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山县2014年度林业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的报告
省林业厅:
衡山县是全省76个重点林区县之一,曾获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县、全省经济林基地县、国家级森林病虫害中心测报点等称号,2012年跻身全省48个国家油茶重点县、36个毛竹产业发展重点县、14个欧洲投资银行贷款油茶发展项目县。衡山属典型丘陵地区,林地面积77.48万亩,占国土面积55.3%;截至2013年底,全县森林覆盖率46.44%,森林蓄积量113.27万立方米,林业总产值8.9亿元,成功实现“三增长”。
衡山县林业局位于我县人民西路639号,内设6个股室、下设11个二级法人事业单位(包括紫金山森林公园、县森林公安局、林业行政综合执法大队、林业产权管理办公室4个副科机构)和5个中心林业站;林业局现有干部职工215人(不包括下属单位职工),其中在职156人。
根据《湖南省林业厅关于认真做好2014年度林业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通知》(湘林计[2015]18号)文件精神,现将我县涉及的生态公益林、天华生态农业有限公司2014年林下经济项目、森林公园及贫困林场林区道路建设4个项目绩效评价报告如下:
一、紫金山国有林场林区道路建设项目
(一)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1、基本情况
紫金山国有林场建场于1958年,现有干部职工87人,地处东经112°30ˊ-112°38ˊ,北纬26°58ˊ-27°2ˊ之间,由紫金工区、白云工区、云岭工区、青朗工区和石岭工区五大块组成,其中紫金工区紧靠衡山县城城郊,白云工区与南岳风景名胜区连山共界,林场森林蓄积
2、项目背景分析
紫金山国有林场(森林公园)经营总面积
3、项目预算目标
道路建设总目标:林场大北风喉至仙居山庄林区道路全程约
(二)项目组织实施情况
项目从2014年5月份开始进入招投标,根据质量要求和避免矛盾纠纷的原则,将工程承包给甘棠桥社区居民刘斌承包建设施工,采取乙方带资先建设后付款方式。乙方包工包料,同时协调周边矛盾,由于材料运输等问题,乙方负责工程所有安全问题,同时甲方安排管理人员全程施工管理,确保工程质量,保证工程安全、顺利实施。
(三)项目资金使用和管理情况
1、项目资金的安排
上级资金:森林公园与贫困林场补助资金10万元,林区道路建设专项资金15万元,余下部分林场自筹。
2、项目总投入情况
工程从
3、项目资金管理
由林场成立项目管理领导小组,能确保专项资金专款专用,并按要求乙方开具正式税务发票结账。
(四)项目绩效情况
1、社会效益
林场(公园)大北风喉至仙居山庄道路硬化后,为公园内游客、车辆提供了一条安全、舒适的游道,受到了广大游客的好评,连接了公园大北风喉至流杯池、大水垅景点观赏线路,对公园旅游开发作出了重要贡献。
2、生态效益
林场(公园)大北风喉至仙居山庄道路硬化后,对开发公园新景点提供了一条重要通道,同时是保护森林生态资源的防火隔离带,对保护环境、防治水土流失、维持生态平衡起到了重要作用。
3、经济效益
林场(公园)大北风喉至仙居山庄道路硬化后,完善了公园基础设施道路建设,增加了公园游客接待量,拉动至仙居山庄、堕金石山庄游客接待量,为公园旅游经济增加了收益。
(五)后续工作计划
林场(公园)大北风喉至仙居山庄道路硬化后,还需进一步完善道路水沟修建工程和行道树绿化大苗栽植,同时安排专人对道路进行卫生打扫,道路养护,定期进行水沟抽通,禁止超载车辆通行。
(六)主要经验
1、为保障项目建设顺利实施,我场聘请县财政评审中心、农村公路管理所等专业部门现场勘查,确保工程预算准确。
2、林场安排2人(副场长和工会主席)的现场施工管理,确保工程安全、文明施工,保障工程质量。
3、协助乙方主动与周边社区联系,对部分强行要做本工程的人员进行劝退,确保工程顺利开工。
(七)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林区道路建设项目的实施,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环境、经济效益,项目实施后,由于我场经济困难,工程中需要设置的水沟修建没有完全到位,根据森林旅游线路的要求,道路设计需要修6
