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衡山县土肥站工作总结及2018年工作计划

2017年衡山县土肥站工作总结

2018年工作计划

 

2017年我站在局党委和上级业务部门领导下,以土、肥、水新技术推广普及和职能管理为宗旨,推动化肥减量增效工作,全面开展耕地质量管理;以优质稻产业建设、新增粮食产能规划田间工程建设为契机,提升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和综合生产能力。现将全年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强化职能管理开展情况

1、耕地质量

1)新增粮食产能项目耕地质量评定

根据《湖南省耕地质量管理条例》《湖南省耕地质量评定暂行办法》和《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28407-2012》,结合我县实际,对2015年新增粮食产能规划田间工程望峰项目区进行耕地质量评定,以地形部位、耕层质地、排涝能力、灌溉保证率、障碍因素、剖面构型、有机质、有效磷、缓效钾和耕层厚度等10个因素作为质量评定因子,评定因子隶属度和综合权重由湖南省耕地质量评定专家采用特尔斐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赋值,运用指数法计算项目区建设前后的耕地质量指数和变化情况,并依据湖南省耕地质量指数分级表划分地力等级,测算耕地综合生产能力。

结合项目区现场调查勘验具体情况,按项目区地形部位、土壤类型、耕地土壤肥力水平基本一致的原则划分耕地质量评价单元,按以上原则对2015年新增粮食产能规划田间工程项目共划分了2个评价单元,每个单元土壤采样点10个,共采集检测土壤样品20个,并分别确定了每个评定单元面积。

经过专家组人员对项目区现场调查勘验、土壤化验分析及数据测算评定结果表明,通过项目建设,项目区耕地的灌溉能力、排水能力有一定改善,障碍因素等有较大的改善,耕地质量综合指数由建设前0.778提升为0.812,提高了0.034,耕地质量由建设前的四级地提升为三级地,提升了一个地力等级,据此推算项目区耕地综合生产能力提高了50公斤/.年。

2)土地开发耕地质量评定工作

①建章立制,确保补充耕地评定工作有章可循。为切实加强补充耕地质量评定管理,根据《湖南省耕地质量管理条例》和《国土资源部关于强化管控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的通知》(国土资发【201418号)要求,结合《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28407-2012》和《湖南省补充耕地质量分等方法》和我县实际,特制定了《衡山县补充耕地质量评定验收制度》和《衡山县补充耕地后续培肥管理制度》。我站一是对衡山县萱洲镇沿江村、糖铺村、田家村等三个村土地开发项目补充耕地质量821.1亩进行评定;衡山县萱洲镇荷塘村等土地开发项目补充耕地质量600.75亩进行评定;衡山县2017年度衡山县贯塘乡迎丰村水田开发项目补充耕地质量562.2亩进行实地勘察和土样采集,并协助省土肥站完成补充耕地质量评定工作。至201710月共完成补充耕地质量评定1984.05亩。由县国土局提出评定申请并提供项目立项材料、项目规划资料、项目竣工图、自验报告、土地利用现状图、耕地质量等别补充完善成果图等相关资料后组织专家组对该项目进行了实地勘察、询问农户、土样采集等,出具2017年度3个补充耕地质量评定报告已由省土壤肥料工作站确认。二是201711月对衡山县沙泉等三个乡镇水田开发项目167.55亩;衡山县萱洲镇等二个乡镇水田开发项目231.9亩;衡山县永和镇等二个乡镇水田开发项目168.6亩。3个水田补充耕地开发项目区共计新开水田568.05亩进行实地勘察、询问农户、土样采集等前期工作。预计201712月初待土样化验结果完成后,出具评定报告。并对这三个水田开发项目568.05 亩进行多次技术指导。

