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衡山萱洲国家湿地公园2020年中央财政湿地保护与恢复补助资金项目实施方案

编制单位和人员

编制单位:

衡山县林业调查设计队

资质等级:

丙级

证书编号:

丙18-044

编制人员:

肖俭维  衡山县林业调查设计队队长

许经利  衡山县林业调查设计队助理工程师

刘洪光  湖南衡山萱洲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工程师

审    核:

徐爱民  湖南衡山萱洲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主任

许冬根  衡山县林业局副局长、高级工程师

第一章 项目概述

1.1 项目名称

湖南衡山萱洲国家湿地公园2020年度中央财政湿地保护与恢复补助资金项目。

1.2 项目主管单位

湖南省衡山县人民政府

1.3 项目建设单位

湖南衡山萱洲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

法人代表:徐爱民  13974789108

联 系 人:刘洪光  18373444998  0734-5819868

1.4 项目建设范围

湖南省衡阳市衡山、衡东二县交界区域,范围包括湘江大源渡航电枢纽工程衡山县、衡东县境内主库区和洪泛淹没区,入库河流龙荫港(河)、黄泥港(河)、大源江及其周边的洪泛平原区、部分水稻田和山地。湿地公园由南向北呈狭长型廊道走向,最北端至洣水到湘江入河口,最南端至湘江大源渡航电枢纽工程库区衡山县与衡阳市珠晖区交界处,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12°41′36″~112°51′49″,北纬26°58′33″~27°11′20″之间,总面积2849.8公顷。

1.5项目性质

新建生态型社会公益性建设项目

1.6申请中央财政湿地保护补助资金数额

申请中央财政湿地保护补贴资金50万元(详见附表)。

1.7 资金使用范围

总投资50万元,根据《中央财政湿地保护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和《林业改革发展资金管理办法》,项目资金使用范围为:

1.7.1 监测监控设备维护和设备购置 5万元

1.7.2退化湿地恢复30万元

1.7.3 湿地生态监测5万元

1.7.4 聘请管护人员及培训支出10万元。

第二章 项目区基本情况


2.1自然地理条件

2.1.1地理位置

湖南衡山萱洲湿地公园地处湖南省衡阳市衡山县和衡东县境内,位于衡山县与衡东县交界区域,范围主要包括:湘江大源渡航电枢纽工程衡山县、衡东县境内主库区和洪泛淹没区,与之相连的龙阴港(河)、黄泥港(河)、大源江及其周边的洪泛平原区和部分水稻田,以及周边部分山地。

2.1.2地质地貌

萱洲国家湿地公园的地形地貌以河流、库塘、洪泛平原和山地为主。

2.1.3土壤

境内土壤,按成土母质分,有花岗岩母质、砂页岩母质、第四纪红土红壤母质、紫色砂页岩母质、近代河流冲积母质、石灰岩母质等数种。按土壤类型分,主要有水稻土、潮土、红壤、黄壤和紫色土五大类。

2.1.4水文

萱洲湿地公园属湘江水系,湘江自南而北流经萱洲至长江6个乡镇,长达64.85千米;湘江一级支流流程20千米以上的有涓水、荆陂河、乌石铺河、龙荫港、白露港5条河流,其中涓水发源于双峰县昌山,流程103千米,由西南向东北,流经新桥至长青5个乡镇,境内流程26.8千米。

2.1.5水质

根据衡山县环境保护监测站提供的水质监测报告,2014年,萱洲湿地公园范围内的主体大源渡库区水质(监测取样点:萱洲古镇断面水质)达到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所有监测指标均未超标,说明湿地公园内水体的水质良好。

2.1.6气候

萱洲湿地公园属于亚热带气候区,受季风影响明显,具有四季分明,春季气温多变,寒潮频繁,雨水集中,夏秋多旱,酷热期长,冬寒期短,生长期长等特点。年均气温16-18℃之间,七月温度最高,月平均气温在26-30℃之间,极端高温在38℃以上,一月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4-8℃,极端最低气温-6℃以下。区域内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423.3毫米,其中每年4-6月降雨量约占45%。年均日照时数在1600小时以上,年均无霜期285天。

