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工作总结和2015年工作打算

2014年工作总结和2015年工作打算

衡山县商务局

    一年来,我县商务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商务局的指导下,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坚持“两轮驱动”,积极创新,强化措施,认真落实,招商引资进展顺利,市场运行保持平稳,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一、商务经济运行情况

  (一)招商引资: 新引进总投资过千万元的项目20个,其中总投资过亿元的项目6个,分别完成年任务(20个、5个)的100%、120%。6个过亿项目分别为总投资1.5亿元的LED灯型材、工业铝型材生产项目,总投资3亿元的武广衡山西站至黄花坪公路建设项目,总投资5亿元的风电发电装备制造项目,总投资10亿元的风力发电开发项目,总投资10亿元的华赐城建设项目和总投资20亿元的南岳衡山旅游农业休闲观光园建设项目。目前LED灯型材、工业铝型材生产项目,武广衡山西站至黄花坪公路建设项目,华赐城开发项目,南岳衡山旅游农业休闲观光园建设等4项目均在做报批报建等前期筹备工作;风力发电开发项目已在长江测风点进行风力测试一个多月;风电发电装备制造项目目前正在启动职工宿舍建设,风力发电塔生产场地的征地前相关工作。

    在谈的项目14个,总投资额约220亿元,其中:总投资额过10亿元以上的项目有马迹方广景区开发、衡山福文化产业园建设、衡山开云国际旅游度假中心开发、钾长石深加工、陶瓷地砖生产基地、衡山旅游文化产业园建设、长青国际健康城建设等 7个。

(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统计局数据反馈,今年1-10月,衡山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49亿元,增长12.3%。做到每月按时完成重点企业和个体户联网直报催报工作。

(三)生猪定点屠宰:全年累计屠宰生猪6250头,实现税费8.75万元。

二、主要工作及特点

(一)招商引资工作措施到位,成效明显

一是强化首位意识,实施“一把手”工程。我县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及项目建设工作,以抓重大项目为突破口,拿出主要精力和时间走出去招商,在引进华赐城商贸物流项目、衡山风力发电等项目中,书记、县长亲自带队到投资方企业实地考察洽谈。我县各级党政一把手已形成了重大项目亲自洽谈,重要客商亲自接见的工作模式。对重点招商引资项目或重大项目继续实行县级领导联系制度,严格执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支队伍、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通过协调、指导、督促和跟踪问效,推动项目落户、开工和投产。今年全县90个重点项目,招商引资项目36个,其中:“四大家”主要领导牵头的招商引资项目为16个,分别较去年增长36.4%、6%、128.6%。同时我县加大了对乡镇、科局单位招商引资工作考核的力度,继续将该项工作纳入到全县绩效考核重要内容。

二是创新招商方式,提高招商质量。我县不断探索和创新招商方式,拓展招商渠道,积极推进节会招商、以商招商、以情招商、小分队上门招商,鼓励和引导有实力有技术的衡山籍人士返乡创业,带动外地客商前来投资兴业。同时组织小分队上门招商,开展“飞地”招商,积极寻找能发展本地特色产业的合作伙伴。今年6月份,由县长秦方进带队,我县组团参加了在上海举行的“沪洽周”活动,会上,我县成功签约招商项目3个,签约合同总额12亿元。

三是明确招商重点,推进区域协作。一是着力招引工业大项目。推行大项目带动战略,紧盯国际国内500强、跨国公司、央企国企,纵深推进县域经济发展。二是主动与南岳对接,在“大南岳旅游经济圈及湘江旅游经济带”建设过程中,加快引进旅游开发项目,如今年成功引进了总投资20亿元的南岳衡山旅游农业休闲观光园建设项目;强化对跨国公司、总部分布较多的重点区域招商,加大媒体宣传力度。三是统筹城乡区域发展。承接广东、福建等省产业转移和举办专题推介活动,加强与周边区县协作,实现产业共兴和资源共享。

