅游规划的上位规划地位。尽快完成《衡山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衡山县“十三五”旅游发展规划》的评审与报批工作,并公布实施。同时,明确要求其他专项规划均要以旅游规划为遵循,各类与旅游相关的建设项目规划均要优先考虑景观设计和旅游功能。二要推进多规合一。强化旅游规划引领,启动《衡山县全域旅游目的地规划》编制,实现旅游规划与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农业发展规划、林业发展规划、交通发展规划的无缝对接。三要促进产业融合。实施“旅游+”战略,按照“全民兴旅、全业融合、全景衡山”的全域旅游理念,促进农业、工业、商贸、文化、体育、养生、养老、房地产、互联网等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拉长产业链条,刺激旅游消费。

3.协调县区合作,构建一体化共建机制。按照“品牌共享、产品互补、市场联营”的原则构建衡山县与南岳区的旅游深度合作机制。一要建立合作平台。建立县区旅游合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沟通、化解分歧、消除隔胲、增加共识,凡是有各利于县区旅游发展的,都要在合作框架内实现共赢。二要全面对接。力争实现县区之间文化传承、旅游产品、旅游服务、旅游线路、市场营销、生态保护、城市发展、交通规划等全方位对接。三要开展共建。共同维护南岳衡山的旅游品牌,共同建设南岳衡山游客服务和集散中心,共同管理旅游市场、推进跨行政区建设项目。

4.拓宽筹资渠道,构建多样化投入机制。大力破除资金瓶颈,多渠道筹集旅游发展资金。一要加大政府投入。2017年起,县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不低于2000万元,“十三五”期间,每年增幅不低于同期财政增长比例。二要整合部门资金。实行财政资金源头整合,按照“争取渠道不变、部门职能不变、资金用途不变”的原则,每年整合旅游业基础设施、文化发展、城市建设、道路交通建设、地质灾害治理、国土整理、工业发展、农村综合环境整治、新农村建设、农业产业扶持、农田水利建设、森林保育、农村公益事业等专项资金1亿元以上,支持旅游业发展。三要发挥政府融资平台的功能。政府四大融资平台每年为旅游基础设施、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旅游景区开发建设融资1亿元以上。四要引进全域旅游战略合作伙伴。借鉴凤凰县、腾冲市等县市的经验,引进全域旅游目的地建设战略合作伙伴,就旅游交通、游客集散等基础设施建设展开PPP、BT、BOT等模式的合作。

5.激励创业创新,构建特色化产品体系。正视我县观光型资源稀缺,休闲康养型资源和乡村旅游资源丰富的的客观事实,抓住旅游消费需求多样化的机遇,因情制宜、扬长避短,优先发展养生养老、精品民宿、体育赛事、运动休闲、水上娱乐、自驾营地、会议会展、演艺节目等旅游新业态。

6.提升基础设施,构建人性化服务体系。一要优先建设景区基础配套项目。原则上旅游项目区内基础设施由业主方建设,项目区外通景公路、管线设施、环境治理等基础项目由政府配套。二要优先建设旅游交通项目。协调推进环南岳衡山风景道、湘江绿道系统、龙荫河运河工程、南双高速公路、衡山旅游码头、萱洲游艇码头等旅游交通项目,构建大南岳衡山旅游经济新区发展格局;积极实施国、省、县道油化、绿化、美化、亮化工程,打造景观公路系统。三要优先布局游客服务网络。在高铁衡山西站建设大南岳衡山游客服务中心,强化衡山县城的游客集散和旅游接待功能,引导高档酒店、城市旅游综合体、美食街区、购物街区向开云新城聚集。同时,规划建设萱州、白果、东湖等游客集散次中心。

7.加强人才培养,构建专业化旅游队伍。实施“人才强旅、科教兴旅”战略。一要建设一流的旅游发展智囊团队。加强校地合作、产学研结合,选择1家省内高校旅游学院、旅游研究院作为我县旅游发展的技术后盾单位,承担景区创开发咨询、  A级景区创建咨询、品牌策划、营销策划等专业性工作。聘请国内一流专家组成衡山旅游专家团队,定期为我县旅游发展把脉。二要建设一流的旅游管理干部队伍。加强全县党员干部旅游法规政策和旅游业务的常态化学习;将旅游知识学习作为县委中心组一项长期的学习内容;定期公开招考高素质的旅游专业人才;优先选拔具有旅游专业素养的干部到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旅游资源重点乡镇担任主要领导职务。三要建设一流的旅游从业人员队伍。积极发展旅游职业教育,加强衡山本土文化和旅游实用知识培训,建设高素质的旅游人才队伍,重点培养景区管理、酒店管理、导游、厨师等专业人才。

相关阅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