2.2社会经济条件

2.2.1人口

衡山县共辖12个乡(镇)、1个国有林场,15个居委会,人口44.67万人。萱洲湿地公园涉及衡山县的店门、永和、萱洲等3个乡(镇)20个行政村。萱洲湿地公园外围涉及衡东县霞流、大浦等2个镇11个行政村。萱洲湿地公园范围内无居民点,没有常住人口。

2.2.2社会经济

据《衡山县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4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8.26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58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9.16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53.52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21.6:33.1:45.3,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014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003元,比上年增长12.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17元,比上年增长9.5%。

2.3管理现状条件

湖南衡山萱洲国家湿地公园于2014年12月经国家林业局批准进行试点建设。2015年11月,成立湖南衡山萱洲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负责萱洲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工作。目前,到位在编工作人员10名。

几年来,在衡山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国家、省市湿地主管部门和县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严格按照"保护优先,科学恢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原则,克服了许多实际困难,做了大量实实在在的工作,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得到了国家、省、市主管部门的高度认可和充分肯定,成功承办了"2017年全省国家湿地公园试点迎检验收建设管理培训班"。2017年3月,县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湖南衡山萱洲国家湿地公园保护管理办法》,3月9日,由县人民政府正式颁布实施,公园建设与管理有法可依。2019年度,衡山萱洲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工作通过国家验收,成为正式国家湿地公园。

2.4 建设管理成效

2.4.1快速构建强有力的工作保障机制。

一是坚持高位推动。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顾问、县长任组长、主管副县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和乡镇共19家成员单位的萱洲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领导小组。试点建设工作纳入全县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内容,与湘江保护一号工程及河长制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努力构建一把手牵头抓总、分管领导具体负责、责任部门各尽其责、社会各界协同配合的工作推进格局。5年来,全县先后召开5次县委常委会、8次政府常务会、13次领导小组会专题研究落实试点建设工作,先后投入2.67亿元用于公园的基本建设和管理运行。二是做到专班专抓。试点获批伊始,立即向衡阳市编委申请设立了衡山萱洲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明确为县政府直属正科级事业单位,并按照人岗相适的原则配强配优工作力量。管理处核定全额拨款事业编制14个、工勤编1个,设5个内设机构,下设永和、萱洲2个湿地保护管理站,每站核定全额拨款事业编制5个。在此基础上,通过参加专业培训、邀请专家授课、专题考察学习、引进专业技术人员、完善内部管理考核机制等多种方式,全面提升了湿地管理队伍的专业素养和管理水平,着力推动专业化精细化管理。三是强化基础支撑。明确划定了公园规划范围,共在公园边界设立6块界碑、200个界桩,确保公园边界清晰、公园内土地权属清晰、土地使用经营权无争议;采用购置社区办公用房、租赁民房的方式,解决乡镇湿地保护管理站业务用房需求;委托专业机构打造了湿地公园游客服务中心、科普宣教中心以及标识标牌系统;投资80余万元购置水质监(检)测设备1 套、监测巡护快艇1艘、巡查管护船4条;对公园内的巡护道路、游步道、停车场、码头、自动化气象监测站、水质自动监测站、水文监测站等配套设施进行完善,创优了公园管理运行的基础条件。四是突出依规治园。相继完成了《湖南衡山萱洲国家湿地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衡山县退耕还林还湿实施方案》、《湖南衡山萱洲国家湿地公园湿地广场规划设计》、《湖南衡山萱洲国家湿地公园标牌标识设计方案》等专项规划设计,形成了以《萱洲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为主导的规划体系。按照"一园一法"要求,认真研究制定《湖南衡山萱洲国家湿地公园保护管理办法》,为开展湿地保护管理工作提供制度保障,实现了依规治园。

