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
“十二五”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承上启下的重要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理清“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对我镇加快迈向小康社会和现代化进程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十一五”期间,我镇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全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国民经济实现快速健康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一)工业经济发展迅速。2006年——2009年,我镇GDP年递增率14%,2009年,我镇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采取有力措施帮助企业克服困难,全镇工业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初步计算,2010年元月到6月份,全镇57家工矿加工企业共完成销售收入337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8%;实交税费66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实现利润664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
(二)强势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城镇化明显加快。“十一五”期间,我镇加快实施乡村通畅工程,截至2009年,已完成通车里程35.4公里,是全县实施通畅工程计划最多,通车里程最长的乡镇。积极稳妥化解征地纠纷,攻坚破难,大力支持泗东线公路和潭衡西线的建设。充分利用潭衡西线互通口的有利条件,完成了2010—2020年东湖镇小城镇建设规划的修编工作,新的东湖镇城镇规划以潭衡西引线工程和南马线改造工程为框架展开,为东湖小城镇扩容提质,打造工业强镇和旅游名镇打下良好基础。投资规模600万元,日供水量2000吨的东湖水厂有望在2010年底建成,小水电代燃料项目已完成立项论证工作,已进入省水利厅项目笼子。
(三)农业农村经济稳步推进。狠抓粮食生产,积极开展抛荒专项治理,大力提倡种植双季稻,全面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发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
(四)社会各项事业齐步发展。创新计生层级动态管理责任制,建好了计生服务大楼,人口与计生工作更具人性化。广泛开展“平安村”、“平安东湖”、“民主法治村”等创建活动,群防群控,扎实工作,无进省进京上访事件和民转刑案件,无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平安东湖”创建取得明显成效。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95%。村民自治稳步推进,村级民主政治得到健康发展。社会群团组织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存在的主要问题:经济总量不够大,核心竞争力不强;固定资产投资不足,招商引资规模小,短期内对经济发展拉动作用不明显;农业产业结构不够合理,新农村建设还有很多问题急需解决;社会保障体系仍需完善,部分群众生产生活仍然困难;转变群众发展观念措施办法不多,投资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任务繁重,维稳工作还要继续加强。
二、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及重点工作措施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全面落实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富民强镇、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为目标,抢抓机遇,狠抓落实,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加快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加快城镇化建设,努力把东湖建设成为一个经济繁荣,人民富裕,平安和谐的新型城镇。
(二)奋斗目标及任务
1、全镇GDP达到9亿元,年均增长12%以上。
2、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到8亿元,年均增长13%;
3、对县级财政贡献率达到9901万元,年均增长20%;
4、工业总产值达到6.7亿元,年均增长18%;
5、农业总产值达到1.3亿,年均增长4%;
6、第三产业总产值达到1亿元,年均增长12%;
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000元,年均增长11%;
8、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100%,万元GDP能耗累计达到15%;
9、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口覆盖率达到100%;
10、人口自然增长率8‰以内;
11、农民对村政务公开满意度达到100%。
(三)重点工作措施
1、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面推进项目建设。全力抓好资源精深加工,努力做大工业经济规模,提升工业经济质量,重点是加大矿产资源整合力度,限制原矿开采,逐步提高矿产品精深加工再整个工业经济中的比重,加大环保整治力度,淘汰污染严重,附加值低的粗放型加工企业,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扶植和培养一批具有发展后劲、市场竞争力强的企业上规模,上台阶。努力做好环山观光休闲旅游生态农业建设这篇文章,建设好日处理污水1万吨的东湖(马迹)污水处理厂,规划东湖瓷泥钠长石开采矿区生态恢复工程,大力配合环保部门治理南河流域污染,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贯穿到推进各项事业始终,积极落实节能减排任务。抓好东湖工业园的建设,以矿产品精深加工和物流为主要产业,打造一个年产值过5亿元,年创税收过500万元的工业园区;加强循环经济建设,利用现有水力资源优势,利用小水电代燃料项目建设,改造现有设备,提升全镇水力发电规模,使全镇小水电发电规模在现有基础上翻一番。
2、全面发展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十二五”期间,我镇将优化传统农业结构,加大品种改造力度,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和以农田水利建设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所有行政村的村级水泥路硬化建设和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加快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山塘清淤和小微型水利工程,增强设施灌溉能力和御灾能力;以我镇现有的阳泰农业合作社为依托,全力抓好畜牧业生产,力争每年新增合作社2—3个。大力发展村务经济,进一步化解农村集体不良债务。按照“自愿、依法、有偿、规范”的原则,建立完善土地流转,实行适度规模经营。
3、以强化发展为手段,加快推进特色城镇化建设。“十二五”期间,根据我镇2009年-2020年东湖镇城镇建设规划,将以东湖镇城镇为中心,以杉木桥开发区为连接点,以泗东公路为纽带,形成“两点一线”的总体布局。以潭衡西线东湖互通口为基础,推进东湖小城镇的扩容提质,结合城镇建设搞好国土开发,完成南马线道路改造的立项工作。发展集商住、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休闲农业观光项目;利用潭衡西引线工程,积极建设好东湖物流中心,提升东湖经济外向度,吸引外商投资;继续完善现有的农村农贸市场基础建设,积极组织开展文明诚信守法经商服务活动,加快向县内一流镇级市场方向迈进,使第三产业真正成为东湖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4、统筹社会发展事业,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巩固和发展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假设,稳定低生育水平,符合政策计划生育率达90%以上,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善民生。今后5年,我镇农村五保集中供养模式将基本形成,农村低保做到“应保尽保”,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将稳步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全力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信访大调解、大接访”制度,让群众知道,只有稳定的社会环境,经济才能稳定发展,农民收入才能增加。建立和健全应急机制,制定应急预案,加大隐患整改力度,严格安全生产规范。加强农村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建设,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积极引导农民移风易俗,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新农村文明程度。
三、对衡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的基本思路的若干意见:
(一)项目带动,加大增量,扩充总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以大项目为抓手,加大投入,以增量投入盘活存量,促进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一要继续实施与国内外知名大企业大集团的战略合作,借势发展。近两年我县与怡宝集团、李宁等大企业大集团的合作项目,已成为我县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十二五”期间要力争有更多的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来衡山投资,有更多大项目落户我县。二要规划建设好新桥东湖马迹工业园区,在产业发展上政府出台导向性政策,合理利用和规范好土地供应机制。
(二)强化管理,提高效率,提升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一要采用系统工程方法,从项目筛选、布局、建设以至达产达效,政府都要全程跟踪服务,确保项目对区域产业的高匹配度和项目的成功率,从源头上保证工业运行质量和效益。二要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工业运行监控体系,加强对工业整体运行适时管控和事前、事中、事后检测分析,保证工业协调有序健康运行。三要深入开展对标活动,推动企业强化管理。四要建立企业管理创新激励机制,引导企业向创新要质量、要效益。
(三)抓住国家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加快崛起规划》机遇,用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促进城镇化。我们认为,实现中部崛起,振兴衡山经济,需要走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三化”融合的发展之路。一要加快工业园区、产业聚集区建设步伐,打造县域经济发展平台。要以园区为依托,突出比较优势,明确主导产业,培育扶持龙头企业,发展特色产业经济,特别要优先扶持农业产业化项目发展,带动农业产业化、带动县域经济发展,实现富民强县。二要结合“三年大变样”工作,统筹规划乡镇城镇化的发展,土地资源集约化管理,加快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