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与基层“双向奔赴” 为家乡医疗事业注入新力量

2010年开始,南华大学在省内率先开展本科层次基层医学人才订单式培养,培养了一批又一批能够在临床独当一面的年轻医生,走上了基层医疗卫生岗位。今年,南华大学临床医学全科医师卓越班毕业的汪海亮回到了衡山县骨伤科医院,以自身所学为家乡的父老乡亲把好健康第一关。

8月3日下午5点,在衡山县骨伤科医院,汪海亮正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有条不紊地为一名患者清创缝合伤口。还有1个小时就到下班时间,医院里依然忙碌,不时有病患来就诊。换药室内,为了减轻患者的痛苦,汪海亮耐心地为其消毒,小心翼翼地换药,动作标准而轻柔。

由于才从学校毕业,汪海亮主要从事住院患者病史病历记录、换药清创、当正骨助手等一些基础性的协助工作。更多的时候,他则是静静地站在老师的身边,认真观察和学习。

“跟着老师一起学习,学习换药,倾听患者的诉求,尽力帮助患者完成这些东西,自己得到了很大的满足感。也感觉到了自己的医学选择得到了很大的认可,很有收获,我觉得我更加喜欢基层,喜欢扎根于基层。”衡山县骨伤科医院全科医生汪海亮告诉记者。

衡山县骨伤科医院是一所综合性的公立一级甲等医院,该院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卫服务辖区2万余人,骨科伤特色专科服务周边县市区8万余人,老人居多。

与衡山县卫健局签订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协议的汪海亮,今年从南华大学临床全科医学专业毕业后,被定向分配到了自己的家乡,来到衡山县骨伤科医院,成为了这里的第三名全科医生。

尽管汪海亮还要完成三年的规范化培训才能正式上岗。但回到家乡工作的两个月时间里,他就像一块海绵,积极向带教老师请教,努力地去汲取各类专业知识,在日常的工作过程中不断地完善自己、充实自己。他的到来,为衡山县骨伤科医院注入了新鲜血液,让医院有了更多的专业化人才。(赵诗、蒋鹏、文雅婷)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