2.4.2大力推行全方位的保护恢复措施。

一是狠抓巡护巡查。建立完善沿江联防巡查机制,聘用专职巡护员8人,协同县河长制工作委员会聘请8名湿地公园民间河长,组成湿地公园水上联防巡逻队;安装"天眼"监控设施5台,与管理处的监控中心、巡护人员手机终端进行网络连接,确保了重点区域实时监控;制定巡护方案、巡护线路和考核制度,通过乘车(船)巡护、步行以及无人机巡护,构建了公园水、陆、空立体式巡护体系,保证了巡护频率(至少3天一次),巡护巡查做到全方位、无死角。二是狠抓重点整治。严格执行国家湿地保护管理文件中的禁止性条款,严禁污水直排和不达标排放、严控农业面源污染、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示范创建。同时强力推进"三治"。即强力整治河道挖砂,下决心、出重拳,反复开展多部门联合执法,将公园内存在的河道采砂作业连根拔起,相关砂石开采设备全部靠岸或解体上岸,砂石堆场全部进行复绿处置;强力整治非法采猎,在强化日常监管和常态执法的基础上,实施了3次大规模的打击非法采挖移植古树名木和猎捕野生动物专项行动,持续开展湘江水域打击非法捕捞专项执法行动,形成了强大震慑,加强了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强力清除入侵物种,制定防控方案、拨付220余万元专项经费,共清除凤眼蓝等外来有害生物及各类漂浮垃圾3000余吨,恢复有效湿地水面1500余亩,极大地改善了公园内的水体水质。三是狠抓恢复工程。扎实推进绿化增量提质计划,重点对湿地公园及其周边第一层山脊的生态公益林落实封山育林、补植补造等营林措施,增强了水土保持、水源涵养等生态功能;扎实推进还林还湿项目,采用生物工程技术,实施了总面积310.7亩的还林还湿项目,经人工湿地排出的水质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扎实推进河堤绿化工程,在大源江、龙荫港、黄泥港等4处总长约10余公里的河堤上,栽植柳树、水杉、桂花、红叶石楠等植株近3000株,提升了湿地公园绿化美化水平,促进了湿地复合型生态的恢复。扎实推进湿地生态广场建设,投资300万元建成了总面积1.5万平米的湿地生态广场,昔日严重危及湿地生态安全的荒废地,变成集科普宣教、休闲娱乐、生态保育和生态修复于一体的独特景观区。

2.4.3精心完善高水平的科普宣教体系。

一是结合科研监测,完善基础数据。与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省林业科学院、湖南农业大学等机构或高校合作实施了水资源、水质、动植物、鸟类等各类监测项目,邀请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农业大学、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等科研机构专家教授及学者开展了湿地公园动植物本底调查,丰富了湿地公园的基础数据等信息资料,并据此编辑发行了湿地读本教材。二是打造"一核数廊",延伸宣教网络。"一核",即以湿地生态广场为主的总面积370平方米的科普宣教中心;"数廊",即萱洲古河街宣教长廊、永和龙荫港河堤宣教长廊、县实验小学宣教长廊等6处。以"一核数廊"为载体,精心策划设计湿地公园科普解说系统,增强了湿地科学知识普及、湿地功能价值宣传及湿地文化弘扬的功能。三是借力主题活动,聚焦公众眼球。借助"世界湿地日"、"爱鸟周"、"世界环境日"等节会平台,认真组织开展湿地摄影大赛、书画大赛、作文大赛、图片展览、科普知识讲座、"保护萱洲湿地、建设美丽衡山、我是行动者"万人签名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湿地宣教活动或体验活动,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和广泛参与,有效增强了广大群众爱护湿地、保护湿地的意识。四是利用媒体宣传,提升品牌形象。建立湖南衡山萱洲国家湿地公园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在《湿地中国》网设立"湖南衡山萱洲国家湿地公园"主页,主动与电视台、报刊、党政门户网站等县内外媒体和中央、省、市级主流媒体衔接,努力把工作中的新发现、新做法、新成绩展示出来、报道出去,提高了萱洲国家湿地公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2.4.4积极探索可持续的科学建管模式。

