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果镇2023年粮食生产工作方案


根据县委、县政府工作会议精神,各级党委政府要扛稳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这条底线,粮食安全实行党政同责,年年要抓紧,要稳住粮食播种面积,稳定粮食产量,“端牢一碗中国饭”。为认真贯彻落实以上指示精神,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和部署,全力抓好我镇粮食生产工作,特制定以下方案。

一、总体思路

按照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农村工作会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毫不放松粮食生产,以“稳”字当头,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加快粮食生产绿色高质量发展。实现全镇粮食生产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稳住农业基本盘,守住保障全镇粮食安全底线,为我镇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有力支撑。

二、工作目标

坚守全国产粮大县地位,稳定粮食播种面积4.4万亩以上,早稻种植面积3.84万亩以上,早稻集中育秧可插大田3.62万亩以上。坚决杜绝耕地常年抛荒现象,防止耕地“非粮化”、禁止耕地“非农化”。

三、工作重点

(一)抓好早稻集中育秧,稳定粮食生产面积

稳面积增产量关键在于稳早稻,稳早稻关键在于集中育秧。各村(社区)要着力抓好早稻集中育秧这一关键环节,集中力量做好今年早稻集中育秧工作。要把镇政府确定的集中育秧面积分解落实到村、到组、到育秧主体;在新型经营主体发展较快的地方,积极引导发展专业化集中育秧,在满足自己早稻用秧的同时,重点为周边散户提供商品化育秧服务;在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滞后的地方,充分发挥乡村组织动员作用,实行以村组为单元的集中育秧或育秧能手开展的集中育秧,利用机械化育秧工厂、大棚育秧,控制“双改单”,减少一季稻“插花”,有效遏制耕地抛荒,防止耕地“非粮化”、禁止耕地“非农化”。镇政府调配好种子,同时加强技术指导服务,及时协调解决集中育秧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高质量完成早稻集中育秧任务。

(二)抓好绍庄、新庄粮食监测村粮食生产工作,引导规模种植户,扩大双季稻种植面积

1、各村(社区)要认真落实粮食监测村双季稻生产任务,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发展双稻生产。各村组务必高度重视,及早谋划、及早落实,确保监测点双季稻覆盖率100%,监测村双季稻覆盖率80%。

2、各村(社区)要认真组织和引导规模种植户,扩大双季稻种植面积。流转面积30-50亩(含50亩)的种植大户,确保双季稻种植面积达90%以上;流转面积50-100亩(含100亩)的种植大户,确保双季稻种植面积达80%;流转面积100-500亩(含500亩)的种植大户,确保双季稻种植面积达70%以上;流转面积50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确保双季稻种植面积达60%以上;流转面积80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确保双季稻种植面积加再生稻种植面积达60%以上。早稻面积未达标的种植大户,不纳入2023年度省、市、县评选评优评奖范围,双季稻种植面积少于30亩的不享受适度规模补贴。

(三)强化办点示范,实施“县乡村”三级双季稻办点示范工程

以“稳”水稻为核心,在全镇水稻生产功能区,重点建设万亩生产示范基地(岳北村、绍庄村、楚南桥社区、紫楼村、湘铺村、延兴村、五一村、棠兴村),创建“县乡村”三级示范片。做到示范到村,以点带面、规模户带动散户,全面提升双季稻种植面积和水平。

3、乡镇党政负责人在19个村(社区)创建1个千、百亩双季稻示范片;每个示范片辐射带动双季稻大面积种植。

(四)强力推进粮食产业协同创新工作,稳步推进粮食生产绿色高质量发展

推动“产、供、销、加、服”高度融合,实施“一村一品”、“六统一”生产模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粮食生产经济效益,确保粮食生产稳面增产、提质增效。

1、做优做强衡山湘米产业,大力发展优质稻。

(1)着眼打造衡山优质大米工程,大力推广水稻优质低镉品种。早稻重点推广优质品种,中稻、一季晚稻和双季晚稻推广米质达到国标一级的常规优质稻品种和米质达到国标二级以上的杂交优质稻品种。

(2)大力发展粮食订单生产。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采取土地入股、股份合作、订单生产、共建基地等方式,有序推进“一村一品”工作,建立“企业+订单农业+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土地入股+基地”等利益联结模式,通过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优质优价收购、精准精细深加工,带动家庭农场、合作社、种粮大户和小农户走联合合作经营路子,力争全镇通过订单生产创建品种优、技术优、管理优、品质优、价格优“五优”水稻基地16万亩。

3、做好品种示范和品比工作,为我镇水稻品种选优配强提供依据。开展早稻、再生稻和晚稻品种展示和推广示范,为来年大面积推广提供可行性示范经验,同时筛选5-6个品质优、产量稳、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水稻品种,作为下年度主推品种。

5、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做好高效种养模式示范推广。

(五)遏制耕地抛荒,禁止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加强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

1、遏制耕地抛荒禁止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各村(社区)要加强耕地抛荒复耕复种台帐,防止耕地再次抛荒,对抛荒治理不力相关单位及责任人,严格实行责任追究,要把禁止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工作落实到人,压实责任,做到事有人管,责有人担。