四是优化投资环境,提升投资信心。一是抓全程代办。我县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工作程序,落实首问责任制,规范工作人员行为,切实为外商投资企业提供优质的落户、证照办理等代办服务。进一步精简审批事项,简化办事程序,并协助企业赴市各部门办理企业登记、银行开户、注资验资增资、年审年检等各项业务,理顺企业与各职能部门关系,以优质服务打造优良的投资环境。二是抓生产协调。在企业开工建设过程中,为确保企业有一个良好的建设环境,我县公安部门按照县委、政府主要领导的指示精神,加大了对当地地痞无赖、强装强卸行为等的打击力度,使项目能正常建设;在企业落户投产后,主动为企业的业务开展提供政策落实、用工、用电、用水等方面的协调服务。特别是服务外贸企业方面,我们积极协调企业与工商、质检、环保等部门关系,帮助企业解决在开展外贸业务中遇到的问题。三是抓排忧解难。一是对现有企业加大扶持力度,协助企业了解国际市场原材料行情,分析市场前景,并切实解决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二是争取政策性补贴扶持资金,消除企业因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因素,鼓励企业做大做强进出口业务,今年已协助佳诚新材料、冠力塑胶、华升服饰3家企业向上级部门申报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专项资金78万元,现正在协助康健茶业向省厅申报2014年度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10万元;三是积极主动上门协助已备案外贸企业开展进出口业务,增加进出口总量。

    (二)商贸管理工作合理有序,繁荣稳定

1)商品供应充足。今年来,全县市场商品供应充足,市场稳定。一是品种丰富,花色多样,商品琳琅满目,高、中、低档商品应有尽有,能满足不同消费层次的需要。二是价格平稳。据我县市场运行监测系统监测显示,一年来各类商品均未出现价格大幅度波动情况。  

2)市场管理到位。一是加强了对两路口农副产品超市的规范化管理,并应广大经营户的需求,新建了停车棚,准备在11月份安装监控设备;二是对中心管辖范围内的各市场的租赁户在消防安全、卫生、秩序方面进行了整治,对市场重新进行了划行规类,对零星贩运户进行合理的安排;三是在和店门镇政府与当地居委会的共同努力下,取缔了店门马路市场。通过以上各项有效管理提升了市场的品位与形象。

  3)内贸安全监管有效。今年,我局始终把定点屠宰工作作为内贸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开展了以“尚道德守法、提升食品安全治理能力” 为主题的食品安全生产宣传活动,出动执法宣传车2台/次,悬挂宣传横幅5幅,发放食品安全常识宣传资料500多份,集中整治行动5次,出动行政稽查执法人员95人/次,查处私屠滥宰、贩卖非定点屠宰肉品违法案件3件,查获私屠滥宰肉品 150公斤 ,烧毁病变有害肉品 90公斤 。确保了全县居民真正吃上“放心肉”。在酒类管理方面,今年新办酒类零售备案登记3家,到期换证2家,发放台帐3本,警示牌3块,批发商领用《随附单》7本,共处罚案件7件,封存、扣押无《酒类流通随附单》白酒89瓶,红酒8瓶,进口红酒13,啤酒60瓶。我们将成品油市场日常监管与专项整治结合起来,对全县成品油市场进行全方位监管,先后开展了多次专项行动,对证照不齐、超范围经营和存在安全隐患的加油站点下达了限期整改书20余份,其中9家超范围经营汽油的加油点全部拆除了加油汽油的设施,5家无危化证等证照不齐加油站拆除了加油汽油设备,启动了设施整改。依法关闭了5家非法无证证营加油站点,拆除相关设施,其中有2家已申报新建加油站。确保了我县人民群众用上“放心酒”、“放心肉”、“放心油”。

    三、牵头重点项目工作稳步推进。

    御景龙庭项目项目计划总投资2亿元,截至目前项目累计到位资金1.25亿元,其中本年度投资8000万元,完成年度任务的100%。现已开工建设,4栋楼拟于明年实现封顶。但由于我县市政地下管网暂未铺设到项目用地处,故该项目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是排水问题。