一是正确处理主责主抓与共建共管的关系。工作中,要求湿地公园管理处在落实主体责任的同时,切实加强与其他职能部门及社会团体的合作,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共建共管模式。进一步厘清县林业、水利、环保、自然资源、农业农村、公安等部门以及乡镇的管理职责,制定湿地保护管理责任清单,建立完善部门联系制度,经常性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增强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的统一协调能力;支持湿地公园管理处与县教育部门联合开展"湿地知识进课堂"教育教学活动,该活动面向全县3万多名中小学生,每月不少于四个课时;帮助湿地公园管理处与相关社会团体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共同举办湿地体验、观鸟、生物多样性观察、环境保护宣教等较为专业的生态旅游活动。二是有效协调公园发展与社区利益的关系。完善园村(社区)共建思路,公园管理处积极参加园内乡镇、村和社区的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精准脱贫、民生保障、文化宣传等工作,坚持与村(社区)各方共同协商园区建设重大事宜,园区建设一并考虑当地防洪排涝、灾害预警、森林防火等基础设施建设,园区公共景观和游览场所一律免费向群众开放,园区优先招聘所在村或社区的居民从事管理、巡护、保洁等工作,切实把推动园区发展与维护社区利益、促进民生改善统一起来,赢得了当地群众的真心拥护。三是科学统一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一方面把保护、恢复摆在第一位,不断巩固湿地公园生态功能,打造"衡山之肾";另一方面坚持合理利用,依托湿地公园生态承受能力,适度推进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目前,县委、县政府已将湿地公园特别是湘江沿线纳入我县"一核两带三峰"旅游发展规划,并在其合理利用区及其外围布局了古镇、虎园、花海等一批高质量的乡村生态旅游项目,湿地公园所具有的生态旅游价值正在逐步变现。

2.5湿地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5.1湿地保护与利用的矛盾较大

湿地公园地处湘中人口密集地区,湘江是衡山、衡东二县工农业用水的主要取水水源,历史上沿岸群众的渔业生产活动较多,开发强度大,而湿地保护意识相对淡薄,湿地保护与利用的矛盾比较突出。

2.5.2基础设施薄弱

湿地公园缺乏完备的保护管理、科研监测、宣传教育设施、设备,目前主要的管理工作主要针对周边群众的人为活动开展,难以开展深入、广泛的科研监测和科普宣教等方面的工作。

2.5.3管理水平与能力较差

湿地公园新成立二年多,还缺乏足够的工作人员,特别是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设施也相对缺乏,难以满足未来湿地保护管理的需要。

2.5.4 灾后重建压力较大

2019年7月,水量超历史记录的特大洪水袭击了湿地公园,造成堤坝垮塌、湿地淤积,灾后重建压力大。


第三章 项目建设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3.1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用生态文明理念统筹解决生态与发展问题、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基本方针,以"生态优先,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为基本原则,加强湿地保护、湿地恢复和湿地管理能力建设,保护和恢复衡山萱洲国家湿地公园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的丰富度,努力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自然特性和生态功能,提高湿地保护管理水平,为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3.2建设原则

(1)以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为重点,充分发挥湿地的生态功能;

(2)工程建设要因地制宜,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前提,并且尽量减少人为干扰;

(3)严把工程质量关,确保工程建设的实效;

(4)统一规划、分期实施、逐步完善;

(5)坚持保护生态与开发利用相结合。

3.3建设目标

通过本项目建设,改善衡山萱洲国家湿地公园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湿地公园的自然属性,提升湿地公园的生态功能;完善湿地公园保护管理、科研监测、科普宣教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湿地公园的保护管理能力、科研监测水平和科普宣教能力;为湘江流域生态保护建设提供典范,为湖南省湿地公园试点建设提供经验,为加快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步伐提供示范。