2、明确耕地利用优先序。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和用途管制,严格控制耕地转为林地、园地等其他类型农用地。永久基本农田是依法划定的优质耕地,要重点用于发展粮食生产,特别是保障稻谷等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一般耕地应主要用于粮食和棉、油、糖、蔬菜等农产品及饲草饲料生产。耕地在优先满足粮食和食用农产品生产基础上,适度用于非食用农产品生产,对市场明显过剩的非食用农产品,要加以引导,防止无序发展。

3、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监管。把粮食生产功能区落实到地块,引导作物一年两熟以上的粮食生产功能区至少生产一季粮食,种植非粮作物的要在一季后能够恢复粮食生产。不得擅自调整粮食生产功能区,不得违规在粮食生产功能区内建设种植和养殖设施,不得违规将粮食生产功能区纳入退耕还林还草范围,不得在粮食生产功能区内超标准建设农田林网,确保我镇4.4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发挥其粮食生产功能。

4、大力发展绿肥生产。绿肥是培肥地力、改良土壤、增加土壤有机质重要举措,我镇岳北村和绍庄村是全镇绿肥生产示范村,紫云英种植基础好。

5、做好耕地质量保护和安全利用工作,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通过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冬种绿肥,实现农业生产投入品减量化;通过秸秆资源化综合利用实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通过实施农业投入品固体废弃物收集,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促进农业生产生态化发展。开展重金属污染耕地治理,安全利用区通过采用种植低镉品种、优化水分管理、喷施叶面阻隔剂等方式,降低农作物对镉的吸收,从而实现农产品重金属含量降低的目标。严格管控区严禁种植水稻,因地制宜可选择种植玉米、大豆、高梁、红薯、花生、油菜等作物。要设立专项资金,组织专业机构,探索降低我县土壤镉含量的有效途径,逐步提升耕地质量,降低稻谷镉的含量,提升稻谷品质。

(六)做好秋冬农业生产工作

秋冬农业是农业生产重要一季,抓好秋冬农业生产,做好双季稻种植规划,事关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事关地力培肥、农业生态环境优化,事关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事关全年粮食生产目标任务完成,各村(社区)要予以高度重视。

(七)加大力度培育粮食新型经营主体

1、着力培育粮食新型经营主体及社会化服务体系。进一步推动农村土地向种粮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集中流转,在抓好现有经营主体转型升级基础上,每个村(社区)要新发展以粮食生产为主,种粮面积30亩以上的家庭农场3户以上和合作社组织(或龙头企业)1家以上。鼓励农机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和其他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开展农机合作、农机共享,积极开展育插秧、病虫害统防统治、稻谷收储烘干等机械化生产薄弱环节的社会化服务。探索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机制,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周边小农户提供全程或菜单式社会化服务。

2、加大对种粮大户等粮食生产新型经营主体扶持力度。一是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促进土地经营权向种田能手流转,扩大粮食生产经营规模。二是设立粮食生产奖补专项资金,对县内标杆型种粮大户、示范型种粮大户、示范家庭农场和订单农业示范企业实施奖补。三是建立风险机制,对所有种粮大户实行投保补贴。四是技术帮扶,全镇100亩以上种粮大户,县农业农村局派出技术骨干实行结对服务,做到技术培训指导及时精准。

(八)强化宣传和技术指导服务

大力宣传支持双季稻生产、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规模经营补贴、稻谷补贴、农机补贴、政策性保险和粮食收购政策等系列惠农政策措施,使之及早家喻户晓,最大限度发挥政策激励效应。充分发挥各类信息服务平台作用,畅通农业信息服务传输渠道,第一时间向农民发布提供涉农政策、技术服务、农资市场、农产品价格、金融信贷等方面的信息。加强农情调度,及时掌握农民种植意向和春耕备耕动态,组织做好农资调剂补缺工作,加大农资执法检查力度,让广大农户用上放心农资。做好重大病虫害防控,加强监测预警,及时发布病虫情况信息,力争早发现、早预警、早防治。搞好机手作业技能培训,指导机手提前做好农机具的保养、调试和检修。扎实做好早稻集中育秧的生产指导服务,严格落实“一点两人”(一个示范点安排一名行政负责人和一名技术负责人)制度。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推动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白果镇成立粮食生产工作领导小组,其成员名单如下:

  长:李春林  

副组长:彭建洪  张新文

成  员:廖文安  肖文新  胡海龙  赵文辉  肖冬梅

下设办公室,由廖文安任办公室主任。

负责全镇粮食生产工作组织领导、统筹协调、督查调度、指导服务、上传下达、考核奖惩等工作。

各村(社区)要成立专班,安排专人专抓,做到村(社区)书记亲自研究部署,靠前指挥,加强协调,推动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帮助乡镇、粮食经营主体和农民群众解决生产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确保双季稻生产顺利开展。

(二)加大政策支持

加大粮食生产政策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国家、省和市、县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各村(社区)要落实国家、省、市、县发展粮食生产相关支持政策,重点实施好3.6万亩早稻集中育秧、集中育秧机插机抛作业项目和县乡村三级办点示范工程。重点支持双季稻发展。各村(社区)要将双季稻复种指数作为粮食新型经营主体等农业专项扶持的重要指标。

(三)严格督查考核

粮食生产工作已纳入镇政府真抓实干激励表彰工作,也将粮食生产工作纳入全镇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考核问效。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