②改土培肥,确保了补充耕地见成效。为促进新增耕地土壤肥力的提升,进一步提高新增耕地的土地利用率。充分利用耕地地力评价成果,积极开展补充耕地土样化验分析,合理提出技术建议。针对补充耕地土壤瘠薄,肥力水平较低。对新增耕地制定质量建设指导意见和后续培肥方案。一是进行开垦时根据不同坡度新修水平梯土地,采取水平等高作或横坡耕种。最重要的是要保留活土层,采取“里切外垫、生土搬家、死土深翻、活土还原”的办法,严格保留活土层,同时要依据不同坡度修筑好田埂和护坡。在修筑田埂和护坡的同时,要捶紧夯实,修好排水渠道,防止水土流失;二是利用冬季种植紫云英,每亩播种2.5-3.5公斤,用稻草覆盖保湿,亩施用尿素7.5公斤促苗,亩产可达到1000公斤左右,可全部翻压还田;三是春季种植豆类或花生等养地作物,亩施用商品有机肥50公斤和高浓度复合肥25公斤。再根据作物长势适时追肥;四是针对新开耕地土壤熟化程度低,土壤较粘重、蓄水保水性能差,易受干旱威胁等情况,指导合理轮作,达到培肥地力,增加产量的目的。

③通力协作,确保验收顺利通过。在农业、国土等部门通力合作下,验收领导小组和专家评定组对我县新补充的耕地进行了现场验收,验收办法主要采取听汇报、看现场、抽查农户承包人、查阅资料、取土化验等形式进行。评定认为:我县2017年度新增补充 568.05    亩耕地经过农业部门技术指导,应用改良培肥技术措施,补充耕地质量有了明显提高,适合种植农作物,评定合格。

2、肥料登记及管理:①企业续展帐户:2017年衡山县无肥料企业续展。②新办企业情况:2017年衡山县无肥料新办企业。③开展化肥打假,市场管理情况:2017年化肥打假主要工作是重点查处登记产品中有效成分含量不足和氯离子超标、水溶性肥料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等行为。市场管理情况:一是积极参与全县农资打假护春耕行动。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种子、农药、肥料等主要农资产品质量检查,力求取得检测一批,发现一批,查处一批,整治一批的效果,确保春耕期间农业生产安全。二是参与组织开展创建“诚信农资经营示范企业(店)”、推进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活动。全面开展农资生产、经营企业资质的现场审查,开展农资经营企业诚信评价,建立并完善信用体系运行机制,构建行政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公众参与的农资社会治理体系。规范和畅通农资经营主渠道,确保农民买的放心,用的安心。积极推动农资连锁经营和农资配送工作。三是配合省、市联合组织的农资产品质量都督抽查行动,对全县肥料产品质量进行抽查。同时进一步加大联合执法整治力度,加强与工商、质监、公安等部门的信息互相移交,对不明确的案件协商办理或者联合办理。四是参与农资打假秋季专项整治行动。

二、科学施肥情况

2017年全县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55万亩,秸秆还田技术35万亩,种植绿肥6万亩,改良酸性土壤1.2万亩,示范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0.05万亩,调减化肥施用总量0.013万吨(折纯)以上,其中减氮80吨以上,畜禽粪便等有机养分还田率从52%提高到54%,主要农作物化肥利用率由35.5%提高到36.7%

