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思路

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谋划“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承上启下的一年。一年来,我局积极调整思路、转变方式、立足高效、突出特色、优化服务,粮食产业提质升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升,农业生态环境逐步改善,农业科技服务不断加强,实现了衡山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2010年工作情况总结

(一)农业生产稳步发展

按照省市安排部署以及年初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工作目标,我局狠抓粮油结构调整、良法良种推广、标准化生产示范,农业生产工作成效稳固。一是粮食生产持续发展。今年粮食生产克服了低温、寡照等自然灾害频发的不利影响,连续第七年获得丰收,单产、总产再创新高。今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达到47.129万亩,比去年增加1.03%,粮食总产量23.285万吨,比去年增长1.63%。其中:水稻播种面积44.729万亩,总产21.3814万吨,分别比去年增加1.09%、1.53%;玉米、豆类、薯类等旱粮作物播种面积2.4万亩,总产1.904万吨。被列入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项目建设县。二是经作生产提质增效。高效经济作物呈现继续扩大趋势,其中:夏收油菜面积11.2万亩,比去年同期增长4.67%;棉花、西甜瓜、小水果种植面积稳中有增,比去年增加0.5万亩;加大了席草留种技术攻关,改良了品种,扩大了日本蔺草—冈山3号的种植面积,今年席草种植面积3.5万亩,恢复性增加1.9万亩;蔬菜复种面积9.33万亩,比去年增加0.3万亩,增加5.4%。三是规模生产大户及专业合作组织成为农业生产的一种有效模式。发展百亩以上的种粮大户、农业专业合作组织近百余家,比去年增加28%。

(二)农业科技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结合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的实施,始终坚持把“送政策、送科技、送信息”作为技术工作的重点,并及时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一是积极开展高产创建。今年创办部省级粮食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3个(白果万亩双季稻高产示范片、种三产四丰产工程示范片、沙泉“单改双”示范片),创办秋冬农业示范点4个(萱洲万亩双低油菜高产创建示范片、店门万亩席草高产示范片、福田绿肥千亩示范片、白果蔬菜百亩示范片),全县高产创建示范面积4.7万亩,新品种、新技术得到集成推广,良种覆盖率达90%以上,农民增产增收明显。二是推广先进适用农业新技术。引进水稻、油菜等作物良种18个,推广测土配方施肥、超级稻“三定”栽培、高档优质稻标准化生产等适用新技术8项。三是狠抓科学技术培训。17个乡镇农技站为基点,分期分批抓好科技示范户、种粮大户、专业人员的科技培训工作。全年共开展农业技术培训88场次,培训农民3.2万人,培育新型农民、科技能手200人,送农业科技资料15万份。四是创新农业科技服务平台。我局建立起专家—技术指导员—示范户—农户的技术推广网络,发放便民服务卡4000余张;完善衡山农业信息网网站和“12316”农业热线,及时发布各类农业信息共200多条;建立专业化防治组织16个,全面开展病虫鼠害防治战役16次;与省农科院和省金霞米业合作开发高档优质米,在白果镇、福田铺乡建立原生态高档优质稻基地2000亩,打造了“衡山福寿香米”品牌。

(三)农业执法效果明显

一是抓农业法律法规宣传。进村入户加强宣传培训,提高全民农业法律意识。出动宣传车20余台次,悬挂宣传横幅15幅,张贴宣传画500余张,宣传标识500余张,印发宣传资料近一万余份,举办假劣农资识别技能培训班两期,培训200余人次。二是抓农资市场监管。加大打击力度,净化农资和农产品市场。一年来,共出动执法人员300余人次,检查农资经营企业258家次,整顿农资市场4个,立案查处违法经营农资产品案12起(其中种子5件、肥料1件、农药6件),抽送检样品6个,清缴违规种子1044公斤、肥料7000公斤、农药13610公斤,共计挽回经济损失220余万元。三是抓农产品安全监管。加强对农产品日常检验检测、例行检测和抽样检测的力度,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监督检测水平。今年共抽样2820批次,合格2752批次,合格率97.6%,对不合格的蔬菜农产品采取追根溯源和下架处理。四是抓“三品”认证。农产品质量认证工作进一步推进,今年,申请无公害食品产地认证1000亩,产品认证11个。

