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林业工作总结和2013年工作打算
(2012年12月27日)
衡山县是全省76个重点林区县之一,现有林地77.48万亩,占国土总面积55.2%,预计到2012年底,全县森林覆盖率为45.97%,森林蓄积量113.28万立方米,林业总产值突破5亿元。林业系统干部职工现有206人,其中在职148人;内设6个股室、下设11个二级法人事业单位(其中4个副科级机构)和17个乡镇林业工作站。现将2012年林业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2012年工作总结回顾
2012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体干部职工奋力拼搏,真抓实干,截至11月底,林业各项工作如期完成任务。
(一)林权改革深入推进。一是主体改革实现“988”目标。截至10月底,林权现场核实率达98.8%;已发放林权证74.8万亩,林权发证率达98.6%。在主体改革中,对违规发大证和图形交叉小班分期分批整改,林改质量提升;林改档案建设同步推进,在全市交叉检查验收中得到好评。二是配套改革深入推进。为将新增全额事业编制落实到人头,通过“综合评定、择优转编”,从自收自支人员转编23人,其过程公开透明,结果反响良好;对林业各类数据兼容和对接,林权权属数据库建设有序推进,实现全县林业“一张图、一套数”;全县42.7万生态公益林进入森林火灾保险,火灾理赔已完成勘验、评估等前期工作,其中森林公园理赔27万元。
(二)营林生产成效明显。一是造林绿化任务完成。全县完成新造林1.04万亩,占任务148%;完成补植补造2.14万亩;封山育林1万亩。3月13日,相关县领导在森林公园勾头峰开展义务植树活动。二是营造林成效国检顺利通过。今年,衡山是全省11个营造林成效国检抽查单位,也是10年首次迎接营造林成效国检。
(三)资源管理全面强化。一是林木管理到位。年初开展清理整顿竹木经营专项行动,联合5个执法单位强力取缔8个生态公益林区所设立木材收购点。二是林地管理有力。坚持服务、管理、执法三位一体,结合矿山生态恢复专项行动,对全县全上征占用林地单位进行清理整顿,林地管理走上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县经济开发区、开云新城、黄花新区等重点项目主动办理用地手续。完成了2010-2020年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和生态公益林落界工作。三是野生动植物管理有实招。5月-8月,开展“清理整顿非法经营利用野生动植物专项行动”,对全县宾馆酒楼和集贸市场非法经营野生动物进行清理整顿,办理了“5.27”红豆杉非法移植案和“6.24”非法猎杀苍鹭案等震慑力大的案件。四是执法程序规范。进一步理顺管理和执法职能,行政执法力量集中。改变执法“重管理、轻服务”、“重实体、轻程序”、“重罚款、轻教育”等倾向,正确行使自由裁量权,坚持按证据定性,按程序办案,做到一案一卷。今年以来,先后7次对没收活立木进行公开拍卖。行政执法多次得到上级好评,耒阳、南岳等兄弟单位前来学习。
(四)打赢森林防火安全保卫战。上半年森林火灾呈高发、频发态势。为确保清明节防火安全,干部职工牺牲假期,在紫金山上坚守60余小时,7支县级应急队伍集中驻防,牢筑5道防火线,成功扑灭数起火灾,将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实施了十八大森林防火消防安全保卫战。双节期间,下发了专题通知,开展了防火隐患排查。店门镇通过整改,摘除森林防火市重点管理乡镇帽子。
(五)争资跑项来势较好。实施一批生态项目。退耕还林、巩固退耕还林、长防林、农发生态示范等。其中,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项目一期已经开工;森林公园勾头峰修建423级登山云梯,3A景区创建工作全面启动。争取到一批项目。争取1万亩森林抚育补贴项目指标,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第二期69套指标,2012我县争取长防林工程和退耕还林荒山造林项目资金份额居全市第一位;在湖南省第二届家具博览会上,“顾帝”品牌家具荣获金奖,正式与衡山签约。2012年争取落户衡山的林业资金达千万元以上,比去年超过200万元。衡山成功跻身全省42个国家油茶重点县、36个毛竹产业发展重点县、16个欧洲投资银行贷款油茶发展项目县。县重点项目进展好。牵头的湖南神奇竹木成功评为省级林业产业龙头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和形象进度较好;参与“衡山竹海风情园”项目得到省厅领导重视,正在实施5000亩楠竹低改;萱洲“四季花园”项目正在实施中。