具体的目标为:充分发挥监测巡护车、船的作用,开展经常性的科研与监测,确保湿地监控率达100%;对龙荫港、黄泥港、大源江、糖铺港的外来有害生物进行有效防控、清理;修复洪灾损毁驳岸的生态修复;对洪灾造成的淤积和水体富营养化的地段进行疏浚清淤;聘请临时湿地管护人员进行湿地管护工作,组织进行教育培训工作,充分发挥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效益、社会效益。

第四章 项目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


4.1项目建设的背景

2014年底,国家林业局正式批复衡山萱洲国家湿地公园开展试点建设。2015年,湖南衡山萱洲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正式成立,全面负责湿地公园保护管理工作。几年来,管理处严格遵循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原则,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2019年12月,公园试点建设顺利通过国家验收。

2019年7月,衡山县遭受特大洪水袭击,湖南衡山萱洲国家湿地公园湿地生态系统遭受很大的破坏,亟待进行修复治理。

4.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4.2.1 湿地保护与修复的需要

根据《湖南衡山萱洲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衡山萱洲国家湿地公园面积达到2849.8公顷,其中保育区面积2686.2公顷,湿地恢复重建区122.4公顷。依据《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这两个区域禁止除开展保护、监测、科学研究等必需的保护管理活动外,不得进行任何与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和管理无关的其他活动。为了加强湿地保护与修复,管理处成立伊始,即采取多种手段,开展经常性的湿地管护巡查,劝导、制止破坏湿地、电鱼、猎鸟等行为,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同时,加强部门协作。几年来,管理处多次参与会同畜牧水产、水利、林业、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部门开展执法活动,拆除了公园范围内的60余个迷魂阵,收缴非法捕鸟工具和销毁捕鸟网多个,制止填埋湿地等破坏湿地行为多起,公园湿地生态环境得到较好的保护与恢复。

通过几年的努力,衡山萱洲国家湿地公园开展了一系列湿地保护与恢复项目,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与公园建设管理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因此,为了适应新时代生态建设要求,更有效地保护萱洲湿地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物资源,保证湿地公园的规范建设和有效管理,使湿地公园沿着科学、规范、健康的道路持续发展,报请政府及主管部门的同意,湿地公园管理局申报实施中央财政湿地保护资金建设项目。

4.2.2 灾害恢复重建需要

  2019年7月,衡山县遭受了水量超历史记录的特大洪灾,湖南衡山萱洲国家湿地公园受损严重。公园范围内龙荫港、黄泥港、大源江和糖铺港等4条湘江一级支流均因为洪水漫堤而溃塌,湘江岸线也因为河水冲刷,多处出现崩塌,公园湿地生态系统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河流、水域岸线自然生态损坏严重,部分地区湿地被泥沙淤积。灾后,管理处协同县相关部门积极开展生产自救,现在溃塌的河堤已经重修,行洪安全得以保障,当前需要对岸线进行生态修复,湿地淤积的泥沙亟待清理。

第五章 项目建设内容


5.1 监测监控设备维护和设备购置

为较好地开展公园监测、巡护,管理处于2017年、2018年分别购置了监测巡护车1辆、监测巡护快艇1艘、湿地管护船4艘,为保障这些巡护车、船的正常运营,需要进行必要的保养维护、购买必需的油料等。

5.2 退化湿地恢复

5.2.1 驳岸生态修复

受河水长期冲刷和2019年特大洪灾影响,公园多处河道岸线被破坏,周边的滨水植被破碎,目前的植被覆盖率较低,水土保持与水源涵养的功能明显不足,驳岸生态需要修复,必须加强植被恢复与提质工作。

