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士炎(1912-1948),湖南衡山县人。1937年考入国民党陆军大学,1940年任国民党八十六军四十六团团长。1946年任国民党第十一战区长官部作战处少将处长,1947年2月4日加入中国共产党,秘密从事革命情报工作。1947年9月因北平地下情报系统遭破坏而被捕,被押解到南京,1948年牺牲,时年36岁。谢士炎与同时牺牲的丁行、赵良璋、朱建国、石淳并称为“北平五烈士”。
从湖南衡山县滨江文化墙,到南京雨花台烈士纪念馆,都镌刻着一位英雄的名字:谢士炎。他曾是铁血逐寇的抗战英雄,后深入虎穴转入地下斗争。他曾是国民党的少将处长,后义无反顾加入共产党。他在黑暗中多次送出重要情报,却牺牲在黎明到来前。“愿为无产阶级事业流尽最后一滴血。”他用自己36岁的年轻生命,忠诚践行了入党申请书中的铮铮誓言。
谢士炎出身国民党陆军将官门第,叔伯兄弟中6人官至国民党高级军官。1926年,14岁的谢士炎随伯父赴南京开始军旅生涯,25岁考入国民党陆军大学。1942年衢州之战,谢士炎率团以少胜多歼灭日寇2000余人,升任国民党少将参谋处长,在第六战区被誉为“武状元”。
1945年日本投降后,谢士炎参与芷江洽降工作,并任武汉前进指挥所主任,负责接收日伪部队。在中共地下党员、第十一战区外事处副处长陈融生的帮助下,他决心站在人民革命一边。
1946年9月,谢士炎参与拟定国民党军进攻张家口的作战计划。他将作战计划通过陈融生交到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中共代表叶剑英手中,有力地戳穿了国民党当局假谈判、真备战的阴谋。自此,谢士炎被我地下党吸收为秘密情报员。1947年2月,谢士炎由叶剑英介绍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7年,谢士炎调任国民党保定绥靖公署少将处长。他利用参与国民党高级军事会议的机会,向党提供了一系列重要军事情报,为华北、华东的解放作出了贡献,党中央曾多次通电嘉奖。
1947年9月,由于叛徒出卖,谢士炎不幸被捕,先后被关押在北平监狱和南京陆军中央监狱。无论国民党当局怎样威逼利诱,甚至声称只要他脱离共产党,便可官复原职,他都始终没有丝毫动摇。1948年秋,谢士炎挥笔写下遗书,从容走向刑场。
人生自古谁无死,况复男儿失意时。
多少头颅多少血,续成民主自由诗。
这首鲜血染红的遗诗,是人们后来在他的裤袋中发现的。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当天下午,叶剑英从北京发来专电,请八兵团司令员陈士榘与政委袁仲贤派人在监狱里寻找谢士炎。陈士榘给叶剑英回电称谢士炎业已遇害,叶剑英痛心地说:“谢士炎牺牲得太早了,哪怕再等个一年半载……”
(编辑:颜春旭;初审:李玉祥;终审:颜文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