其主要减量增效措施:一是深入推进测土配方施肥。选择水稻主产区白果镇整建制推进“双季稻—绿肥”种植模式,全面推广“配方肥+绿肥”和“配方肥+秸秆还田”节肥增效技术,落实连片面积10000亩以上,建立200 亩以上示范区12个(每个乡镇一个),细化示范片、区建设内容。并制定《衡山县2017年主要农作物推荐施肥量表》,加强农企合作和产需对接,扩大配方肥应用规模。二是大力发展绿肥生产。认真贯彻省政府《关于恢复发展绿肥生产的意见》,把恢复发展绿肥生产作为推进化肥减量增效、农业节能减排、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措施,稳步扩大稻田紫云英绿肥种植规模,在白果示范区冬种绿肥面积10000亩左右,带动周边乡镇种植绿肥和应用有机肥技术,全面提升耕地质量,促进生态环境改善和农业可持续发展。2017年全县种植绿肥7万亩,平均亩产鲜草1500公斤以上。三是推广普及秸秆还田。坚持把农作物秸秆就地还田作为秸秆综合利用的主要方向,严禁在田间地头随意焚烧秸秆,大力推广秸秆粉碎还田、快速腐熟还田、覆盖还田、过腹还田等技术,提高秸秆资源肥料化利用水平,科学调减钾肥用量,全县推广秸秆还田技术35万亩。四是大力促进种养循环。在中小型规模化养殖场推广畜禽粪便堆腐还田模式,引导养殖主体完善配套畜禽粪便腐熟发酵及无害化处理设施,依托种植大户和专业合作社,采取政府购买社会化服务,或者政府支持农业生产者购买社会化服务等方式,积极探索畜禽粪污有效储存、收运、处理、综合利用全产业链发展的有效模式,将畜禽粪便变废为肥,就近就地堆腐还田;在大中型规模养殖场,推广“稻--畜”、“菜--畜”、“果--畜”等生态种养模式,建立大中型沼气设施,将沼渣沼液进行无害化处理,科学核定农用地沼渣沼液消纳能力,就地就近还田,并在辉广茶场建立300亩茶园有机肥无替代化肥示范片,积累经验为大面积推广探索有效途径。五是优化肥料施用结构。一是坚持深层施肥。应用农业机械深施水稻基肥,减少挥发和流失;二是拌施有机肥料。将化学肥料与有机肥料混拌后,其中的速效养分可被有机肥料吸附或者相结合,而后逐渐释放出来。在萱洲镇1200亩西甜瓜和长江镇观子村500亩蔬菜基地,实施化学肥料与有机肥料混拌使用方法,发挥精准施肥减量增效示范区的示范作用。累计全县在蔬菜、茶叶、果树等经济作物推广5万亩;三是改进肥料制剂。在经济、高效、需肥量大的蔬菜、西甜瓜等作物上大力推广推广专用配方肥2000吨,在中稻和再生稻上推广缓释肥料2万亩。六是大力改进施肥方式。一是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在福田铺乡福缘有机农业有限公司创建一个水肥一体化百亩示范片,建有15个标准钢架温室大棚和10个连栋温室大棚,根据各个大棚的种植规划,全部配备了滴灌、喷灌设施,通过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蔬菜节水30%,节肥40%,产量增加15%。二是推广机械深施。按照农艺农机融合、基肥追肥统筹的原则,加强化肥深施机械研发,因地制宜推进化肥机械深施。全县水稻机耕面积达20万亩,落实机械深施肥面积达20万亩;三是推广叶面施肥。发挥叶面施肥作物吸收快、用肥量相对较少的优势,大力推广作物根外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2017年通过政府采购对全县10万亩作物(水稻5.5万亩、蔬菜2万亩、席草0.5万亩、油菜1万亩,果树1万亩)进行叶面肥直接补贴,保证示范片区内叶面肥施用面积占播面80%以上。

三、大田监测开展情况

我县10个大田监测,其中水田9个,旱土1个。2017年监测点目前已全部野外取样。

四、问题与建议

1、耕地质量评定工作不能局限于田间工程和新开耕地项目,应对所有在耕地上进行有可能改变耕地性状项目都要进行综合评估与评定。

2、化肥减量增效是一个系统工程,其重要途径发展绿肥生产,增施有机肥,逐步减少化肥用量。需要农民思想转变和投入,因此,建议政府加大对绿肥生产和有机肥政策补贴。

2018年工作计划

1、抓好土肥职能综合管理升级;

2、抓好两个万亩绿肥生产示范基地建设;

3、抓好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全面推进化肥减量增效。

相关阅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