华赐城开发项目于 20143月31日 与县政府签订合作协议,本年度计划投资1亿元,目前该项目已注册,注册资金5000万元,今年已到位资金200万元。现正在进行规划设计、土地报批等前期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是征地拆迁及国土报批工作量大,周期较长,直接影响项目开工建设。二是按照合同协议,我县需尽快完成市政道路的设计 

四、党风廉政建设及安全生产等工作不断加强。

一是严格按照县委统一安排,扎实有效地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及整改措施;结合我局工作实际紧紧抓住当前干部作风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加大整改力度,使全局干部作风有明显好转,使商务各项工作有明显进步。二是按照综合治理目标管理的要求,始终坚持“组织建设抓班子,日常工作抓基础,稳定工作抓排查,特殊对象抓稳控,非常时期抓焦点”的原则,使全系统上下层层落实了综治维稳目标管理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促使社会稳定、环境的进一步改善,为全县招商引资和商务工作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稳定环境;三是我局紧紧围绕“以人为本、安全为天、生命至上”的安全工作理念,紧密结合商务系统综合治理和安全生产工作实际,狠抓局系统稳定工作,认真组织开展了商务系统百日安全经营专项整治工作,认真排查了商贸流通领域安全生产经营事故隐患。重点检查各企业安全责任制的落实情况,安全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安全隐患监控情况,危化物品储存、运输、销售和使用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和事故隐患情况,防汛工作开展等情况,规范建立了经营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断完善了安全生产经营监控机制和预警机制,提高了安全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和能力,确保了商务系统经营单位安全生产“零事故”;

三、2015年工作思路

   (一)科学谋划,多措并举,促招商引资大繁荣

   一是以“三园”建设为出发点,策划编制项目,积极承接产业转移

   充分发挥“五大产业”的比较优势,在项目中体现新型产业园、县城新家园、南岳后花园建设,在项目包装策划和对外招商中增加针对性。

   1、围绕新型产业园建设开展承接产业转移。

   一是突出工业招商。围绕我县推进新型工业园建设,加强对大企业、大项目的招商力度,以支撑性产业和龙头性产业为支柱,强化产业集群效应,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展低碳经济,完善产业链,实现工业布局的合理配置。

  非金属采掘加工业:依托我县钾、钠长石储量大、品质优的特点,发挥港大陶瓷、天一金岳等行业领军企业的优势,重点引进钾、钠长石深加工企业。

   建材化工产业:做大做强已有的精细化工项目、建材加工项目,重点引进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项目,比如化妆品制造,润滑油制造等。

  机械制造产业:依托嘉力机械、华扬机械、得鑫泰机械等老牌企业优势,重点引进汽车、农业机械、工程机械、机械基础件、仪器仪表等领域项目。重点引进和培育占据行业领先地位的电子元器件生产项目,提升综合配套能力。

   服装制鞋业:扶持卓盈服饰、丰泰鞋业、华升服装、冠力塑胶等企业在衡做大做强,促进和带动衡山的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积极引进技术先进、管理优良的投资项目,建设长株潭城市群重要的服饰加工基地。

   再生纸业:发挥中控纸业龙头性企业优势,吸引其他行业内优势企业与相关联配套企业入驻,重点引进高端纸种、环保纸张生产项目。  

  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重点培育汽车新材料、风力发电和生物质发电企业,大力推进太阳能光伏、风电、生物质发电、电子材料、高分子材料、化工新材料、非金属新材料等行业发展。

  二是强化园区招商。依托开发区、工业集中区在基础设施、规划布局、产业聚集辐射等方面的优势,发挥园区招商平台和载体作用,以特色产业园区招商引资。县工业园规划面积14.68平方公里,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产业园区发展的意见》要求“扩容提质”,我县以循环经济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生态园区为目标,充分发挥园区现有产业优势,完善相关的配套政策,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拓展园区产业承载空间,推动园区扩容提质升级,争取申报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和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全力推进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重点围绕园区特色主导产业,建设一批特色产业园区,重点引进高新技术项目和大项目,延伸产业链,带动上下游企业,促进园区经济发展,重点加强与发达地区园区间的合作共建,主动承接相关园区的产业转移项目。

