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山县2017年粮食生产工作的指导意见

衡山县2017年粮食生产工作的指导意见

 

根据《农业部2017年种植业工作要点》,紧紧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这一主线,进一步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为切实抓好我县2017年粮食生产,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思路      

以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以确保粮食稳定增产,粮食品质结构不断优化,农业持续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适度规模经营为平台,以专业服务化为手段,进一步优化种植结构,全力推进我县粮食种植布局区域化,生产全程机械化、产业规模化、技术标准化、服务组织化、产品品牌化,加快发展农业新优势,实现粮食生产由数量型向数量、质量、效益并顾转型升级,巩固粮食生产大县地位,继续力争全省粮食生产先进。    

二、主要目标      

   1、生产目标。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50万亩以上,粮食总产稳定在20万吨以上,油料面积16万亩以上,油料总产1.8万吨以上。        

2、结构调整目标。水稻以优质稻品种为主,占90%以上,其中绿色高档优质稻30%以上,早稻以加工专用稻为主,油菜为100%双低油菜,豆类、薯类等特色旱杂粮2万亩,以适销规模化种植。        

3、产业目标。政府牵头,新型经营主体与农业企业联盟,共同打造南岳衡山“福寿”粮油高端品牌。      

三、工作重点      

1、稳定生产,守住粮食安全底线。今年粮食生产发展的首要任务是稳定粮食生产面积,保持粮食产量基本稳定,防止滑坡。重点是稳定水稻面积,特别是双季稻面积,守住“口粮”绝对安全的底线。强化政策引导,落实稻谷最低收购价格政策,指导农民调优粮食结构,推广杂交稻、超级稻、高档优质稻,提高种粮效益。      

    2、调优结构,推动旱杂粮生产发展2017年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重要一年,按照市场需求,效益优先原则,因地制宜调整种植结构,优化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巩固产区,提升功能区,适当调减非优势区,大力发展优质、专用、特色农产品,引导高纬度山坡高岸水田、干旱缺水地区,将耗水量大的水稻改种杂粮、豆类、花生等耐旱作物。全县计划种植旱粮等粮经作物2万亩,比上年增加1.5万亩。各乡镇要因地制宜,落实一个面积100亩以上粮经作物示范样板片。          

    3、突破重点,推进集中育秧和机插秧。重点推进早稻专业化集中育秧和大力推广机插秧是解决农村劳动力短缺,稳定发展双季稻的重要抓手,完善“示范推动,市场带动,补贴促动”的运行机制,继续加大对家庭农场、种粮大户、专业化合作组织等育秧主体的奖补力度,力争全年完成专业化集中育秧面积4万亩,机插大田面积10万亩以上,县示范建设水稻育供秧中心一个,推广水稻机插秧密室叠盘快速催芽齐苗新技术及“1十N”集中育供秧新模式,示范供秧面积2000亩以上。          

4、注重引领,培育粮食新型经营主体。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农业服务组织,以种植双季稻为重点,开展适度规模经营,充分发挥其在机械化生产、科技成果应用、绿色发展、市场开拓等方面的引领作用。2017年全县新扶持种粮新型经营主体200户以上。      

5、突出绿色,主推绿色生态种植模式。强化粮食质量安全,首先,从源头抓好粮油质量安全,全面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禁止销售与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引导农民科学合理施肥,增施有机肥,扩大绿肥种植面积,开展田间“清洁生产”,控制面源污染,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推行标准化生产和绿色植保工程,创建无公害绿色、有机生产基地。其次,以绿色生态为引领,大力推广稻田种养新模式,如稻鱼、稻鸭、稻虾等。各乡镇要因地制宜,选择合适模式建立示范基地,提高稻田种养综合效益,提升种粮积极性。县级承办“种三产四”与水稻绿色高产高效万亩示范项目,示范面积3万亩。      

