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政府直属事业机构 > 衡山萱洲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规划计划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林业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管理处认真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根据“全面保护、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以推动湿地公园建设与管理为主线,以加强湿地生态保护与恢复为目标,认真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现将今年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围绕“一个中心”,打好攻坚战
管理处主动融入全县“一盘棋”,攻坚克难,喜迎第三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
1.湿地保护和修复重点项目建设
萱洲国家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和修复项目作为我县2023-2024年度重点项目,管理处党组高度重视,将项目推进和建设作为管理处2024年度重点事项,对项目进行分片区管理推进。上半年,鉴于国家自然保护地优化整合预案未能及时批复,项目原设计中大源渡延伸片区施工区域还不在湿地公园范围,部分地段落在耕地上等方面因素,在县政府主要领导组织专题会议研究后,对项目施工设计图的部分内容按程序进行了变更设计。截止至2024年12月,项目已顺利完成生物多样性评价报告、重大项目变更手续等,已完成总投资1841万元,其中永和片区累计完成工程量69.72%,萱洲片区累计完成工程量54.31%。
2.3A级国家景区创建
为发挥公园湿地自然风景优美、生物多样性丰富、科普宣教场馆完备等优势,落实市委“制造立市,文旅兴城”发展战略,根据国家景区创建工作要求,在县文旅广体局的指导下,依托萱洲国家湿地公园湿地保护与修复项目积极开展3A级国家景区创建工作。《景区质量等级申请评定报告书》已上报,萱洲片区已完成河道疏浚清淤、休闲观光步道约1400米,景区标识系统排版内容已确定,正在等待制作和安装。
3.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编制
管理处遵循依法依规、保护优先、科学利用、系统谋划等原则,充分考虑未来需求,召开了总体规划编制部署会,确保湿地公园空间规划与文旅等产业的有机融合。管理处各部门通力合作,目前已完成招投标工作,并签订了规划编制项目合同,更好地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汇聚力量。
(二)抓实“三条主线”,湿地保护工作取得新成效
管理处始终抓牢“生态保护、科研监测、科普宣教”这三条主线,开展各项工作。2024年,市政协、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相关领导多次就湿地公园“湿地保护与利用工作”开展调研,对管理处湿地保护与利用工作予以充分肯定。
1.生态保护体系逐渐完善
一是加强巡护监管,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为保障湿地生态环境的安全,聘请8名巡护人员对湿地公园进行日常巡护和管理。年初签订巡护合同,规范巡护人员路线及责任范围,设立考核制度,及时发现和解决湿地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效的防止各种违法行为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
二是加强衡山生态联勤警务站联合执法,形成整治合力。发挥生态联勤警务站作用,强化日常巡查保护力度。联合县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局衡山分局、县水利局、衡东以及衡山两县森林公安对辖区范围内的非法电鱼、锚鱼、向河流内倾倒白色垃圾等行为开展联合执法26次,处罚人次43人。形成了多方参与、协同推进的湿地保护合作新格局。
三是认真落实自然保护地监督管理,维护湿地生态。管理处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国家级自然公园管理办法》(试行)等法律法规精神。针对在湿地公园红线范围内实施的湘投国际衡东大浦燃气发电工程、大源渡水电站-湛佳塘T接店门变电站110千伏线路工程、龙荫港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龙荫港水闸除险加固工程、能仁港山洪沟防治工程等项目,我管理处主动服务,协助其至省级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办理了相关手续,确保项目实施的合法合规。
四是持续推进环境治理,守护生态底线。为确保大源江、龙荫港、黄泥港、糖铺港等外来有害生物以及白色垃圾的防控,结合项目建设,组织专人多次进行打捞清理,投入河道保洁资金约35万元。确保了湿地水质明显改 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为湿地生物多样性提供了更好的生存环境。
2.科研监测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是鸟类监测成果再创新高。依托湿地公园省级候鸟监测保护站,结合日常监测,2024年新发现记录鸟类7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脸琵鹭1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鹇、大杓鹬2种,三有保护动物琵嘴鸭、长嘴剑鸻、灰雁、白眼潜鸭4种。目前湿地公园监测到的鸟类总数由试点建设时的85种增加到161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5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24种)。监测到的鸟类种群有所增加,数量提升明显、部分种群数量有明显增加。自2016年到现在,已经连续9年监测到中华秋沙鸭,数量由原来最多的时候7只增加到今年11月的12只。与此同时收集了大量的图片视频资料,为萱洲国家湿地公园的鸟类监测和资源保护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二是鱼类监测取得新成绩。今年开始强化水域生态监测,依托湿地保护与修复项目,开展湿地鱼类资源监测,实时监测水域生态情况。2024年底监测调查结果显示,湿地区共监测到鱼类58种,湿地生态功能基本完整,具备黄尾鲴、青尾鲴,青、草、鲢、鳙四大家鱼生长条件。
