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2020年衡山县普法与依法治理工作要点》的通知

  

 

 

山法办〔2020〕3

关于印发《2020年衡山县普法与依法治理

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乡镇、县直各单位、省、市垂直管理各单位、各人民团体:

《2020年衡山县普法与依法治理工作要点》已经县委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中共衡山县委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办公室

                                                                 2020年4月20日

 

  2020年衡山县普法与依法治理工作要点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七五”普法收官之年。全县普法与依法治理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围绕县委和县政府中心工作,以做好“七五”普法的收官和“八五”普法的谋划为主线,重点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和法治乡村建设,进一步增强普法宣传的针对性、实效性,突出抓好重点内容、重点对象的普法和重点领域依法治理,着力健全守法普法工作机制,深入推进智慧普法、精准普法,全面完成“七五”普法各项工作任务,为加快建设“四个新衡山”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营造良好法治氛围。

一、坚持围绕中心,突出学习宣传重点内容

1、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把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作为主要普法任务。将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学习作为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学法的重要内容,并作为落实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的重点。结合“七五”普法规划收官,配合开展处级领导干部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专题学习,发挥领导干部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增强全社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2、深入开展宪法学习宣传教育活动。持续深入推动宪法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进网络、进万家,让宪法宣传天天见、处处见,推动宪法精神深入人心。进一步加强部门联动,把宪法宣传作为全年普法活动的主要内容,重点做好“12.4”国家宪法日和“宪法宣传周”集中宣传。加大青少年宪法知识宣传,在全县中小学集中开展宪法知识竞赛、晨读宪法、学宪法讲宪法等活动。广泛动员、组织开展“我与宪法”微视频征集展播活动。

3、加强重点领域和重点法律法规的宣传。紧扣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围绕“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三大攻坚战”、乡村振兴、扫黑除恶等重大战略部署开展法治宣传。进一步加强卫生防疫、食品安全、道路交通、应急消防等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规宣传。切实开展信访、禁毒、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防范金融风险等专题普法宣传活动。加强新颁布的法律的宣传普及,突出做好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宣传普及,大力弘扬平等自愿、诚实信用、权利义务相一致、公序良俗等法治精神和契约精神。

4、加大法治理念和法律常识的普及力度。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学习宣传,重点围绕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总目标、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工作基本格局,围绕中央全面依法治国以及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各项部署深入开展宣传教育。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融入法治教育,推动法治和德治相结合。进一步加大事关人民群众基本安全、基本尊严、基本幸福的基本法律常识普及,不断提高群众法律意识。努力夯实法治建设的社会基础,提高社会各界践行法治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紧扣关键少数,加强重点对象学法用法

5、推进领导干部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进一步健全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结合“七五”普法规划验收,督促各级各部门严格落实党委(组)学习中心组学法、政府常务会议会前学法、年终述法制度,切实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

6、全面改进国家工作人员学法考法。深化国家工作人员学法考法工作改革,进一步明确参与国家工作人员年度考法的对象、重点内容,厘清部门、单位和个人的责任,强化结果运用。开展分级分行业组考,提高对县直单位国家工作人员学法考法的针对性。

7、切实加强基层法治骨干教育培训。加强对村“两委”班子成员、村务监督委员会委员法治培训。重点培育一批以村“两委”班子成员、人民调解员、网格员、村民小组长、年青优秀党员等为重点的“法治带头人”。着力实施农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确保每个村民小组有一个“法律明白人”。加强对农村“法律明白人”的指导和监督,形成乡(镇)、村(社区)、组三级普法宣传阵营,为参与法治乡村建设提供支持和保障。

8、加强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发挥学校法治教育的主导作用,构建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参与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格局,不断增强青少年法治意识、规则意识。积极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健全完善中小学校法治副校长工作机制,开展“法治示范课程”宣传推广活动,组织开展公益性农村留守儿童普法活动,深入开展“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周”活动。

三、坚持守正创新,开拓普法宣传新局面

9、拓宽普法宣传渠道。整合媒体资源,建立健全融媒体普法宣传教育机制,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形成融媒体普法合力。加强与衡山广播电台、衡山手机报的合作,进一步发挥广播电台《法润衡山》、衡山手机报《尚法》专栏的普法作用。争取在衡山电视台开辟《法润衡山》普法专题栏目,通过以案释法等形式,增强普法效果。充分利用“村村响”广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