    2、围绕县城新家园开展承接产业转移。纵深推进县城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开云新城的建设进度,启动老城区改造,沿湘江建设集旅游观光、娱乐休闲、商贸服务于一体的绿色景观长廊和服务业发展带,策划、包装生态观光园、水景园等旅游景点招商项目,充分利用沿江存量土地,策划、包装房地产项目和沿河商贸旅游服务设施招商项目,重点发展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吸引各类投资管理机构、国内外知名企业总部及其分支机构落户,引进一批专业性、集聚性、拉动性强的管理型和智能化高科技企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要重点抓好马迹方广景区开发项目的签约,华赐城建设、南岳衡山旅游农业休闲观光园建设、萱洲现代生态立体循环休闲观光农业综合开发等多个大项目的开工建设、投产达效等工作。

   3、围绕“南岳后花园”开展承接产业转移。依托南岳在全市旅游业中的龙头作用,重点开发建设南岳配套旅游项目,重点培育旅游企业,打造衡山旅游品牌,做足山水文章,造好魅力花园。重点打造九观湖、紫盖峰、望峰桃花源、衡山竹海、岭坡野苺谷风景区开发等休闲旅游基地项目;依托南岳周边美丽的自然或田园风光,积极发展农家乐、生态种植园等民俗风情旅游项目;依托湘江沿江风光带,开发建设一批天然滨水度假旅游基地项目。借萱洲古镇等名胜古迹发展古色旅游,借革命根据地、改革发源地发展红色旅游。

   二是挖掘人文资源,创新招商方式,开展招商活动

  一是多种招商方式并用。整合衡山县招商网络资源,健全完善招商网功能,加大网上信息发布、项目推介力度,拓宽招商引资的领域和范围。大力实施中介招商。充分发挥中介组织和在衡各地商会、企业家协会的作用,加强沟通交流,促进以商招商。注重加强政府相关部门与中介组织的协作,加大项目推介力度,共同搭建新的招商平台。广泛推进对口招商。各乡镇各部门要结合本地本部门资源、产业、职能特点,制定针对性强的组团计划,强化对口招商。有选择性地参加国内各地举行的专业展会、综合展会,面对国内外重点区域,带着项目,主动出击,进行小规模、多批次的项目推介和投资促进活动。

   二是依托历史文化招商。依托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大力推出文化招商品牌。依托历史文化名人、名事、名产等,打造与唐群英、岳北农工会、康王庙、毛泽建烈士墓等相关的红色文化旅游品牌,以禹王碑、福田皮影戏、店门席草龙、岳北山歌等相关的历史文化旅游品牌,,将文化与招商有机的结合起来,以文化促招商,提高招商引资的档次和水平。

   三是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

  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努力在转变政府职能、转变经济管理方式和工作作风上迈出更大步伐,提升招商引资的洼地效应。

   一是夯实招商引资基础性工作。加强调查研究,多深入企业,深挖影响投资和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创新机制和完善制度为突破口,切实落实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等制度。转变政府职能,继续简化审批事项和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建立招商引资监督评价机制,研究制定投资者评议政府职能部门制度,畅通外来投资者投诉渠道。对相关职能部门开展定期评议活动,公布评议位次,推进部门服务,着力营造“亲商、富商、安商”的良好氛围。建立项目进展情况跟踪制度,坚持周督查、月调度制度,组织开展现场抽查,定期总结情况。二是完善项目协调推进机制。尽快完善招商引资协调服务机制,搭建与投资者之间联系的桥梁,协调、解决项目落地以及建设和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深入推进企业帮扶工作,全力促进大企业上台阶、中企业上水平、小企业上水平。三是加强舆论宣传和监督。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加大对招商引资工作和优化发展环境的宣传力度,积极宣传衡山的投资环境。继续坚持招商引资定期媒体通报制度,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导向作用,鞭策先进,激励后进。加强对招商引资工作的宣传报道,创造浓厚的招商引资舆论氛围。