二、省级财政林下经济专项资金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衡山天华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3月,是一家集林下、林间生态种养经济为主导产业,辅以园区特色农产品观赏、采摘,配套休闲、养生基础设施为一体的生态农庄。公司现有中层以上管理人员11人,其中高级技术职称者2人,中级技术职称者4人。其科技依托为湖南农业大学专家组。2014年该公司实现销售收入 1078 万元,盈利 42 万元;为当地农户提供就业岗位 5 个以上,增加收入 2万元以上。
2.项目绩效目标设定情况
该项资金是为扶持天华公司建设1200亩林下中药材、蔬菜等种植基地一个,年放养土鸡200,000羽的林下养鸡场一个。项目预期绩效为:至2018年,项目种养指标基本完成,实现年产值2,500万元以上,上交税收200万元以上;为项目区289户村民年人均增收2,500元以上;为项目周边100余户村民年人均增收1,200元以上。2014年的目标是:种植林下中药材等600亩,试养土鸡20,000羽,实现销售收入700万元以上,盈利100万元以上。
(二)项目组织实施情况
为确保项目资金完全用到项目上,我局成立了以局长张海量为组长,局党组成员、工会主席龙燕辉为副组长的项目领导小组,并委派领导小组成员木材行业办主任唐志美 为天华公司的科技特派员,具体组织项目实施,确保项目资金用到实处。其项目实施情况如下:完成林下黄精、百合(药)等中药材种植285亩,林下延时蔬菜410亩,林下三黄鸡养殖2,2000羽,黑山羊养殖323头,优质猕猴桃种植470亩。
(三)项目资金使用及管理情况
该项目原计划使用省级财政增加20万元,县市财政资金20万元,公司自筹资金300万元;实际完成情况为:省级财政20万元(用于黄精、百合种子及肥料购买),县市财政资金24万元(用于林下延时蔬菜种子、肥料购买);公司自筹资金577万元,以满足项目的资金需要。
(四)项目绩效情况
该项目原计划种植林下中药材150亩,实际完成285亩,为原计划的190%;林下延时蔬菜原计划300亩,实际完成410亩,为原计划的137%;林下三黄鸡养殖原计划为20,000羽,实际为22,000羽,是原计划的110%;黑山羊养殖原计划为500头,实际为323头,是原计划的65%;优质猕猴桃原计划为300亩,实际为470亩,是原计划的159%。加上其他相关项目,全年实现销售收入 1078 万元,盈利 42 万元(该项目的社会、环境效益、可持续影响等,请见其做法)。
(五)其他情况
1.后续工作计划
我局将继续督促、指导该公司继续把发展林下经济作为主打产业来实施,直至目标任务的超额完成。该公司计划今年 斥资70万元,扩种黄精200亩;斥资150万元,在现有的基础上,创建林下三黄鸡种鸡场(母鸡2,000只、公鸡200只以上)、年孵化鸡雏30万只以上的孵化场、年出笼土鸡5,000羽以上的养殖场、年出笼肉鸡10万羽以上的养殖场各一处。分别使其形成规模,形成品牌,形成效益。还计划斥资20万元,种植林下紫薯200亩。
2.做法、经验、问题、建议
该公司在发展林下经济的作法,概括地说就是:坚持和谐理念,发展特色经济。具体一点说:一是坚持市场导向,使产品进入销售旺铺。黄精已现供不应求态势,价格攀升,市场无忧。其林下延时蔬菜、林下放养的三黄鸡及蛋产品,都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二是坚持因地制宜,使产品成为当地的首选作物。在林下种植方面,基于当地山林野生猕猴桃和黄精资源丰富,公司决策将猕猴桃、黄精栽培作为主导产业来发展。猕猴桃栽培为我县乃周边县市首家,其棚架下又是种植黄精、生姜等作物及放养鸡群的好场所,其经济效益、循环模式、社会效应等都不可低估。在养殖方面,该公司根据当地山林面积虽然广阔,但平地少,草地更少,竹林多,又处于新兴的旅游线上的实际情况,变更了以肉牛养殖为主的规划,决定集中财力打造三黄鸡养殖场所,使之规模化、标准化。同时,该公司基于当地农田基本荒芜,杂草丛生的情景,加上前段退耕还林基本没有产出的状况,于是变更了野生猕猴桃保护性开发计划,启动了租赁田地(300元/亩.年,已流转570余亩)栽培优质猕猴桃的计划。三是坚持生态开发,使园区的环境更具生态特色。只许播种绿色和希望,不许危害环保和健康——这是公司园区建设必须坚守的基本原则与底线。四是将公司“融于”当地,使之成为当地的“一户”、“一员”,以立于不败之地。
(六)项目的评价工作情况
由于项目领导小组成员原本对天华农业公司所在地并不陌生,又经常到公司了解情况,扶持工作,因此评价材料、数据真实、可靠。
三、衡山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基本情况
衡山县公益林区划界定开始于2001年,先后经过2004年国家未补偿国家公益林区划(2009年已全部纳入补偿)和2006年省级公益林区划以及2008年、2010年两次公益林调整,全县国家级公益林达到36.54万亩,省级公益林6.22万亩。涉及湘江沿岸、涓水、荆坡河、乌河、龙荫港、白鹭港沿岸及源头、107国道、314省道、武广高铁、潭衡西高速、南岳高速通过的村和部分岩石裸露比较严重的村,共计17个乡镇228个村和4个国有场、所。
