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安国——湖湘学派的实际创始人

湖湘学派的实际创始人是两宋之际著名的儒家学者和经学家胡安国和胡宏父子,胡安国的代表作是《春秋传》。


宋史列传·卷一百九十四有载:自王安石废《春秋》不列于学宫,安国谓:先圣手所笔削之书,及使人主不得闻讲说学,士不得相传习,乱伦灭理,殆由乎此。故在衡山潜心著书二十余年,以为天下事物亦不备于此。每叹曰:此传心要典也。


胡安国(1074—1138),南宋理学家,字康侯,谥文定,原籍福建崇安,迁居湖南衡山。他17岁时入太学学习,是二程(程颐和程颢兄弟)的私淑弟子。北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举进士,不久被提举湖南学事,后因违背权奸蔡京意旨,被除名回福建,闭门研习《春秋》。绍兴元年(1131),胡安国从湘潭碧泉潭迁至南岳衡山,在紫云峰右侧筑南岳精舍,修《春秋传》。他在此五年不出山,著《春秋传》(亦名《春秋胡氏传》),书成上奏,高宗谓深得圣人之旨。胡安国专治《春秋》之学,倡导尊王贱霸,安夏攘夷,引经议政,正色直言,志在匡济时艰,恢复中原。《春秋》之学有着维护民族尊严的爱国主义思想,影响后来的湖湘学派颇深。


据《宋史》本传载,宋高宗曾将其列为经筵读本,后又被元、明两代钦定为科举取士的定本。


继胡国安之后,其学生张栻、赵棠、向语、赵师孟、吴翌、彪居正等,以及张栻的学生胡大时(胡安国之孙、胡宏季子)、钟好愚、赵方、肖估等继承了他的学说。他们在政治上主张抗金,反对秦桧和议;在学术上主张经世实学,反对空疏虚妄,形成南宋时期很有影响的湖湘学派(又名衡岳学派)。胡安国和他的三子胡宏就是这个学派的肇始人,所以,碧泉书堂与文定书院被誉为湖湘学派的发源地。胡宏后将南岳精舍改名文定书堂,并增建春秋楼。明弘治八年(1495),监察御史郑惟重修书堂,祀胡安国、胡宏父子,更名为文定书院。1986年,衡山县岳云中学拆除重建为科技楼,后更名为春秋楼,由湖南省人民政府原省长刘正题写楼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