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衡山萱洲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

   湿地是全球价值最高的生态系统,被誉为地球之肾、淡水之源、生态之基,它具有调蓄洪水、调节气候、净化水体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功能,并与森林、海洋一起列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我国湿地总面积 6500 万公顷,在人口持续增长和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近年来出现湿地面积减少、生态功能衰退等问题,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2004 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国办发[2004]50 号)明确提出:在不具备建立自然保护区条件的湿地区域,也要因地制宜,采取建立湿地公园的形式加强保护管理,扩大湿地面积,提高保护成效。国家林业局于 2005 年下发了《关于做好湿地公园发展建设工作的通知》(林护发[2005]118 号),强调湿地公园是国家湿地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小区、湿地野生动植物保护栖息地、湿地多用途管理区等共同构成了湿地保护管理体系,应加强建设力度。2010年,国家林业局编制的《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十二五”实施规划》,把湿地公园作为“十二·五”湿地保护的重点进行建设。截止 2013 年底,全国正式批准进行建设试点的国家湿地公园有 430 处,这些湿地公园在湿地保护工作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湖南省湿地资源丰富,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湿地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相继出台了《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湘政办函[2004]146 号)、《湖南省湿地保护条例》(2005 年 10 月)、《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洞庭湖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湘政办函[2006]168 号)等一系列的湿地保护法规和政策,为湖南省湿地保护和管理提供了有效保障。目前,全省国家湿地公园(试点)达 32 处,数量居全国前列,保护总面积达 51.15 万公顷,湿地保护率达 50.10%。根据《绿色湖南建设纲要》要求,到 2015 年末全省湿地保护率要达到70%,工作任务十分艰巨。

  拟建湖南萱洲国家湿地公园坐落于湖南省衡山县与衡东县的交界区域,主要包括湘江大源渡航电枢纽工程衡山县、衡东县境内主库区和洪泛淹没区,与之相连的龙阴港(河)、黄泥港(河)、大源江及其周边的洪泛平原区和部分水稻田,以及周边部分山地。
湿地公园由南向北呈狭长型廊道走向,最北端至大源渡航电枢纽工程大坝,最南端至湘江大源渡航电枢纽工程库区的衡山县与衡阳市珠晖区交界处。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12°41′36″~112°51′49″,北纬 26°58′33″~27°11′20″之间,南北长 23.6 千米,东西宽 16.9千米。总面积 2659.0 公顷。
  
  全球候鸟迁徙一共有 8 条路线,其中有 3 条经过我国,而经过湖南省区域的候鸟主要有一条迁徙路线、两条迁徙通道,拟建湖南衡山萱洲国家湿地公园就处在湖南省两条迁徙通道的宽迁徙通道上。湿地公园水域宽广,水质良好,水草丰富,河叉滩涂分布广
泛且面积较大,加之周边良好的森林植被和农田等多样的生境条件,为迁徙候鸟提供重要的停歇点,特别是为繁殖鸟和越冬候鸟提供了极佳的栖息场所,对越冬候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湘江“四大家鱼”产卵场是我国“四大家鱼”三大产卵场之一,现主要有常宁江段的“柏枋-大渔湾-松柏产卵场”和衡南江段的“丛洲-云集-车江产卵场”两处产卵场。2010年,“湘江衡阳段四大家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被列为农业部颁布的第四批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拟建的湖南衡山萱洲国家湿地公园属于该保护区的实验区,位于“四大家鱼”产卵场的下游,是“四大家鱼”生殖洄游、卵苗孵化的必经通道。因此,湿地公园的生境是确保“四大家鱼”能在其上游产卵场产卵、受精卵漂流孵化通道畅通,顺利完成繁殖过程的重要保证。另外,湿地公园中的成家大屋产卵场为产粘沉性卵鱼类产卵场,公园下游 2 千米范围内分布有洣水河口产卵场,湿地公园的环境直接影响到这两处产卵场产粘沉性卵鱼类的繁殖。此外,湿地公园内分布有许多“四大家鱼”和其它鱼类重要的索饵场和越冬场。因此,拟建湖南衡山萱洲国家湿地公园“四大家鱼”及其它鱼类的繁殖、索饵、越冬提供了优良的环境,是湘江流域鱼类“三场一通道”的重要区域,是湘江流域乃至我国鱼类种质资源保护的重要屏障。

  拟建湖南衡山国家湿地公园地处湘江流域一级水功能保留区,即“湘江衡阳~株洲保留区”。湿地公园内有衡东县大浦水厂划定的 2 个饮用水源保护区,其下游有饮用水源保护区 22 个,涉及长沙、株洲、湘潭、岳阳、衡阳等 5 个地市。因此,湿地公园的 建设对湘江流域用水安全和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湿地公园紧邻南岳衡山和萱洲古镇。湖南南岳衡山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 5A 级旅游区。湿地公园中龙阴港、黄泥港、大源江均发源于南岳衡山,湿地公园的建设,实质上是对湖南南岳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围区域的保护,是实现从山到水、从森林生态系统到河流生态系统全面保护的具体措施,对资源保护和维护区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萱洲是一座千古名镇、水运重镇,文化源远流长,文物古迹数不胜数。这里有被称为萱洲“四古”的古建筑、古作坊、古商铺、古战场等,这些 文物古迹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通过湿地公园的建设,可以进一步提高萱洲古镇的 知名度,为南岳衡山实现游客分流、景区轮休和资源保护创造条件。因此,湿地公园的 建设,有利于促进南岳衡山与萱洲古镇的可持续发展,对区域生态保护和区域经济发展 具有积极作用。

  拟建湖南衡山萱洲国家湿地公园是典型的河流湿地生态系统,是湘江流域重要的生态廊道,在湘江流域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也是衡山县与衡东县的生态、经济和文化走廊,对保障湘江流域湿地生态安全和县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为有效保护湘江流域湿地生态系统,2014 年,衡山、衡东二县县委、县人民政府协商决定以衡山县人民政府为申报主体,申报建立“湖南衡山萱洲国家湿地公园”,加快湘江流域生态区建设的步伐。

  为了科学建设好湖南衡山萱洲国家湿地公园,衡山县人民政府组织专业设计单位,本着“保护优先、科学恢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根据《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导则》(林湿综字[2010]7 号)、《国家湿地公园评估标准》(LY/T 1754-2008)、《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规范》(LY/T 1755-2008)等技术标准,历时 4 个月完成了《湖南衡山萱洲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计划将湖南衡山萱洲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成为集湿地保育、科普宣教、生态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具有较高管理水平的国家湿地公园。在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国家林业局湿地保护管理中心、湖南省林业厅、衡阳市林 业局、衡山县林业局、衡东县林业局的领导和专家给予了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致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