6、打造品牌,推动粮油三产融合发展。注重发展优质水稻与特色粮食产品,满足百姓健康生活及多层次需求,加强产销对接,延伸产业链,准确把握市场需求,引导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及农企,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发展农业订单生产,实行产、加、销结合,推进粮油一、二、三产业融合,利用南岳衡山生态优势,发挥名山效应,打造绿色、有机粮油品牌,增加产品附加值;发展传承农耕文明,挖掘历史文化内涵,以“生态衡山”、“福寿衡山”全力推进地标性品牌建设。    

    7、强化责任,继续抓好耕地抛荒治理。根据衡办〔2014〕10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订耕地抛荒治理方案和奖惩办法,各乡镇要认真落实耕地抛荒治理责任,实行辖区负责人责任制,年初各乡镇、村、组要及早摸好抛荒底子,建立抛荒治理清零台帐,对可能出现抛荒的耕地要组织代耕代种,及早恢复生产,要创新工作思路,转变工作方式,因地制宜,调整种植结构,改种旱粮或经济作物,要发挥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作用,组织抛荒耕地流转治理。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强化粮食生产行政首长责任制突出工作重点,科学制订方案,强化责任落实,逐级分解任务,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各乡镇要将粮食生产纳入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大粮食生产的考评力度,建立粮食生产领导联系制度,加强对粮食生产工作指导,及时解决生产中的具体问题,加强对粮食生产的督促检查,及时了解,掌握各项工作措施工作进度,确保工作成效。      

2、切实落实惠农政策,严格贯彻落实农业“三项补贴”改革文件精神。健全完善耕地地力补贴发放制度,严格执行双季稻种植,按实补贴政策,加大对规模粮食生产经营主体补贴扶持力度,壮大粮食生产经营规模,大力推行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加大农业保险政策投入,促进商业金融对粮食生产的支持服务,发挥政策激励效应,进一步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确保粮食生产稳定。    

3、稳定增加粮食生产财政投入。产粮大县奖励资金主要用于粮食生产,重点支持水稻集中育秧、智能密室建设、粮油绿色高产高效生产示范、优质稻基地建设、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规模化生产、专业化服务及粮油产业发展等内容。对耕地抛荒治理实行以奖代补,对粮食生产先进乡镇村及经营主体继续实行奖励扶持。    

4、加强技术服务。农业部门要结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农技推广队伍建设组织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及时发现与解决农业生产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5、严格督促考核。县粮食生产领导小组负责粮食生产工作的领导和协调,组织相关成员单位对各乡镇粮食生产工作进行督导检查。督查结果作为年终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主要考核乡镇粮食生产组织领导及双季稻生产、绿色高产创建、湘米工程、集中育秧、抛荒治理、各项惠农政策落实等情况。全年督导检查次数不少于4次,并通报督查结果。对不能完成全年粮食生产任务的乡镇,取消年度评先评优资格,对考核评比最后一名的乡镇追究党政主要负责人责任。      

附件:衡山县2017年粮食生产计划任务表      

   

 

 

 

 

 

 

 

 

附件        

衡山县2017年粮食生产计划任务表          

                                             单位:亩          

  镇          

耕地面积        

水田面积        

早稻面积        

中稻面积        

晚稻面积        

旱粮面积        

白果镇        

49470

42904

40713

         

41904

800

江东乡        

17822

14829

13546

         

14829

800

贯塘乡        

17105

14153

13637

         

14153

800

新桥镇        

22198

18916

16525

         

17416

800

东湖镇        

31522

26098

19030

1400

20598

1200

岭坡乡        

27310

20829

14623

1500

14969

2000

福田铺乡        

17957

14002

10551

800

11282

1600

长江镇        

29731

25144

21864

1000

22524

2000

开云镇        

48406

40556

32880

1500

33846

3000

店门镇        

27725

23266

13487

1500

14186

2000

永和乡        

23048

19779

13288

800

13709

2000

萱洲镇        

39606

30224

19856

1500

20584

3000

  计          

351900

290700

230000

10000

240000

20000

粮食播种面积总计        

500000









 

 

相关阅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