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山县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5年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一年来,全县上下继续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县域经济呈现良性、健康和加速发展的态势。据测算,2005年全县生产总值29.77亿元,比上年增长11.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48亿元,增长5.7%;第二产业增加值9.21亿元,增长15.3%;第三产业增加值11.08亿元,增长12.20%。财政收入较快增长。认真落实“为民办实事”项目,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加快改善。
    一、 农业
   
农业经济稳步发展。2005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73亿元,比上年增长6.7%,其中:农业产值66925万元,增长1.6%,林业产值5688万元,增长18.4%,牧业产值66812万元.增长9.6%,渔业产值7887万元,增长20.1%。
   
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产量稳步增长。在继续施行“两补”惠农政策的基础上,“农业税”全面取消。全年粮食播种面积30.24千公顷,总产量19.53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2.6%和4.7%;油料3398吨,减少14.6%;茶叶255吨,增长5.8%;果用瓜31586吨,增长10.1%;水果35808吨,增长6.5%;席草19425吨,增长3.3%。
   
主要畜禽生产平稳发展。全年牲猪出栏55万头,较上年增长5.8%;家禽出笼958万羽,比上年增长18.0%;禽蛋产量8000吨,较上年增长30%;肉类总产量51259吨,较上年增长9.0%;水产品产量11000吨,增长8.2%。
农业内部结构相对稳定,2005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94808万元,其中种植业增加值48885万元,林业增加值5186万元,畜牧业增加值35043万元,渔业增加值5694万元。与上年比较,种植业占农业比重略为下降,林业、畜牧业、渔业占农业比重均有小幅上升,但都保持在1个百分点之内,表现为内部结构相对稳定。
农业产业化持续推进,席草、西瓜、楠竹、黄鸡四大特色产业继续得到巩固。全年新增7大种养基地,新增一家市级龙头企业,形成席草、生猪、黄鸡、西瓜四个协会。农产品龙头企业和各类中介、营销组织快速发展,为农民增收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年末农业机械23593台,总动力21.75万千瓦,分别比上年增长1.9%和1.5%。水稻联合收割机较快增长,达160台,比上年增长18.5%。经济适用型农机继续小幅增长,全年新增小型柴油机189台、电动机261台、农用水泵20台。,农业机械化水平继续提高,耕作机械化程度达80%,运输机械化程度达92%。机收化程度达20%,机电排灌化程度达100%。农村电网改造进展顺利,截止2005年底,全县已有280个村顺利完成电网改造。全年用于农业开发资金801万元(其中财政资金539万元,群众自筹262万元),泉水中低产田改造等一批农业开发项目进展顺利。
   
二、工 业
   
工业步入快速发展期,规模以上工业拉动作用明显。2005年,机械制造、造纸、建材、化工等主导产业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带动全县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233904万元,增长25.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96765万元,增长49.8%。工业结构逐年优化,2005年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72296万元,增长13.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0600万元,增长28.5%。规模以上工业占整个工业的比重由上年的36.9%提高到42.3%,提高了5.4个百分点。工业技改力度加大,全年投入工业技改资金11121万元,增长23.8%。工业企业经济效益也同步得以提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产销率100%。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家,41家规模工业企业全年实现利润(盈亏相抵)2474万元,较上年增长34.7%;实现利税(盈亏相抵)6968万元,较上年增长57.6%。
   
三、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
   
2005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3005万元,增长17.3%,其中:城镇投资增速较快,全年完成投资31097万元,增长28.3%;农村投资增速相对迟缓,全年完成投资41908万元,增长12.7%。全年新增固定资产61401万元,全年房屋竣工面积69.9万平方米。
   
在城镇投资中,基建投资继续强劲增长,全年完成基建投资10598万元,较上年增长78.5%;更新改造快速增长,全年完成投资11121万元(均为工业技改项目投资),增长23.8%;其他投资7000万元,小幅回落;房地产投资完成1840万元,增长15.4%。
县城建设进一步美化、亮化和净化,新建了开云广场,县城防洪工程沿江路一体化建设完工。重点工程进展顺利,工业园区建设初具雏形,千吨级码头接线公路全线贯通,码头建设初见成效,西气东输衡山天然气供气工程即将竣工。
   