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乡土植物,对湿地公园受损的驳岸进行恢复与提质,建设规模为7.5千米。配置枫杨、红叶石楠、垂柳、芦苇、香蒲、萍蓬草、荇菜、苦草、菹草、眼子菜等,构建"水生-湿生-陆生"自然过渡景观。形成良好的滨水风景林带,构建鱼类、鸟类等生物觅食、栖息的优良场所。

5.2.2 退耕还湿项目恢复

2018年,公园实施了衡山县退耕还林还湿项目,面积20.7公顷,因为2019年7月洪灾造成了很大的破坏,需要进行恢复重建。计划通过本项目恢复退耕还湿面积3.0公顷,项目以生物工程技术为主,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法,合理种植荷花、香蒲、黄菖蒲、花叶美人蕉等水生植物和柳树、樱花、杜英、紫薇、红叶石楠等木本植物,达到对农业面源污染水体进行净化并兼顾提升景观效果的目的。

5.2.3 外来入侵物种清理

衡山萱洲国家湿地公园属于河流湿地生态系统,包括湘江干流和4条湘江一级支流,流域面积较大。遇大雨等天气,河流上游及周边居民区、农田会有大量"水葫芦"等外来入侵物种被冲刷进入湿地公园水面,为维护湿地生态环境,需雇请劳力进行人工打捞、收集、清运。2020年,该项目实施4.0公顷,对龙荫港、黄泥港、大源江、糖铺港的外来入侵物种进行清理。

5.3 湿地生态监测

根据《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监测技术指南》、《湖南衡山萱洲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监测方案》等技术规程,组织专业技术队伍,对公园湿地生态情况进行监测调查。

5.3.1野生植物监测

调查湿地公园区域内植物资源、分布、动态变化情况,全面掌握湿地公园本底植物资源情况。

5.3.2 野生动物监测

通过建立固定监测断面、监测样地、样带,开展动物数量、种群及资源变化动态监测,全面掌握湿地本底动物资源情况,为湿地动物资源保护提供基础数据。

5.3.3 人为活动及自然灾害监测

监测湿地公园内和周边社区生产活动、洪涝灾害等自然灾害对湿地公园产生的影响。

5.3.4生态环境监测

在湿地公园内建立固定水质、水量、气候、空气等因子的观测站点,定时、定点监测。

监测依据:《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监测指南》、

5.3.5 监测成果

提交《湖南衡山萱洲国家湿地公园2020年湿地生态监测报告》。

5.4 聘请管护人员及培训

湖南衡山萱洲国家湿地公园总面积达2849.8 公顷,周边环境复杂,湿地保护任务巨大,计划在公园已经组建湿地及其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队伍的基础上,采用劳务承包方式,在当地聘请8名湿地巡护员进行湿地管护,定时定点对湿地公园进行巡查,发现、处理破坏湿地行为、维护湿地环境卫生、宣传湿地保护法规政策,以加强湿地管护力度。

第六章 投资概算


6.1 概算依据

本项目的资金概算是在进行广泛的物价和费用调查的基础上,参照国内类似工程的费用水平,并考虑衡山县现行的物价水平,以及建设条件对工程投资带来的影响因素等综合分析进行概算的。

6.2 概算范围

本次投资概算范围包括湖南衡山萱洲国家湿地公园监测监控设备维护和设备购置、退化湿地恢复工程和聘请管护人员及培训等3类工程的设施设备维护费、购置费、建(构)筑物材料费、土建工程费、安装工程费及其其他费用。

6.3 投资概算

经概算,2018年度湖南衡山萱洲国家湿地公园中央财政湿地保护与恢复补助资金项目共需资金50.0万元,其中监测监控设备维护和设备购置5万元、退化湿地恢复工程30万元、湿地生态监测5万元、聘请临时管护人员所需劳务补助10万元。(各项目工程建设内容、规模、单价等详见《湖南衡山萱洲国家湿地公园2020年度中央财政湿地保护与恢复补助资金项目投资概算表》

