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4年主要工作总结
一是教育质量再铸新辉煌。组织开展学科能力素养与业务技能考试、教学常规考核、教育教学大比武和德育工作考核,不断提升学校管理水平与教育教学质量。岳云中学课题被省、市推荐参加全国研究成果评奖,教育局获评全国“美丽中国、我的中国梦”主题活动先进集体。全县学前一年普及率、适龄儿童入学率、小学生巩固率和小学毕业升学率均达100%;高考创历史新高,本科一二批录取937人,录取率43.8%,获评衡阳市高中教育教学质量先进单位;高学考获评全省先进。二是办学条件再添新亮点。投入资金1000万元,完成了永和、岭坡等11个教师周转房建设项目;投入100万元,为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添置了4442个床位;启动了信息化建设项目,中心完小以上学校100%实现了“校校通”,教育信息中心改造项目成功立项。三是队伍管理再上新台阶。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管理的若干意见》等七个关于加强教师队伍管理的文件,对教师招聘及安排、调动、请假、病休、考勤、考核等方面作了硬性规定;对内退、停薪留职作了禁止性规定。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大家访”活动,实行边远教师岗位津贴,公开招聘教师和免费师范生,全县教师综合素养普遍提高,教育形象明显好转。四是教育保障再出新成效。制定了《关于坚决纠正发展教育事业中损害群众利益行为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严厉打击各种违规办学行为;与衡汽集团衡山分公司合作,成立了校车服务公司;狠抓学校安全及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联合相关部门对中小学幼儿园进行全方位的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治。全年没有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和恶性集体上访事件。
二、2015年工作思路
(一)抓实项目建设。一是争取重点项目。争取上级支持,在盛豪世纪城新建一所公办幼儿园。二是推进信息化建设。完成“三通两平台”建设招标工作并全面实施项目建设。三是改善机关办公条件。根据《国有资产处置办法》规定,整合教育局办公楼、粮贸宾馆和城南仓库等国有资产,完成教育信息化综合大楼改建工作。
(二)提高教育质量。一是抓实教学常规。严格执行《衡山县中小学教师教学常规实施细则》,落实五个奖励方案,激发教师工作热情。二是推进教研教改。努力构建高效的本土化教学模式,争取三个以上省级课题获奖,把课堂教学改革推向实质性的改革阶段。三是积极备战高考。引导教师认真研究课程标准、考纲与教材,科学严密制定备考计划和高考工作方案。
(三)加强队伍管理。一是加强教师编制管理。争取县委县政府支持,改变过去根据学生人数配备教师的做法,按学科和实际教学岗位配备教师。二是及时补充教师。继续通过招考、接收免费师范生和特岗教师三种途径补充教师。对省市示范性高中的教师录用设立绿色通道。三是建立公办学校教师支持民办学校支教、任教长效机制。根据市委常委会议纪要核定民办学校教师岗位编制并将其纳入全县教师编制总数。四是积极稳妥地消化代课教师。建议由县政府制定方案对现有代课教师予以清退消化。五是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不断创新交流轮岗方式,建立健全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激励保障机制,全面推行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县管校聘”,打破教师学校身份,为教师交流轮岗提供制度保障。
(四)加大投入力度。一是争取政府加大对教育的财政投入力度。将硬性的政策性专项教育经费投入列入财政预算,以减轻学校运转经费支出压力。二是进一步完善全县学校教师绩效工资。建立有利于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非普发性的奖励性绩效工资。三是做好高中学校和义务教育学校的化债工作。逐步减少学校债务运行的压力,制定债务化解方案,逐年化解债务。
(五)缩小城乡差距。一是制定全县中小学校布局调整总体规划。编制2015-2025年全县中小学专项布局总体规划,合理调整全县中小学校布局。总体规划将涵盖城区与农村、前山片与后山片以及各学段的布局。二是努力解决城内学校大班额问题。利用国家政策,争取政府支持,在盛豪世纪城区域外选址新建一所规模为32个教学班规模的小学,力争2015年启动新建,2017年秋季投入使用。三是提高农村边远教师补助标准。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落实2013年中央1号文件要求对在连片特困地区工作的乡村教师给予生活补助的通知》及省市相关文件精神,进一步提高我县农村边远学校教职工生活补助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