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室叠盘快速催芽齐苗育秧新技术
衡山县农业局
水稻机插秧密室叠盘快速催芽齐苗技术,由中国水稻研究所朱德峰教授及其团队研究发明。该技术及育供秧模式解决了传统水稻机插秧存在的出苗率低、出苗时间长、出苗不整齐、秧苗素质不佳、机插漏秧率高、产量不稳,育供秧效率及自动化、社会化水平低等突出问题。是提高机插秧单产,提升种粮效益,推进水稻生产和服务方式转变,发展现代粮食生产的重要措施,是新时期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新抓手和突破口。
一、该技术主要特点
1.出苗快且安全。播种叠盘后送入密室,破胸、出苗、齐苗(芽长平均0.5cm左右)整个过程仅需48小时,比传统的机插秧出苗时间缩短2-4天,缩短50%以上,有利于确保双季稻生产季节。同时,由于在秧盘营养土中进行催芽,解决了传统催芽方法容易烧包、滑壳等问题,非常安全。
2.出苗整齐芽子粗壮。由于温湿度控制好,密室内上下左右温湿度均匀一致,再加上无自然光线照射,不但发芽率高10%以上,而且出苗整齐、芽子粗壮,秧苗素质好。
3.服务能力显著提高。60平方米密室,每批次(48小时)可催芽齐苗七寸半秧盘1.62万片,每平方米达到250片,每批次出苗的秧盘可插400亩大田,比传统机插秧育供秧效率提高10多倍,一个季节可供秧6-10批次,提供大田机插秧2000亩以上,专业化、社会化集中育秧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4.育秧成本低。该技术提高了浸种、播种、催芽设备的利用率和生产效率,人工成本显著降低,育秧总成本比传统机插秧育秧成本下降10%以上。
二、技术要点
1.选择场地。作业车间(工厂)要求建设1000平方米以上的浸播叠催齐苗一体化作业车间,其中包括浸种消毒区、脱水区、自动播种及叠盘区、快速催芽齐苗智能密室、基质与种子堆放区、叉车作业区等六个区域。
2.建设密室。采用保温材料建设叠盘快速催芽齐苗智能化密室60平方米(长10米、宽6米),并安装了自动控温控湿系统,确保催芽出苗期间密室控温在30-32℃、控湿在95%以上。
3.农资及配套设备准备。(1)种子。每亩准备杂交早稻种子3公斤、常规早稻种子6-6.5公斤,用精选机剔除空秕粒和种子内外标签,分装成15公斤左右一袋以利浸种消毒及脱水。(2)基质。每亩机插秧大田准备专用机播育秧基质3.5-4袋。(3)秧盘及托盘。每亩大田准备硬盘35-40个,每160盘(2×4×20)配一个托盘架(一般为1.1×1.2平方米),每个托盘架配两张盖板。(4)购置叉车1台。
4.浸种消毒和脱水。设施设备配备:浸种消毒池8立方米、起重机1台、脱水机2台及钢架吊篮8个,浸种消毒池每立方可浸种670公斤。常规稻浸种36小时,优质稻浸种48小时,其中用强氯精浸种消毒24小时。在播种前一天傍晚,浸种消毒好的种子由起重机吊入脱水区进行脱水处理。
5.流水线播种及叠盘。作业程序如下:供盘→底层基质→喷底水→播种→盖面基质→喷面水→叠盘→运盘至托盘架→叠盘存放区→智能密室。需操作人员6人左右,其中供盘员1人,运盘和运基质人员1人,基质和种子看护1人,叠盘员1人,叉车1人,质量监督1人。盖土厚度一般在1厘米左右,具体以喷面土水后不见种子为宜。喷水以播种盘有少量水渗出为宜。每个托盘架上放8墩、每墩20盘共160盘,然后盖上木板由叉车运送至叠盘存放区,待种子播完80%后,由叉车运入密室进行统一催芽出苗。
6.破胸催芽齐苗。密室秧盘放置差不多后,即启动控温控湿设备,开始破胸、催芽和出苗,期间温度控制在30-32℃,湿度控制在95%以上,待芽长平均达到0.5cm左右时,即可运出室外送至育秧场地进行育秧,破胸、催芽和齐苗过程大约用时48小时左右。
“1+N”育供秧新模式,即以智能密室为核心,将浸种、消毒、自动流水线播种、自动叠盘等环节,在作业车间(工厂)内组装链接起来,形成浸播叠催齐苗一体化技术,采取工厂化方式生产齐苗后的芽盘,送到育秧大棚或地膜小拱棚进行保温育秧,1个育供秧工厂向N个服务对象(或场地)供应秧苗。将一段育供秧创新为两段育供秧服务。第一阶段:利用密室进行催芽出苗,提供催芽服务,供应芽盘。第二阶段:将芽盘送到育秧场地,由农户自育或服务主体统一育秧,为农户供应机插秧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