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危房改造是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中的重要内容、核心指标,县住建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市住建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全面对标中央政策,紧盯最困难人群,明确目标、瞄准对象、强化保障、精准施策、狠抓落实,务求实效,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改善了贫困群众的居住条件,让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落到了实处。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牢基础。
一、基本情况
全县共7镇5乡,25个社区,128个建制村,3402个村民小组,人口45.66万。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共计5677户,18599人。2013-2019年,衡山县共完成7238户困难群众危房改造,去年荣获衡阳市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先进单位。今年核准认定“四类重点对象”需实施危房改造316户(其中边缘户25户),截止当前,省定任务户数全部完工,开工率100%、竣工率100%、入住率100%,县乡两级投入资金1521万元。剩余25边缘户正在抓紧推进改造,计划于8月30日前全部完成。
二、农村危房改造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精准核查存量。一是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展4类对象存量危房核查和认定工作的紧急通知》和《衡山县农村4类重点对象存量危房核查整改工作方案》,针对全县567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做到全覆盖,不漏一户、不落一人。严格按照农户申请--村级初审--乡镇审核--县级审批的程序,联合县扶贫办、县发改局、县民政局、县残联、县工商局、县自然资源局、县公安局等部门开展联审联批,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等四类重点对象信息进行甄别;二是针对3646户建档立卡户等四类重点对象不需要实施危房改造的贫困农户,县村镇建设中心组织乡镇再次“回头看”,对有遗漏的按规定程序进行申报,做到应改尽改。确保全县所有贫困农户住房安全都有保障。
(二)严密组织实施。严格村级评议、三级公示、三级审批、函告、工程协议、竣工验收、资金拨付等操作流程。
(三)补齐工作短板。一是针对不愿实施农村危房改造的贫困农户,县村镇建设中心同乡镇、村支两委、帮扶工作队深入农户家中,反复做思想工作,找对策、想办法,通过适当提高补助标准或采取统建的方式进行农村危房改造;二是针对少数投工投劳能力弱、筹资困难的贫困农户,通过采取兜底帮扶的方式妥善解决住房安全保障;三是解决贫困农户配套设施不齐全的问题,结合“改水”、“改厕”政策,帮助困难农户接通自来水,安装干净卫生的冲水厕所,切实提高困难群众的幸福指数;四是解决个别贫困农户出行难的问题,结合扶贫政策,为农户修建水泥路,方便群众出行,提高群众的获得感;五是解决贫困农户房屋周边安全隐患问题,对正在实施农村危房改造的农户进行护坡加固及周边环境的改善,切实把牢安全关,让贫困农户住舒心房、放心房。通过对标找差的实效推动工作质量的提高。
(四)拓宽资金渠道。对于已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危房改造,根据上级相关政策要求,不能享受中央及省级补助资金,要保障脱贫户危房改造补助资金,只有多想办法解决。为此,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召开6次专题会议研究已脱贫贫困户住房保障问题,采用政策补一些、财政配一些、帮扶队筹一些、社会捐一些、扶贫资金整合一些的方式,并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想方设法拿出近1000万元,用于解决已脱贫贫困户“住房保障”问题,为全面脱贫攻坚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五)、不留工作死角。打赢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实现建档立卡户全面脱贫。一是多途径、多渠道解决四类重点对象住房安全保障,通过加固改造乡村闲置公房、学校、村部,置换或长期租赁村内闲置农房等方式,解决自筹资金和投工投劳能力极弱的深度贫困户住房保障问题。二是部分贫困户长期在兄弟或亲戚家中居住的,要与亲属签订好租住协议及对现有安全保障房屋的影像资料等留存于扶贫档案中,将住房安全保障问题解决好。
(六)、扩大社会影响。一是改善了贫困农户居住条件。根据衡山县目前农村危房改造工作进度和现有存量,落实省住建厅关于到年末完成全省“四类重点对象”农村危房改造的目标任务是可以实现的。实施农村危房改造是一项德政工程和民心工程,为全县贫困农户解决最基本住房安全,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二是引领和推动乡村振兴发展。农村危房改造是脱贫攻坚的着力点、推进乡镇振兴的切入点,把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与改造村容村貌相结合、与农村建设的整体规划相结合、与拓宽镇村道路、改善人畜饮水、美化环境、厕所革命和农村文化等生产和社会事业发展相结合,有力地推动了乡村振兴发展。三是激发了群众发展生产、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和决心。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解决了贫困农户想建房而又资金不足难题,缓解了群众建房资金压力,能够把有限的资金用于发展生产,激发了群众发展经济、投入小康社会建设的热情。
衡山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020年7月18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