10、大力开展“智慧普法”。适应新时代信息传播方式的变革,运用新媒体工具,创新形式、提升质量、优化服务,进一步提升普法宣传效果。整合媒体资源,建立健全融媒体普法宣传教育机制,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形成融媒体普法合力。探索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积极运用小程序、小游戏,及时了解分析群众法治需求,精准推送法治内容,开展体验性、互动式普法。充分运用“如法网”法治宣传平台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升级“衡山司法”微信公众号,进一步扩大宣传影响力。

11、树立衡山普法创新品牌。提质升级“农村法治宣传教育月”“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周”等普法创新平台,不断扩大活动的品牌影响。结合衡山实际,创造一批本土文化与法治元素融合的法治产品,积极探索衡山皮影戏、岳北山歌普法形式,提升普法实效。健全完善集中考法制度,推进“普法考试中心”进一步优化。

四、着力提质升级,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

12、加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进一步完善普法文化阵地建设,丰富法治元素,充分发挥法治文化阵地的宣传教育作用。实施乡村法治文化建设三年行动,推动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向乡镇、村(社区)延伸,2020年达到30%以上的村(社区)有一个法治文化小广场或长廊。加强法治图书室、法治宣传栏的管理和利用,扩充普法的深度和广度。将法治文化融入机关文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企业文化、社区文化建设,纳入文明创建内容。

13、广泛开展法治文化活动。深入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加强法治文化作品创作和出版。深入挖掘本土优质文化元素,促进传统民俗与法治文化深度融合,积极创作一批衡山皮影戏、岳北山歌普法作品。加强法治文化产品开发应用,扩大法治文化影响力。

五、坚持对标对表,全面深化依法治理

14、大力推进法治乡村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法治乡村建设的意见》的部署,结合衡山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进一步加强法治乡镇、法治村规范化建设,努力推选一批国、省、市“民主法治示范村”。认真组织开展元旦春节送法下乡、农村法治宣传教育月活动。

15、纵深推进区域依法治理。按照中央、省、市的要求和部署,深入推进部门行业依法治理工作,着力建设一批“法治单位”。深入开展法治创建活动,进一步加强法治乡镇、法治村(社区)建设。加大基层法治宣传教育力度,增强群众的法治意识,营造浓厚法治氛围。

六、健全工作机制,深入推进守法普法规范化

16、全面完成“七五”普法各项工作任务。对照“七五”普法规划,查漏补缺,确保各项任务全面完成。部署开展全县“七五”普法终期验收,全面评估“七五”普法工作成效。做好省、市对衡山“七五”普法终期迎检准备工作,表彰一批“七五”普法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认真开展调研,科学谋划“八五”普法规划。

17、建立健全守法普法工作机制。创新守法普法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召开县委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守法普法协调小组会议,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机制,推动守法普法协调小组实体化运作。

18、健全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完善普法责任清单制度,落实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履职情况报告评议制度,组织开展衡山县国家机关法治政府建设暨“谁执法谁普法”履责报告评议活动。深入开展法官、检察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等以案释法工作,开展重大热点案(事)件普法工作。落实媒体公益普法制度。

19、建立法制宣传教育考评办法和指标体系。结合“七五”普法终期验收,完善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考评机制,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纳入年度目标绩效考核和综治考核。

七、抓好队伍建设,提高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效能

20、加强政治建设,不提高政治水平。认真组织开展普法骨干培训,积极组织参加省、市普法骨干培训班。认真组织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党的领导贯彻到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全过程。

21、加强日常管理,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学习借鉴兄弟县市先进经验,总结推广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完善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信息化管理和考评机制,加强工作规范,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和工作质量。

22、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群众质量。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认真整改普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真抓实干,力戒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组织开展“深化农村法治宣传教育服务脱贫攻坚”专题调研活动,评选一批优秀调研文章,为改进工作、提高服务质量提供思想支撑。

 

 

 

 


相关阅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