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立人:让竹木产业搭上“全域旅游”快车

罗立人计划让竹木产品搭上“全域旅游”快车,带动当地百姓致富。


  自获得第二届衡阳市青年创新创业大赛“青年创业新秀”荣誉后,罗立人成为不少媒体追逐的对象。

  说是“新秀”,事实上,这个生于1978年的衡山妹子堪称“老资历”——创业经历已有10余年。

  今年换届选举,罗立人进入长江镇拓塘村“村支两委”名单,这让她更觉担子沉重。她希望通过成立合作社,带动市场转型和升级,深度参与“全域旅游”,让更多百姓从中受益。

  从加工大棚到钢架厂房

  高中毕业后当过代课老师、和丈夫一起跑过中巴营运,2003年下半年,罗立人和丈夫加入了当地的竹木经营大军。

  据悉,衡山县长江凉席大市场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颇有名气,因坐落在107国道旁,客源不断。

  不久,罗立人就发现,这些产品的原材料虽来自当地,却从外地加工再拿回本地批发零售,无疑增加了成本。

  何不转换思路,开一家竹木加工厂?说干就干,2003年,罗立人拿出全部积蓄,又从父母和亲戚朋友那东拼西凑,终于凑齐5万多元启动资金。最初的“加工厂”,其实就是107国道旁一个100多平米的石棉瓦大棚。

  罗立人回忆,当时为了投资加工厂,身上几乎 “身无分文”,一家人靠着20元钱过了一星期。

  当时工厂只有2个师傅,夫妻俩大大小小事情都要亲自张罗。竹木产品属季节性产品,夏天生意好,经常需在烈日下暴晒。她还记得丈夫有次装货中暑,很是心酸。“做这一行,经常要装车,几乎都有腰椎等职业病。”

  因产品美观实用,又不断结合外地市场需求,罗立人的竹木生意日渐红火。

  2008年,罗立人又通过网络平台发布产品信息,对接上了很多客户。工厂产品远销广东、广西、江西、福建等地,2014年销量额一度突破700万元。

  加工厂也从最初的大棚,升级到近500平米的砖砌工厂,2013年又改建成总面积1000多平米的钢架工厂,成为当地竹木加工市场数一数二的“大户”。

  期待转型,带动更多农户致富

  也是在罗立人的带动下,最活跃时,长江凉席大市场涌现出了大大小小30多家竹木加工厂。

  生意越做越大,罗立人不忘提升自我:担任村团支部书记,荣获衡山县“十佳创业就业之星”、全国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希望的田野”奖学金、第二届衡阳市青年创新创业大赛“青年创业新秀”称号……“不学习就会被社会淘汰。”一如她做事业的劲头。

  这几年,深受宏观经济影响,整个竹木加工市场受到冲击,加之产品附加值低,可复制性强,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罗立人的 “人和竹木制品厂”也受到不小影响。

  现在长江凉席大市场的加工厂已从最多时期的30多家,减少到现在的五六家。但在罗立人看来,市场低迷也是机遇所在。“经过这一轮优胜劣汰,有实力的企业生存下来,会带动市场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去年,衡山县总工会组织长江凉席大市场的企业家前往浙江等地考察,希望为行业发展带来更好思路。

  通过考察,罗立人盯上了全域旅游。她发现目前南岳、韶山甚至张家界等地的一些旅游纪念品,都从外地进货,而非本地生产。她计划将加工厂产品进行更新换代,向竹木工艺品转变,通过搭上“全域旅游”的快车,为南岳乃至湖南省的旅游景点提供有本地特色的竹制纪念品。

  今年换届选举,罗立人进入长江镇柘塘村“村支两委”名单,她希望通过成立合作社,通过“农户+基地+公司”的模式,更好地带动当地百姓致富。

相关阅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