(四)农业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项目是农业发展的基石,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载体。今年,争取上级农业项目13个,项目资金超600万元。在抓好项目争取的同时,更加注重抓好项目建设的推进。白果常宏蔬菜种植加工项目今年被列入县重点建设项目,目前已步入正轨,实施标准化生产,落实了无公害蔬菜大棚面积150亩;“种三产四”丰产工程确定了“白果—长青”、“沙泉—福田”2个核心示范片,以示范促推广,带动全县发展超级杂交稻面积18.7万亩;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今年培训目标为2200人,年底可全部完成培训任务;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站建设项目总投资300万元,目前大楼土建和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完工;白果、福田、沙泉片部省级万亩双季稻高产创建、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于10月通过省市验收;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实施第二年,年底将接受验收;中央投资整合农业资金发展现代农业—优质稻产业建设项目(300万/年)顺利实施。

(五)自身建设不断增强

以效能建设为重点,着力领导班子和全体干部综合素质的提高,打造了一支“作风过硬、纪律严明、奉献进取、团结和谐”的农业队伍。以加快改革为重点,着力农业局内外部发展环境。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困扰多年的县种子公司改革顺利完成,22名干部职工通过考核择优安排到专业股站和各乡镇农技站;原种子公司办公楼通过全面装修后用于局专业股站和农产品检测办公用房,并添置了电脑、文件柜、桌椅等100多套,改善了办公条件,增强了队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以建设学习型机关为重点,提高队伍素质。在全局上下形成了学理论、学业务、学法律的良好学习氛围。首先是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局党委购买了《七个怎么看》、《盛世中国》、《大国崛起》等价值4000多元的学习资料,并组织全局机关干部集中学习2次。其次是加强业务理论学习,提高业务素质。组织局科技人员98人在衡阳技师学院封闭培训4天,同时组织学习《湖南省农业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实施暂行规定》、《种子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更新业务知识,更好服务农业。以机关效能建设为重点,着力促进作风转变。大力开展“效能建设年”、群众工作等一系列活动,改善了机关工作面貌,极大地提高了行政效能和工作效率。

(六)党建、综治信访、计生等工作齐头并进

1、抓好党建和精神文明工作。按照县委要求,扎实深入开展创先争优观活动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党员通过书本学习、实践、参观活动,制定个人承诺书,并在全局上下形成积极的争创局面,局党委始终坚持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整个活动得到县指导组的肯定。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带头作用。

2、抓好综治工作。今年综治工作在县综治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做到了思想工作做到位、矛盾化解及时,努力争取种子公司人员合理安置,有效化解南方八省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爆发性流行,全年信访维稳和安全生产工作成绩突出,得到了上级好评。

3、抓好计生工作。计生工作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经费到位,全年召开计生专题会议2次,做到资料齐全,数据准确,计划生育率、独生子女发放率、三查率均达100%。

4、抓好了新农村建设工作。积极参与白果新农村建设,同时派出了工作队员,在长青乡竹山村驻村办点,在资金、物资和技术指导上给予了大力支持,有力地推动了驻点村各项事业发展。白果镇涓水村清洁工程示范村建设项目是我县今年为民办实事亮点之一,接受省市组织验收,进入全省同类建设工作前列,并得到涓水村支委和村民的感谢。

今年,我局各项工作任务指标均完成或超额完成,部分重点工作创新推进,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十二五”期间进一步发展创造了经验,奠定了基础。同时,也要看到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民从事农业积极性普遍不高。虽然政府不断加大农业扶持力度,但农业效益仍然偏低,农民生产积极性受到影响;二是基层农业服务体系建设任重道远,服务水平也有待提高;三是产业化程度不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因此,我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仍然面临诸多困难,发展任务仍十分艰巨。

二、2011年衡山农业工作思路

(一)指导思想

明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发展衡山现代农业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促进农业稳定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坚持“三化”、实现“三优”、夯实“一个基础”。坚持“三化”,即:坚持粮食生产优质化,坚持产品质量标准化,坚持农业生产科技化;实现“三优”,即:壮大优势生产基地,发展优势种植大户,培育优势产业龙头;夯实“一个基础”,即:争取国家政策项目支持,大力推进基本农田建设,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