(六)自身建设全面加强。开展了政风行风评议活动,其中产权办评为示范单位。机关支部“两室一中心”建设成为样板,2012年全县机关党建工作现场会在我局召开。“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代表衡山迎接市委宣传部检查,并得到高度评价。化解林权改革、退耕还林、森林火灾等涉林纠纷,裁决了长江镇新桥村委会与七组的林权纠纷。完善了退耕还林、生态公益林面积分户工作,惠农资金全部由“一卡通”直发到户。做好了重大节日的安保工作,全年无一起群体访、越级访。机关实施了沥青硬化和亮化工程;化解部分人事遗留问题。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林业工作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林分质量不高。全县森林结构不合理,生态功能脆弱,存在“三多三少”的劣势:纯林多,混交林少;中幼林多,成熟林少;小径林木多,大径级材少。目前,每亩蓄积量不足2个立方,需低改的楠竹、油茶占全县林地的三分之一以上,可采资源呈下降趋势。
(二)资源保护有差距。刀灾、火灾、虫灾三大“杀手”对森林资源破坏严重,采伐迹地、火烧迹地成为新造林主要来源。乱砍滥伐、乱采滥挖现象在局部地区比较严重。森林防火经费预算不足,群众防火意识不强,火灾时有发生。今年清明节发生严重的森林火灾,究其原因,除天气因素以外,其主要原因是防火意识未深入人心、防火责任未落实到基层、防火经费和力量严重不足。
(三)林业产业发展滞后。一产业中,林地面积、森林覆盖率与森林蓄积量不对称,基地建设和特色产业带动不足。二产业中,双星木业取消了龙头企业资格,除神奇竹木初具规模外,“创品”、“顾帝”两大品牌家具企业尚未投产,全县规模企业数量少,辐射效应不大。三产业中,森林公园综合开发建设资金不足、综合开发缓慢,林业部门单打独斗局面始终未改变。
(四)队伍建设任务繁重。林业部门近10年未安排大中专毕业生,年龄结构、知识结构急需优化。现有队伍大中专学历人员比例不高,中层干部年龄偏大,技术人员青黄不接,行政执法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五)管理经费和待遇缺口巨大。虽然近年林业争资跑项势头良好,但项目资金往往不能足额、及时的拨付到部门,严重影响争资跑项积极性;部门预算虽然逐年增加,但总体缺口巨大,干部职工待遇要依靠事业性收费和挤占项目经费来解决,保工资保运转压力大。
二、2013年工作打算
2013年工作指导思想:大力实施生态战略、强化森林资源保护,确保全县森林覆盖率、林地面积、森林蓄积量稳步增长,林业一、二、三产业综合平衡发展,林业生态体系、产业体系、文化体系建设快速推进,形成“资源增长、林业增效,林农增收、后劲增强”的良好格局。
2013年工作思路:坚持“1234”的发展思路,即深入推进一项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发挥林权流转交易平台功能;以生态建设和资源保护为重点,牢牢守住两条底线(确保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稳步增长);建立健全三大体系(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和先进的森林文化体系),争取林业总产值达6亿元,将资源大县打造为林业强县;全面强化四个基础(依法行政、争资跑项、科技推广、队伍建设),提升部门形象和地位。
实现以上目标,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推进林改配套改革,创新林业体制机制。一是发挥林业产权交易中心平台作用。开展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完善林权抵押贷款和小额贷款流程,拓宽林业投融资渠道;大力推动林权流转,改变粗放经营和分散经营方式,引导有资金、有实力、有技术的农民或企业集约经营、规模经营、产业经营,充分发挥规模效益;加强林权交易服务,对国有和集体的林木采伐实行“招、拍、挂”制度,逐步引导私人林木采伐进入中心交易。二是抓好森林火灾政策保险。积极配合保险部门做好生态公益林的火灾清册登记和理赔工作,确保森林火灾及时理赔。按生态公益林入保标准,在2012年商品林进入森林火灾政策保险。三是推进合作组织建设。提供政策、金融、项目和技术等全方位服务,将贯塘优质苗木合作社作为标准化合作社建设,引导全县发展一批林业合作组织。