2.项目实施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规定,以及《国家公益林认定办法》、《湖南省森林分类区划界定操作细则》。
3.项目基本性质,用途和主要内容,涉及范围
生态公益林补偿基金是用于重点公益林营造、抚育、保护和管理支出的专项资金。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我县省级生态公益林补偿基金主要用于集体和个人管护公益林的经济补偿、公益林管护人员劳务补助、建立森林资源档案、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补植、抚育以及其他相关支出。
4.项目绩效目标
项目总目标是为了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国土生态安全,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建设绿色湖南,推进“四化两型”提供了有力保障。阶段性目标是不断满足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需要,实现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绩效评价工作情况
1.绩效评价原则
我县公益林绩效评价的原则是:科学性与规范性原则;公正公开原则;绩效相关原则。
2.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主要采取问卷调查和自评方式。
(三)绩效评价工作过程
1.前期准备
主要是配备专业人员、收集整理相关数据档案和调查资金落实情况和监管情况。
2.组织实施
成立由财政和林业专业人员组成的绩效评价领导小组,制定实施工作方案,根据评价指标对全县省级公益林进行自评。
3.分析评价
根据自查结果,对绩效评价指标进行全面的评价分析。
(三)项目实施基本情况
1.组织管理情况
我县设立有专门的生态公益林管理办公室,负责管理全县范围内生态公益林管理工作;各乡镇均建立了生态公益林管理站,配备了专职人员。
2.生态公益林管护情况
一是划分管护责任区、明确管护责任。从2010起,我县17个乡镇(办事处)与行政村、各乡、镇(办事处)公益林管护队分别与护林员签定了管护责任,将管护责任区落实到山头地块,管护任务落实到具体护林员,全县共聘用专(兼)职护林员57人,确保生态公益林管护责任制得到有效的落实。
二是严格控制征占用生态公益林地。严禁在生态公益林区域内进行开垦、采石、挖沙、取土、筑坟等损坏生态公益林的活动,从严控制生态公益林地的征占用,因特殊情况工程建设需要占用或征用生态公益林林地的,用地单位提供“占一补一”调整计划,并签定生态公益林区划界定书,经村、乡镇、人民政府(办事处)、林业站、林业局同意,报县人民政府批准后,依法办理征占用林地审批手续,并按照规定征收森林植被恢复费。为服务服从全县经济发展大局,我县坚持管理、服务、执法三位一体,抓住国家调整生态公益林的机遇,先后在2007年、2008年、2010年、2012年4次将县工业园区、横店影视城、开云新城、部分乡镇工业小区等12970亩生态公益林替补到其他乡镇,确保了全县生态公益林“退补平衡”。
三是将公益林区列入森林防火重点部位。建立健全生态公益林防火责任制,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森林预防方针,在生态公益林经营区域设置森林防火宣传牌,加强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和专业扑火队伍建设,强化野外火源管理,形成较完整的森林火灾防扑体系,野外火源严格执行“两个一律”,2014年生态公益林受害面积54.5亩。
四是加强生态公益林森林病虫害防治体系建设,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做好生态公益林的森林病虫防治工作,定期对森林病虫害发生,发展情况进行预测预报。
2.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的管理情况
2014年度共到位资金696.97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532.16万元,省财政资金164.81万元,我县本着“严管林、慎用钱、质为先”的原则,严格按照《湖南省实施中央财政森林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对拨入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进行严格使用管理,设置补偿基金专用账户,明确补偿对象和补偿办法,林农补偿基金一律通过财政“一卡通”发放,确保专款专用,提高了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的使用效益。