八件实事项目较好落实。建成通村公路11条,里程达46公里;新建农村沼气池658口;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16所,改造面积2.55万平方米,新建城镇经济适用房2栋,建成面积7600平方米;扩建乡镇敬老院2所,兴建“爱民房”20栋;扩建了一所乡镇卫生院。进一步改善和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建筑业良性发展,2004年全县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98亿元,比上年增长22.8%。县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业企业达13家,完成建筑施工产值3.4亿元。
   
四、运输邮电通讯业
   
运输邮电通讯业继续快速发展。2005年未,全县拥有大小货车950辆/2987.65吨,大小客车454辆/6135客位,其他机动车及挂车431辆/674吨。邮电事业进一步发展,年未固定电话用用户总量达50877户,比上年增加2167户,增长4.4%。移动电话用户遍及城乡各个角落,快速增长。国际互联网络用户进一步发展,宽带网络用户1460余户。
    
五、国内贸易
   
商品市场销售活跃。2005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6795万元,比上年增长11.8%。实现县的零售额34088万元,比上年增长12.1%;县以下的零售额32707万元,比上年增长10.1%。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销售额55072万元,增长10.7%;餐饮业销售额11571万元,增长13.2%;其他销售额152万元,与上年持平。
   
六、招商引资
   
招商引资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全年共引进外资项目2个,到位外资110万美元;引进内资项目81个,到位资金1.87亿元,比上年增长20.2%;自营出口11.8万美元,境外劳务输出130人。
   
七、财政金融保险
   
2005年,我县财政稳健运行,收入稳步增加。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12787万元,比上年增长18.93%(考虑取消农业税等政策因素影响,实际增加2766万元,增长25.85%)。其中:一般预算收入8968万元,比上年增长15.57%。地方财政支出23384万元,比上年增长23.6%。
金融形势平稳发展。2005年未,全县各项存款余额205317万元,比上年增长12.30%;各类贷款余额96649万元,比上年增长9.9%。
   
保险事业继续发展,全县六家保险公司2005年累计完成保险业务收入5035万元,比上年增长12.7%。其中:财产险731万元,人身险4304万元。
   
八、科技教育和文化事业
   
2005年末,我县拥有自然社会科学方面的专业人才10662人,增长7.2%。其中:获高级职称的202人,增长9.6%;获中级职称的2981人,比上年增长13.7%。
   
教育事业继续稳步前进,协调发展。2005年,继续巩固“普九”成果,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办学质量。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残疾儿童入学率80%,初中生年巩固率为94%,本学年新招普通高中生3079人,毕业1764人;招收初中生5694人,毕业8015人。招收小学生4512人,毕业5450人。年未,普通高中在校学生7799人,初中在校学生20237人,小学在校学生26630人。文化、广播电视事业保持健康发展。全县继续净化文化、出版、音像市场,促进了城乡精神文明建设。
   
九、卫生体育事业
   
医疗卫生保健事业进一步发展。年未全县医疗卫生机构31个,卫生工作人员1154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030人,卫生机构病床581张。
体育事业继续发展,群众体育运动广泛开展。体育运动深入百姓、深入社区和乡镇。2005年,筹措全民健身活动经费15万元,举办全县大型群众性体育活动7次,修建了2个乡镇篮球场,构建了社保大院全民健身路径和门球场,群众体育活动和全民健身活动荣获国家、省市多项荣誉。
   
十、人民生活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5年,全县在岗职工年均工资11808元,增长11.21%。农民收入继续增加,2005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74元,增长9.86%。年未全县城乡居民存款余额达173462万元,人均4176元,分别增长13.6%和12.4%。
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2005年,全县行政事业单位职工参加养老保险的人数为12828人,企业单位职工参加养老保险人数达10150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达16511人。
   
十一、人口
   
2005年,全县年未总人口415424人,比上年未增加4322人,增长1.05%。在总人口中,农业人口365293人,非农业人口50131人。全年共出生人口5067人,出生率为12.20‰;死亡人口1650人,死亡率为3.97‰;净增人口3417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22‰。
注: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 2. 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总产值、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人口数为公安统计年报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