(二)着力推进生态建设,夯实林业发展基础
一是完成造林绿化任务。以湘江河边、县城周边及107国道、314省道、武广高铁、潭衡西高速沿线为重点,圆满完成年度造林绿化和补植补造任务。二是推动城乡绿化一体化。落实绿化费财政代扣和“3.12”义务植树活动,提高义务植树尽责率;以萱洲镇为森林乡镇、开云龙珠村为森林村庄、衡山三中为森林校园,创建一批“森林乡镇、森林村庄、森林校园”。三是推进工程造林建设。大力实施林业生态项目,努力打造一批集中连片、特色明显的工程样板,做好工程自查验收、迎检及资金发放工作,确保林业惠农资金及时、准确、足额发放到户。四是提高林业科技水平。推广桉树、榕树等速生新树种,提高测土配方推广应用率,创建萱洲“猪血桃”和开云镇“九龙李”品牌。
(三)着力强化资源管理,确保森林生态安全
一是强化林政管理。加强林木管理。严格控制竹木经营加工数量;加强伐后验收,依法取缔生态公益林区的木材收购点;实施林木采伐指标入村到户阳光工程。突出林地管理。严格按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守住林地“红线”,积极服务经济发展大局,争取黄花新区、开云新城、县经济开发区等重点项目区办理征占用林地许可。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引导野生动物市场规范经营;健全名木古树档案,强化活立木采集管理。二是防治林业有害生物。加强县、乡、村三级网络建设,严防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入侵,将林业有害生物受害率控制在4‰以内。三是防控森林火灾。采取非常措施落实森林防火责任,参照衡阳县经验,采取缴纳防火保证金的办法,将防火责任落实到乡镇;参照南岳经验,将紫金山森林公园防火责任分解到全县各科局,举科局之力共保公园平安。加强重要时段、重要群体、重要地段的防控;按照省I级火险县标准,配备30万元以上的防火物资,在勾头峰建立防火瞭望塔;确保不发生重大森林火灾和人员伤亡事故,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1‰以内。
(四)着力发展林业产业,构建兴林富民体系
一是做实第一产业。开展楠竹、油茶等低产低效林改造,大力打造速生丰产林、封山育林等各种工程样板基地,着力扶持福田铺白云片和贯塘乡花卉苗木产业,做大油茶产业和楠竹产业。
二是做强第二产业。服务“顾帝”和“创品”两个品牌家具企业,将神奇竹木、天水园林、九龙油脂、金添生态农业等企业打造为省级林业产业龙头企业;以湘黄鸡、食用菌为主,发展林禽、林畜、林菌、林工、林游等多种模式的林下经济;做好人造板、家具、茶油等林产品质量安全工作。
三是做大第三产业。加强森林公园综合开发投入,争取2013年森林公园进入全县重点项目,形成部门共同投入公园建设的良性机制;在成功创建3A景区前提下,努力在2017年升格为国家森林公园,在2020年创建4A级风景区,并融入“大衡山旅游经济圈”。 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衡山竹海风情园”,确保该项目在省厅争资不低于300万元。保护九观湖、新桥水库等一批森林湿地。依托开云、沙泉、福田、永和等乡镇资源,启动紫盖峰省级自然保护区创建工作。
(五)着力加强争资跑项,提升林业发展后劲
准确把握国家、省投资方向和林业项目布局,争取更多项目落户衡山。巩固长防林、农发生态示范、退耕还林、森林抚育等一批老项目,发挥衡山环抱南岳、毗邻湘江的区位优势,积极争取良种补贴、造林补贴、森林病虫害体系、森林防火体系建设等新项目,以好项目、大项目带动林业大发展。
(六)着力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林业管理水平
深入推进政风、行风建设活动,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整合人力和行政资源在全县建立5个中心林业站,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规范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公务用车、公款接待、机关学习等制度,打造高效队伍。规范行政执法,将执法延伸到林地、种苗、林产品质量安全等领域。提高林业技术水平,争取将规划设定室提升为乙级资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