(二)工作目标

全县粮食种植面积46万亩以上,总产22万吨以上,其中水稻面积44万亩以上,发展高档优质稻10万亩以上,确保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油菜种植面积15万亩以上,总产2万吨以上,经济作物面积19万亩以上,其中蔬菜复种面积8.5万亩以上,小水果面积7万亩以上,席草面积3.5万亩以上。

(三)工作重点

为确保2011年农业生产上新台阶,努力实现农业主导产业的提质升级,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1.调优粮油生产结构,稳定发展粮油生产。坚持稳定面积、主攻单产,优化品质的思路不动摇,狠抓粮油生产。一是前山片继续推进单改双种植结构调整发展双季稻,后山片继续稳定高档双季优质稻生产,确保水稻种植面积稳定在44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22万吨以上;按照湘米质量提升工作要求,打造1个高档优质稻品牌,促进粮食产业健康发展。二是大力推广稻-稻-油种植模式,全县油菜栽种面积15万亩以上,办好萱洲、新桥2个油菜高产示范片,集成推广良种良法配套技术,促进农业增收。

2.发展特色农业,壮大优势产业。根据种植习惯和区位优势布局现代农业生产。一是107国道线的店门、开云2个乡镇建设为席草-稻高效种植基地,提升草席加工质量,运用节本栽培新技术,降低生产成本,扩大生产规模。二是衡萱线的萱洲、贺家、永和3个乡镇重点发展时鲜蔬菜和西甜瓜产业,扩大设施栽培面积,引进优良品种,狠抓无害化标准栽培,打造衡山瓜果和时鲜蔬菜品牌。三是南岳西线的福田、望峰、贯塘3个乡镇利用原生态环境种植有机稻、有机茶、养土鸡,喂土猪,建民俗农庄,发展观光休闲农业,增加农业效益。四是抓好小水果产业发展,重点扶持九龙李、红脆桃、冬枣、葡萄等时鲜水果的提质扩面工作,积极引进1-2家加工企业,延伸产业链。

3.抓好科技推广,提高服务水平。一是开展主导产业的新品种、新技术试验与示范,引进、筛选出10个适合我地自然条件且增产增收潜力较大的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大力推广让农民一看就懂、一学就会的新技术,尤其是要抓好测土配方施肥、统防统治等实用技术的推广。二是高标准办好2个部省级水稻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点和1个省级油菜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建设,辐射带动农业产业科技化、规模化发展。三是加强培训,对农民在抓好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的基础上,重点抓好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批懂现代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物流、贸易等复合型人才;对农技干部要进一步加强业务学习,提升农业服务质量,提高农技队伍素质。

4.加强农业行政执法与农产品管理,确保农业安全。一是加强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力度,突出抓好种子、肥料、农药等农业投入品质量监管和执法监管,从源头上保证农业生产质量安全。二是加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宣传力度,认真落实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质量标准,切实搞好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产前、产中、产后全程质量监测,做好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三品”认证工作。

5.抓好农业项目的争取和实施工作,夯实农业可持续发展基础。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争取中央、省、市和社会各界投资衡山农业,引进1-2个稻米、蔬菜龙头加工企业,发展产业经济。二是争取中央、省、市政策支持,结合我县农业发展实际,认真做好项目的筛选和推荐工作,重点抓好标准良田建设、国家新增粮食产能工程建设、高档优质稻高产栽培示范、基层农业推广体系建设、衡山循环农业体系建设、测土配方施肥等项目的申报与跟踪落实,全年力争项目资金600万元以上,大力推进基本农田建设,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

6.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一是积极培育龙头企业,继续抓好泰通白云现代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逢源草艺、湘旗牧业、景华园林、春发食用菌、迎龙桥大米加工厂、常宏蔬菜等龙头企业的扶持和服务工作,协助龙头企业抓好专业化生产基地建设和优质农产品订单种植工作;二是抓好农村专业合组织的规范化建设,增强农村专合组织的生机和活力,最大程度地把农民组织到农业产业化和农村专合组织中来,进一步提高农业专业化、组织化水平;三是培育种植大户,加快土地流转、实现规模化经营,增强大户辐射带动能力。

7.坚持统筹兼顾,推动各项工作全面发展。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加强目标管理,二是抓好队伍建设,加强机关作风转变,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和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

 

 

相关阅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