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概况

1、 自然地理
    衡山县位于湖南省中部偏东,湘江中游,因南岳衡山得名。北界湘潭、湘乡,西南与衡阳县接壤,西北与双峰县毗邻,东隔湘江与衡东相望,南与衡南相接,中部的北、东、南三面环绕南岳区。全县辖8镇9乡319个行政村,20个社区居委会。总面积933平方公里,耕地29.97万亩。全县总人口42.6万人,,以汉族为主,其中农业人口36.5万人。衡山交通便捷,107国道和314省道分别贯穿县境南北和东西,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湘江傍县城而行,汉广快速铁路客运线穿县境而过,千吨级轮船一年四季能通江达海。县境地形内高外低,将祝融峰围在中间,地势向西北、东南逐渐降低,形成两个倾斜面,以山、丘、岗为主,兼有河溪、平原,其地貌组合呈带状阶梯式分布,南北纵长54.5公里,东西横跨48公里。


2、资源概况
    主要河流有湘江、涓水、荆陂河、乌江,其中湘江干流64.85公里,支流38条,总长达444.8公里。湘江从衡南县与衡山县萱洲镇交界的草鱼石入境,南北流向经县境东缘的六个乡镇,至长江镇永丰村入湘潭县境。境内年均降雨量为11.81亿立方米,年均径流量5. 01亿立方米,全县地表水资源约259.03亿立方米。衡山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均气温17.5摄氏度,年均日照1473.5小时,年均无霜期为286天,年均降水量为1400毫米。四季分明,季风明显,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适宜各种农作物、经济作物生长和多种动物生息繁衍。衡山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藏有40多种,其中非金属矿藏20多种,主要有钠长石、钾长石、石膏、高岭土、花岗石、紫砂陶土等,钠长石储量占全国储量的45%,占全省储量的98%,为亚洲之最,瓷泥、石膏储量均居全省第二。树种主要为杉、松、楠竹、油茶、果木,盛产桃李。主要农产品有水稻、席草、小水果、西(香)瓜、蔬菜、茶叶,牲猪、衡山黄鸡,其中已通过全国无公害农产品认定认证的“岳北大白茶”曾连续8次获国家农业部优质名茶,为湖南十大名茶,并获湖南省首届农产品博览会金奖,“狮口雪芽”茶被评为中国文化名茶。


3、历史沿革
    衡山历史悠久。秦时属长沙郡。三国时隶属衡阳县。晋惠帝永熙元年(公元290年),改衡阳县为衡山县,为县名之始。唐属衡州,宋属潭州,元属潭州路,后改为天临路。明清属衡州府。民国废府存县,直属湖南省。新中国成立后,五十年代的衡山县包括今衡山、衡东两县和南岳区。1966年将湘江以东地区析出,建衡东县。1984年地市合并时,划出南岳区直属衡阳市管辖。


4、名胜古迹
    衡山是革命老区,毛泽东考察湖南农民运动的旧址——康王庙,岳北农工会旧址——刘捷三公祠,毛泽建烈士陵园,中国同盟会第一个女会员——唐群英故居,为省级重点文物单位。衡山自然风光绚丽迷人,巾紫峰森林公园、观湘州江心岛、九观桥湖、大源渡人工湖等四大景区让您饱览山河秀美、巾紫杜鹃、观湘夕照更让您心旷神怡。


5、人物风采
    衡山自古以来就是人文荟萃之区,虞舜南巡,曾会诸侯 于此,举祭望之礼;大禹治水,在衡山得金简指点,留有碑、碣,并在南郊登紫金台,望九嶷祭舜,周穆王游历衡山,亦存西台古迹。汉晋以后,道佛共荣,高僧、仙道在此参禅授法,名著东瀛、南洋。历代名流学者会集于此,流连忘返。李白、杜甫、揽胜抒怀,唱绝衡山;韩愈祷岳开云,佑福衡山;朱熹、张栻讲学论经,点化衡山;王夫之著书立说,举旗抗清,振奋衡山。衡山县素有反帝反封建的光荣伟统,是革命老区。“五四”时期的反帝反封建运动、大革命时期的湖南农民运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武装暴动、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日救亡、解放战争时期的武装斗争的支前工作,组成了一幅幅衡山人民的革命历史画卷。近百年来,衡山一批批优秀儿女投身于历史的滚滚洪流,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事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一代女魂”唐群英、辛亥革命先驱刘揆一、刘道一,农运领袖刘东轩、谢怀德 ,红军将领李实行、铁道游击队政委文立正......他们是民族精英,中华瑰宝,更是衡山人民的骄傲。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