    四是加强招商人才队伍建设

    要发展开放型经济,必须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招商队伍。一要壮大专业招商队伍。各乡镇各单位要建立精干专业招商队伍,完善招商梯队建设,保证人员、编制、资金三落实。二要营造一个良好的选人、用人环境。明确用人导向,建立健全招商人才选拔、使用、培训和考核机制,更好地发挥招商人才的主观能动性。对于业绩突出、工作能力强、政治素质高的招商人员,要大胆提拔使用,使招商引资工作成为一个发现人才、锻炼人才、提拔重用人才的主阵地。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高度重视外向型人才的开发、培养和使用,切实营造人尽其才的用人环境。强化现有人员的培训,有计划、有组织地选派优秀人才外出培训,培养一批懂经济、会管理,熟悉和掌握招商策略、谈判技巧的招商人才。同时,要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培养的人才充实到招商引资第一线,提升招商工作水平。

(二)统筹安排,强化管理,促商贸流通大发展

一是进一步推动两个市场建设。在县城以《衡山县城市商业网点规划(2011-2020年)》为规基础,努力提升原有城市购物环境,近年,县城开云农贸市场、两路口农贸市场、先农小区农贸市场及城南农贸市场设施全面提升,管理逐步规范。先农建材市场、金盛建材市场、金盛商业步行街绿化、照明、交通路面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要努力支持并引进个人及企业不断创业扩大经营规模,佳和布艺市场,坤泰汽车自选市场的运营及扩大,为衡山居民的消费提供了更多选择空间。今年来,衡山新增商贸服务企业及营业点80余家。在加强农村市场建设方面利用省商务厅“乡镇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及“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等优惠政策,结合小城镇建设,加大建设改造农贸市场、乡镇商品配送中心及乡镇商贸中心、引进建设乡镇连锁经营大型商超市及新建乡镇综合商业体等项目力度。进一步推动乡村农家店和信息化建设,推行便利消费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活动。

二是进一步抓好商品流通和市场供应工作。继续把确保市场供应当作当前的核心任务和中心工作,研究和调度市场供应工作,加强市场运行监测,切实掌握市场动态。要做好大型超市、批发企业的商品供应工作,动员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积极组织生活必需品的供应和储备,保障商品在应急情况下,有充足的供给;要配合物价部门做好商品供应价格的管理工作,确保物价稳定;要积极向省厅和中石化、中石油省公司,调运资源,确保全县成品油供应需要,确保人民生产生活所需。同时加强监管维护供油秩序,保持社会稳定。

三是进一步强化市场监管。继续完善执法大队和12312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大执法力度。重点加强生猪屠宰、酒类流通、成品油市场监管,加大专项整治力度,推进“放心肉”、“放心酒”建设,确保居民消费安全。三是加强市场监测。加大市场运行监测力度,通过商务部重点流通企业监测系统,对全县商贸流通企业发展情况及重要商品供应情况进行全面监测,发现问题及时分析研究,并制定相应措施和对策。

 

                     2014 年12月26

 

2014年新引进的总投资过千万的项目:

1、衡山陵园建设(8000万)

2、南岳衡山旅游农业休闲观光园(20亿)

3、风力发电开发(10亿)

4、风电发电装备制造(5亿)

5、武广衡山西站至黄花坪公路(3亿)

6、工业用氧(3000万)

7LED灯型材、工业铝型材生产(1.5亿)

8、辉广生态农业(1.17亿)

9、华赐城投资置业(10亿)

10、慧江混凝土生产(2000万)

11、衡岳中药饮片生产(2500万)

12、福云生态农业开发(4000万)

13、弘锦药业(1000万)

14、清峰竹业(1000万)

15、瑾贤现代休闲农庄(2000万)

16、乐圃农业科技(1000万)

17、绿康园农场(4000万)

18、岭峰现代农业产业园(2000万)

19、天华生态农业(1000万)

20、乐园生态发展(1000万)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