第七章 绩效目标

7.1 数量指标

监测巡护车、巡护船运行维护1项、驳岸生态修复7.5千米、退耕还湿3.0公顷、外来有害生物防控4公顷、2020年公园湿地生态监测1项、聘用临时管护人员8人。

7.2 质量指标

通过项目的实施,项目区有效监测率≥90%、项目规划范围的栽植苗木成活率≥85%、通过退耕还湿,项目区水质和湿地生态得到好转,各项成效指标通过检查验收,水质达到地表水等级三级、公园范围内外来有害生物控制成灾率为0、2020年底提交公园年度生态监测报告1项、通过湿地管护人员的工作,湿地生态得到常态化管护,项目区有效管护率≥90%。

7.3 成本指标

监测巡护车、巡护船运行维护1项,5万元;

驳岸生态修复7.5千米,单价2万元/千米;

退耕还湿3公顷,单价3万元/公顷;

外来有害生物防控4公顷,单价1.5万元/公顷;

2020年公园湿地生态监测1项,5万元;

聘用临时管护人员8人,1.25万元/人。

7.4 效益指标

(1)提高民众爱护湿地、保护湿地意识有一定提高

(2)湿地生物多样性有一定恢复

(3)湿地项目区生态效益是否可持续

(4)湿地公园辖区及周边群众满意度达到80%以上。

第八章 项目组织管理与保障措施

8.1 组织机构

根据中共衡阳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衡编办[2015]47号)文件,以及中共衡山县委文件(山发[2015]3号),衡山县机构编制委员会以山编字[2015]10号文件,设立湖南衡山萱洲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为衡山县政府直属正科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人员编制25人。2016年4月,管理处正式挂牌成立,目前管理处班子配备到位,有在编在岗工作人员10名,可以确保项目严格按规定实施。

8.2资金管理

项目建设年度计划及项目资金经审批后,应编制好资金年度使用计划,设立专门帐户,实行专款专用,统一管理,充分发挥投资效益。资金管理要严格遵守国家有关的财务管理法律和法规,制定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工程建设采用报账制,验收合格后方可报账付款。在资金使用过程中,严格执行《林业部门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实施办法》,强化资金管理,严格履行审计制度,接受上级审计、财政部门的审计监督。

8.3 计划管理

计划管理是对项目建设进度、监测评价、资金使用等工作计划的全面监督与管理。年度实施计划包括各建设内容的生产规模、物资采购、设备安装调试、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工程建设、科研项目的开展等。项目实施单位提出年度计划后,报请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并严格按照年度计划实施。

8.4 工程管理

项目获得批准后,应该按照国家重点建设项目进行管理,法人代表为本项目的行政领导责任人。项目设计和施工要实行招投标制,引入工程监理制,强化工程的全过程监管。项目规划设计应由严格按照国家、省有关技术规程开展工作。

8.5 物资管理

项目物资按照设计要求,采用招投标、直接签订合同等方式进行采购。本项目涉及物资较多,管理部门应有专门物资管理人员,并明确物资管理责任。物资到站后,应及时入库,妥善保管。

8.6 信息管理

本项目以保护与恢复湿地生态系统为目的,项目建成运行后,应建立有效的信息管理系统,对生产、科技等信息进行动态管理。采集和汇总有关政策文件、技术规程规范,建立资料档案、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数据档案、病虫害监测与防治基础数据档案,以及各种报表、图片、标本、项目进度、资金使用及科技等信息档案,并进行系统分析、总结工作,为项目的长期管理提供基础和高效服务。

8.7 科技管理

组织、安排项目科研课题、组织课题组,布设生态监测站和确定科研监测项目,建立衡山萱洲国家湿地公园湿地基本资料数据库,编制项目区湿地保护与恢复的发展规划,组织研究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方案,负责保护管理、科技档案、信息资料的管理和科技咨询与科普宣传。

