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第一个工农联合革命组织——岳北农工会

1921年,党的一大召开后,全国建立了三处最早的农民革命组织:浙江萧山衙前农民协会成立时间最早;广东海陆丰农民协会声势、规模最大;而衡阳衡山岳北农工会,则是工农携手闹革命在全国的第一例。

今天我们来说说

湖南最早的农民革命组织、

全国第一个工农联合的革命组织

岳北农工会

走进衡山县白果镇岳北村捷三公祠,庭院里植被景观错落有致,一片宁静与祥和。从外观上看,捷三公祠与寻常祠堂并没有什么区别。步入其中,才能感受到这个祠堂的独特之处,这里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岳北农工会旧址。伫立在旧址前坪的“锤子大刀梭镖”图案前,仿佛仍然能触摸到那段风云历史。

时间回到1923年9月16号,农历八月初六,4000多名岳北农民及手工业者聚集于此,欢庆象征“工农握手革命”的岳北农工会正式成立,不满24岁的白果镇青年工人刘东轩当选为岳北农工会主要负责人。

那么,什么是“工农握手革命”?这要从当时岳北农民的生存境遇说起。岳北主要指衡山县南岳衡山以北的农村,以白果镇为中心,方圆数十里。20世纪20年代初,由于长期军阀混战,税重租苛,官吏贪婪,农民饱受压迫。白果镇是大军阀赵恒惕的“胞衣地”,赵恒惕窃取了湖南省省长职位后,对劳苦大众横征暴敛,农民生活更加苦不堪言。

1923年9月16日,在刘捷三公祠前召开了数千人参加的成立大会,宣告岳北农工会正式成立。


1923年4月,受毛泽东和湘区委员会的选派,共产党员刘东轩和谢怀德带着革命的火种,从水口山回到家乡,擂响了农民运动的战鼓。经过几个月的串连、发动,岳北农民按照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经验,以十人团为基础,以十代表、百代表、总代表的组织形式,成立起岳北农工会,意为岳北农民与水口山工人相联合,工农“握手革命”。1923年9月16号,岳北农工会在刘捷三公祠正式成立,当天有数千人参加。衡山县文旅广体局党组书记颜文艺:“岳北农工会是湖南农民运动,乃至全国农民运动的发源地,是当时全国农民运动三面旗帜之一。”

岳北农工会成立后,根据农民最迫切的要求,作出“不准囤积居奇,阻止谷米出境”的决定。大地主胡育嘉、刘碧臣等不顾人民疾苦,将囤积的谷米 偷运到长沙等地卖高价,岳北农工会率领两千多农民赶到晓岚港,展开了阻禁运动,并将收缴的谷米 全部平价出售给了农民。农民们欢欣鼓舞,岳北农工会因此声威远震,不仅当地农民积极响应,毗邻的衡阳、湘潭、湘乡等县的农民也纷纷加入。衡山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熊仲荣:“带领农民开展了一系列斗争,减租、退押、开办了一些农民的夜校,很多的农民都申请加入了岳北农工会,岳北农工会人数最多的时候超过了十万人。”

岳北农工会熊熊燃烧的革命烈火,也让赵恒惕惊恐万分。1923年11月25号,赵恒惕派兵镇压岳北农工会,焚毁了岳北农工会会址,抓捕了70多名农工会会员,枪杀了赵炳炎等4名区域总代表,地方史称“岳北四烈士”。受到革命影响的衡山妇女们也不让须眉。她们在工会的支持下,纷纷剪发、放脚。岳北妇女闹祠堂的典故,至今仍被白果人所津津乐道。衡山县白果镇岳北村村民杨春风:“冬至那一天,在工会的领导下,许多妇女就纷纷涌入祠堂,一屁股坐下,大口喝酒大块吃肉,反映的是妇女要反对男尊女卑、反对封建礼教、维护自己的权益。”

后来,毛泽东把白果妇女进祠堂吃酒的事 写进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他也对岳北农工会给予了高度评价:“衡山岳北农工会成立不足3个月,虽然被赵恒惕用武力扼杀了,但岳北农工会诞生的意义较法国巴黎公社并不逊色。这是中华大地最早的农民革命组织之一,是湖南农民运动的先声。她在广大农民中传播的火种必然很快蔓延三湘四水。湖南农村大革命的风暴正在席卷而来。”

百年光阴虽已远逝,但岳北农民运动的历史却值得铭记。新中国成立后,当地政府数次重修刘捷三公祠,并将其改造成为红色教育基地供后人参观、瞻仰。今天的衡山,也早已告别百年前积贫积弱的旧模样,正步履如飞,踏着红色足迹 奋力奔跑在“十四五”的征程上!

来源: 湖南电台《空中讲堂——潇湘文明实践“村村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