三是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按照监测要求对区域内的湘江主干流以及龙荫港、黄泥港、大源江3条一级支流,采取上下游定点采样监测,对9个点共采样4次。监测结果显示,湘江主干流水质常年保持在地表水Ⅲ类标准,特殊时段达到Ⅱ类,3条一级支流水质总体为Ⅲ类标准。
四是外来有害生物得到基本控制。根据日常监测,目前湿地公园内外来有害生物主要有福寿螺、水葫芦、大藻、喜旱莲子草等,通过联合、专项整治打捞以及聘请巡护员日常打捞的方式水葫芦、大藻、生活垃圾已得到基本控制和改善。
3.科普宣教活动丰富多彩
一是主题宣传形式多样化。通过悬桂横幅、开展主题宣传活动、湿地日进社区、宣传车、多媒体宣传等多种方式,开展了一系列宣教活动。2月2日,在萱洲镇贺家山社区举行“世界湿地日”主题宣传活动;4月8日,2024年衡阳市“爱鸟周”教育宣传活动启动仪式在萱洲国家湿地公园举行;5月30日,配合开展衡山县2024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活动。
二是湿地知识进校园常态化。为引导广大中小学生从小树立生态环保意识,达到认识湿地,爱护湿地的目的。2024年4月22日,联合永和乡宝米小学开展了乡村学校为爱夜读活动;2024年“爱鸟周”科普教育活动中,成功举办了以“湿地 森林 鸟”为主题的全县中小学生征文及绘画比赛,共收到征文作品77件,绘画作品103件。
三是宣传载体多元化。充分发挥现有宣教场所的湿地科普宣教作用,为广大群众和外来游客普及湿地知识,提高社会公众认识湿地、保护湿地的意识,并为我县中小学生开展湿地科普教育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平台;与县融媒体中心签订合作协议,向公众普及湿地保护科普知识,加强群众科普意识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截止至12月6日,萱洲国家湿地公园被国家、省、市、县主流媒体报道59次;衡山萱洲国家湿地公园微信公众号共发布图文信息26条;在《湿地中国》发文15篇。联合县融媒体制作“湿地寻保”系列专题视频,目前已经拍摄4期。
(三)优化“两大支撑”,干部作风转变提升
一是强化队伍支撑。加强意识形态学习。以支部集中组织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组织开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精神等,确保理论知识入心入脑。自主参加业务培训。全年共组织党员和干部参加全省培训班4次。积极开展学习交流。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和管理处干部一行10人赴永州、郴州开展国家湿地公园保护与管理考察交流学习活动。通过一系列的学习交流,管理处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得到了较大提升,同时也充分调动了干部职工的学习主动性。
二是细化制度支撑。更新完善了管理处机关管理制度、微信工作群管理制度,制定了劳务派遣人员考核方案,层层落实责任,定岗定人定责,倒逼全体干部职工作风转变,切实增强责任意识、风险意识和廉洁意识。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湿地公园湿地保护与修复项目项目资金拨付严重滞后。项目中央预算内投资为3871万元,资金已于2022年10月下达至我县财政,项目从2023年11月23号开工至今已完成项目产价超1800万元,而现至今财政仅拨付工程款731万元。项目建设时间紧、任务重,项目工程进度款拨付滞后,严重影响了项目顺利推进。
二是湿地公园湿地保护管理财政资金保障不足。湿地公园面积大,日常巡护、管理、保洁及设施设备维护均需要持续的财政资金投入,由于缺乏上级财政资金支持,县财政资金困难,资金到位不及时,影响了湿地公园保护管理工作的成效和质量。
三是管理处人员配备不齐。根据三定方案,管理处核定编制人员为25人,目前实际在编人员为15人,人员配备不足。2023-2024年度管理处均积极报名希望通过事业单位公开考试和县急需紧缺人才引进招聘人员,但均未获得上级部门批准。管理处目前技术人员力量与新时期国家级自然公园管理要求还存在差距。
三、下一步打算
(一)加快推进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和修复重点项目建设
倒排工期表,实行项目分片区网格化管理,一名班子成员加一名股室负责人负责一个片区,深入项目一线,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出现的问题;加强对项目的日常监管,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督促施工单位加大人员和机械力量,加快项目进度,力争2025年6月项目全部完工。
(二)进一步充实人员力量,扎实做好湿地公园日常保护管理工作
加强与政府领导的汇报及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对接,积极争取通过多种途径引进专业人员,同时加强在岗人员学习和培训,进一步充实技术力量,提高管理能力和水平。对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加强部门联动,联合渔政、公安、水利、林业、环保等部门加大违规捕鱼、电鱼和违规占用湿地建设活动的打击力度;完成上级部门交办的疑似违规图斑核查工作;做好日常生态监测,按时保质完成2024-2025年度全省冬候鸟同步监测工作;全力争取在全省自然保护地质量评估管理取得优秀成绩。
(三)扎实开展科普宣教工作
常态化开展湿地知识进校园、进社区系列活动,发挥湿地自然学校的作用;完善基础设施,对湿地公园科普宣教中心进行提质改造,更换(新)有关宣传内容;利用节会开展宣教活动开创新思路、获得新成效;借助3a景区创建这一契机,开展湿地研学。
(四)创建3A级景区
积极与文旅部门对接,对照3A级景区创建细则,按照时间节点,对标对表,按质量完成创建实施内容,让湿地公园成为人民群众共享的绿意空间。
(五)科学编制新一轮湿地公园总体规划
加强与财政、林业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对接,落实好工作专项经费,加强与各部门联系沟通,成立专班,力争2025年完成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并成功通过国家验收。
(六)扎实落实各项上级项目
2024年底已成功申报衡山县鸟类保护与监测监管项目,目前,正在申报2025年湖南省省级财政湿地保护修复项目。计划2025年,在永和乡宝米洲新建一个鸟类观测站,建设完善的监测监控设施,开展野生动物监测巡护与救助工作。下一步,管理处在落实好现有项目的同时,继续争资跑项,加强湿地公园建设与管理,绘就生态美丽画卷。
(七)保质保量完成其他工作
根据县委、县政府的要求,认真完成党建、意识形态、森林防灭火、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访维稳、文明建设、机要保密等工作,为我县经济平稳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生态宜居宜人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