第九章 成效分析

9.1 生态效益

9.1.1 建设良好的湿地生态系统,有效保障区域生态安全

萱洲湿地公园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的建设,从流域综合管理的角度出发,通过采取一系列的生态措施,保护和构建良好的河流湿地生态系统,保育周边水源涵养森林生态系统和河岸防护系统,打造结构完整、功能协同的湿地—森林复合生态系统,减少进入湿地公园的外源污染和泥沙,构建湿地公园良好的生态系统结构,提高其生态功能和自我维持功能,提高湿地公园水质和生物多样性,从而保障区域生态安全。

9.1.2 增加蓄水能力,有效保障衡山县城市饮用水源和下游长株潭地区用水安全

湿地公园是衡山县县城居民饮用水水源,也是下游地区主要的农业灌溉水源及长株潭地区的饮用水源,是区域重要的生命支撑系统和生态屏障。该项目通过河道清理及森林植被改良等恢复工程建设,有效保护萱洲湿地水源水质,从而有效保障了衡山县城饮用水源和下游饮用灌溉水源的安全。

9.1.3有效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该项目建设通过采取一定的生态保护和恢复工程措施,一方面将提高现有生物栖息地的质量,从而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另一方面,扩大了生物栖息地的数量和面积,并适当引进培育乡土物种,进一步丰富区域的生物多样性,构建完善的生态链和生态网络,能够有效保护和恢复区域生物多样性。通过水禽栖息地恢复和修复,湿地植物恢复的建设,可以优化湿地类型,增加湿地面积,直接增加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同时,生态系统质量的提高也增加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9.2社会效益

9.2.1 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爱护湿地、保护湿地的意识

该项目建设,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相结合的科普宣教活动,加大了对萱洲湿地的保护和宣传力度,增强了社区居民爱护湿地、保护湿地的意识,丰富和提升了湿地生态文化的内涵和层次,使保护湿地和环境成为每一个人的自觉行为和光荣职责。

9.2.2有利于形成湿地文化氛围,构建和谐新农村

通过在萱洲湿地公园开展湿地保护与恢复项目,在公园及周边区域形成比较浓厚的湿地文化氛围,有效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提高社区居民生态环境保护与湿地保护意识,对衡山县、衡东县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9.3经济效益

该项目是生态建设基础性工程,项目的实施不以赢利为目的,其经济效益主要通过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体现出来。

首先,该项目建设,引导项目区湿地保护、利用走上合理、协调的轨道,实现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一体化。在保护湿地独特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湿地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等,发展生态旅游等特色产业,将对当地群众的脱贫致富,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以及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其次,良好的湿地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使湿地公园成为一处极具旅游吸引力的观光、度假、游览之地。项目实施后,通过开展生态旅游,发展第三产业,可以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为当地居民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收入来源。再次,该项目建设,丰富了湿地生物多样性,有效保护了野生动植物资源及栖息地环境,使野生动植物尤其是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得到恢复和发展。最后,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降解环境污染等方面带来的间接经济效益是巨大的。


附件:

1、湖南衡山萱洲国家湿地公园2020年度中央财政湿地保护与恢复补助资金项目投资概算表

2、2020年湖南衡山萱洲国家湿地公园中央财政湿地保护与恢复补助资金项目布局图

湖南衡山萱洲国家湿地公园2020年度

中央财政湿地保护与恢复补助资金项目投资概算表






单位:万元

序号

建设内容

单位

数量

单价

投资额

备注

 

合计

 

 

 

50

 

监测监控设备维护和设备购置

 

 

 

5

 

1

监测巡护车运行维护

1

2.0

2

 

2

监测巡护船运行维护

1

3.0

3









退化湿地恢复




30


1

驳岸生态修复

千米

7.5

2.0

15


2

退耕还湿

公顷

3

3.0

9


3

外来入侵物种清理

公顷

4

1.5

6









湿地生态监测

 

 

 

5

 

1

湿地生态监测

1

5.0

5.0









聘请临时管护人员所需劳务补助

 

 

 

10

 

1

聘用临时管护人员

8

1.25

10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