(四)项目绩效评价分析
1.经济效益
我县生态效益补偿资金对林农的补偿费为597.68万元(其中国家级519.94万元,省级77.74万元),大力增加了林农的经济收入,全县共招聘重点公益林护林员45人,减轻了我县就业压力。
2.生态效益
一是有效涵养水源。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项目区42.76万亩生态公益林(其中国家级36.54万亩,省级6.22万亩),估计2014年调蓄水量0.53亿立方米。二是有效保持土壤,据估算,2015年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项目区42.76万亩生态公益林可减少土壤流失量19.5万吨。三是大量释放氧气,据估算,2015年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项目区林可释放氧气31.8万吨,吸收二氧化碳43.8万吨。四是维持生物多样性。通过实施生态公益林保护工程,我县的自然资源、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得到全面有效的保护,生态环境优化,野生动植物等物种资源得到进一步的丰富。
3.社会效益
一是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支持。我县生态公益林多数处于偏远山区,当地居民多为贫困人员,项目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周边地区部分人民群众的生活条件,提高了其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促进了新农村建设。二是提高了全社会共同参与保护的意识。通过项目实施,带动人们参与到保护森林的行列中来,稳定了生态公益林区的森林生态系统。公益林区及周边乡镇的林业案件和森林火灾明显减少,当地群众保护森林的意识和法制观念有了很大的提高,乱砍滥伐、毁林开垦、烧山等不良习俗得到了根本扭转。
4.评价结论
通过本次绩效自评,评价小组认为2014年我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项目符合国家政策需求,目标明确,组织管理到位,执行项目有力,资金管理规范,档案管理完善科学。
根据《湖南省级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自评表)的评价内容和指标,对我县重点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绩效自评得分为99分,综合评价结果为优。
(五)下一步改进工作意见及建议
1.大幅增加公益林管护补偿标准
生态公益林是我国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但是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低,导致生态公益林区农民生活水平偏低,一些林农对生态公益林保护建设工程不是很支持。二是出台替代产业扶持政策。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森林旅游、绿化种苗、林下经济的扶持力度,提高生态公益林区农民的收入。
2.加强生态公益林监测系统建设
加强生态公益林监测系统建设,为全方位监控生态公益林提供技术保障,构建生态公益林保护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化平台,对提高生态公益林管护水平起了重要作用,建议出台相应扶持政策。
3.加强基层公益林管护队伍的培训
基层生态公益林管理人员、管护人员文化水平相对偏低,建议加强对生态公益林管护队伍的培训工作,包括省、市级组织的培训,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基层管护队伍到一些管理水平比较高的地区进行参观学习,不断提高管护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
衡山县林业局
二〇一五年五月七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