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工作总结及2014年工作思路

2013年工作总结及2014年工作思路

衡山县农业局

 

2013年农业局认真贯彻县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以粮食生产为中心,稳面提质,抗旱救灾,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稳步推进全局工作,为衡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现将今年工作总结和明年工作思路作如下汇报。

一、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是以水稻种植为突破口,促进农业生产扩面提质。今年遭遇干旱,全省粮食生产均出现滑坡。我县完成粮食总播面46.32万亩,单产443公斤,总产20.443吨;其中落实双季早稻面积21.675万亩,总产94828吨;中稻0.495万亩,总产2390吨;晚稻22.885万亩,总产10768吨,圆满完成省市下达的计划任务,持续保持了粮食生产大县规模。完成了一片一种标准化优质稻订单生产16.5万亩,占水稻种植面积的33.2%夏收油菜15万亩。完成冬种油菜15.5万亩,绿肥2.5万亩,席草2万亩。紧紧围绕菜蓝子建设,实现蔬菜复种面积10.965万亩,蔬菜总产23.88万吨。

二是以产业升级为重点,全面推进农业规模生产。全年申报省级龙头企业1家,申请享受市级龙头企业待遇4家(两年一评),打造出顾帝家俬实木家具品牌,至2013年底,全县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18家。农产品加工企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4%。新增3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51户,新增种粮合作组织2家,土地流转面积9.69万亩,占全县水田面积的34.23%,进一步带动了全县粮食规模生产。

三是以技术服务和指导为方式,推进农业科技进步。一是全面推进农民技术大培训和大宣传。结合阳光工程、科技下乡、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等工作,开展集中育秧、机插秧、病虫害防治等技术培训班共计122期次,累计培训8千余人次,重点培育了1户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2万农户。全年发放种粮政策、科技入户、种粮技术等各类资料9万余份。二是开展高产示范,推广良种良法完成水稻集中育秧总面积14万亩;落实6个总面积为7.05万亩的湘米工程高档优质稻基地;拓展了高产创建规模,包括3个水稻及1个油菜万亩示范片,落实面积6.25万亩。建设了白果建筑村1625亩的超级稻核心示范基地,加平产量为515.8公斤/亩。通过样板示范,带动全年实现病虫害统防统治全程承包面积25万亩,超级稻推广面积59.5万亩;全县良种普及率达95%以上,新技术应用率90%以上。

四是以安全生产为手段,保障农业生产安全。一是开展农资打假专项行动。全年共出动执法车辆50次,执法人员280人次,检查门店230家次,整顿农资市场3个,共查办案件9件,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100余万元;二是开展农作物种子检疫执法,对辖区内所销售的种子均进行登记备案,无证、无备案一率清退出市场;三是加强农产品检验检测。全年抽检4916批次,其中合格样品 4860批次,合格率98.86%,并针对不合格蔬菜样品采取复检、追根溯源和下架处理。四是抓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和产地认证。完成大禹蔬菜410亩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惠民蔬菜12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进一步推进了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

五是以项目建设为基点,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全年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50万亩;完成贯塘茶场安居工程68套安置房建设并通过验收;优质稻产业工程2012年度项目于6月省级验收,获全市第二名;田间工程2011年度项目通过初步验收,2013年进入省级初评阶段;种三产四丰产工程获“湖南省超级杂交稻“种三产四”丰产工程先进示范基地”荣誉;为民办实事项目中,白果镇绍庄村的农村清洁工程建设的清洁生产五项技术入户率达100%。福田铺乡金塘村、过路村新拓展410亩蔬菜专业生产基地。高产创建、湘米工程、病虫害综合防治、示范县项目、阳光工程等项目均高标准通过省市验收。全年向国家、省市争取项目资金共计1251万元,白果镇涓水村荣获农业部授予的“美丽乡村”称号。

六是统筹全局工作,确保工作质效。结合“转作风”活动,在集中育秧、大走访、抗旱及冬种生产等重要工作,农业部门充分发挥部门优势,组织600余人次技术干部下乡指导;参加文明县城创建和平安单位创建,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积极参加全县“星期五”环境卫生日活动,打扫好负责区域的卫生;加强矛盾排查和处理,全力解决农资纠纷,有效维护了农村社会的稳定;多次召开协调会、座谈会推进贯塘茶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工程建设全面竣工并已交付;加强队伍作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党建工作、综治信访及计划生育等工作井然有序开展;做好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的回复工作。

今年我们的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人才队伍的老化和专业人才的缺乏;部门资质要升格;基层农技站工作环境有待进一步提升;农业产业缺乏具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农业基础设施的老化;普通大户承担风险能力低;土地流转瓶颈制约规模大户发展等。

2014年工作思路

2014年我们将进一步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农业农村发展工作思路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精神,坚持一三五的工作思路加快发展。即围绕农民增收的中心,主攻粮食生产、项目争取、产业升级三个重点,强化农民素质、科技推广、打假护农、服务体系、部门建设五项工作。

(一)全力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大力推进水稻扩双增面,发挥行政推动,强化责任落实,坚决遏制耕地抛荒,稳固后山片十万亩双季稻区,进一步突出发展种粮大户,引导和支持家庭农场2个以上,发展和壮大专业合作社10个以上,重点抓好监测村粮食生产,全县粮食播种面积 48万亩,实现粮食总产超4亿斤,确保粮食生产大县。

(二)加快发展产业规模水平。以蔬菜、油菜、席草、小水果等优势作物为重点,力争种植蔬菜11万亩,油菜15.8万亩,席草2.5万亩,出产小水果4万吨。带动其他经济作物平衡发展,进一步合理优化全县农业产业结构,争取设立“菜篮子”工程建设专项资金。大力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和近郊休闲农业,全年争取新增省级龙头企业1家和市级2家,争取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比达到80%

(三)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一是大力推广新技术。着重推广集中育秧、合理密植、安全齐穗、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测土配方施肥等增产技术措施,高标准办好省部级高产创建示范片。力争推广超级稻面积16万亩以上,粮油高产创建规模达到6万亩以上,推广测土配方施肥50万亩以上。广泛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和农民创业大培训,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农村劳动力2万人次以上。二是巩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成果,逐步完善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结合基层农技推广条件设施项目,新建或改建乡镇农技中心3个,改善基层农技服务条件。

(四)切实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健全县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基层监管制度,加快标准体系建设,扩大标准化生产,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2个,争取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10个,产地认证1个。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执法,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力度,确保蔬菜等农残超标检测合格率98%以上,确保全年不发生重大农产品安全事件。

(五)强化争资跑项和项目实施。做好争资跑项工作,积极向上争取农业项目资金。扎实开展集中育秧、高产创建、湘米工程、种三产四等项目的实施,大力实施新增产能田间工程和优质稻产业工程,推进高标准农田、中低产田改造和耕地质量建设。力争全县农业项目资金超千万元。

(六)扎实推进以依法护农。深入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整治活动,狠抓案件查处,严厉打击违禁使用高毒剧毒农药等行为。加强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执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深入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活动。大力推进党务政务公开和办事公开,规范行政审批,依法民主科学决策。

(七)推进贯塘茶场改制工作。解决贯塘茶场搬迁安置问题,澄清债权债务,制定改制方案,争取县政府将贯塘茶场改制工作纳入工作日程,促进改制工作顺利完成。

(八)努力加强部门自身建设。进一步狠抓农技干部培训,提高业务水平;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切实深入农村和农户,帮助解决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加强绩效管理,增强勤政廉政意识;以建设一流机关,打造一流队伍,树立一流作风,建立一流机制、创造一流业绩为目标。为全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