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坡乡福星村贫困现状调查报告

为准确掌握岭坡乡福星村的贫困现状,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扶贫开发工作的有效途径,根据省市县精准扶贫的工作要求,我们认真对福星村贫困现状作了科学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福星村基本情况 

福星村位于岭坡乡最南部,紧靠南岳衡山风景区,是全乡唯一的高寒山区村,距乡人民政府8公里。下辖烟云庵、仙人石、油榨岭、野鹅塘4个村民小组,共有住户70户312人,其中党员10人、贫困户11户48人。全村总面积2.3公顷,现有耕地面积536亩,水田面积256亩、旱土面积280亩,山地面积2100余亩。地少人多,造成传统种养殖业少,外出务工人员多,年人均纯收入仅4500元。

二、福星村致贫原因 

(一)自然灾害时有发生。福星村地处高山高寒地带,自然灾害频发,特别是冰雪和暴风时有发生,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薄弱,经常造成全村大面积楠竹受损,多数村民房屋及基础设施受损,通信网络、村组公路、农田水利设施等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难以及时恢复,农民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二)基础设施较为薄弱。四个组分布于崇山峻岭间,气候恶劣、交通不便、生产落后,部分组虽然通了道路,但由于路况较差、资金短缺、无力养护,导致与外界物质交流和商品交换困难。受地形地貌影响,全村灌溉渠道仅7.3公里,至今仍有3公里未修通。另外,村里仅1个100千伏变压器,高压线2公里、低压线8公里,时常受地形、林木干扰受损,漏电跑电严重,安全隐患大,急需升级改造。

(三)农民收入结构单一。从调查结果显示,全村仅少数农户单纯靠传统种养殖业糊口,绝大多数村民都外出打工增加家庭经济收入,他们参与产业结构调整的能力非常弱,收入渠道狭窄,经济收入增加缓慢。据统计,10%的农户家庭收入靠种植业,10%的农户家庭收入靠养殖业,80%的农户家庭收入靠外出务工。      

(四)农民素质普遍偏低。大多数农民思想观念陈旧,小农思想严重,对怎样脱贫致富不去想、懒思考、怕困难、怕担风险;有些农民想致富,但受地理位置、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制约,又难以找到一条致富门路;农民素质偏低,信息渠道狭隘,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差。总的来说,劳动力文化素质偏低,不仅影响了农业生产经营效益,还影响了外出务工竞争收入较高的非农岗位就业机会。     

(五)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农民生产投入普遍缺乏资金扶持,有些农户连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都无钱购买,有的连耕作牲畜及器械都无力购买,最基本的连栋像样的房屋都没有。尽管近几年,国家对村里给予了部分扶持,但受地理条件、扶贫资金投入较少、到位迟缓等多种因素的制约,还是难以满足贫困户发展生产的需要。   

三、辩证分析扶贫开发优劣势

(一)主要优势为:

1.旅游资源较丰富,旅游产业已初具雏形,适合进一步发展乡村生态旅游;

2.山地面积大,楠竹资源丰富,适合竹木加工业发展;

3.高山气候及良好的空气、水质、土壤,适合发展有机生态农业和休闲养生;

4.水利设施较为完善,水源充足,取之不尽,适合发展传统种养殖业;村组道路交通基本完善,出行便利;

5.有丰富的野生植被及中药材,适合发展旅游、绿化及药材种植加工产业。

   (二)主要问题有:

1.基层党组织凝聚力不强,脱贫致富带动力不够,部分党员思想落后,群众文化素质普遍较低;

2.基础设施滞后,旅游配套设施不完善,成为制约福星村经济和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3.气候条件导致楠竹减产、房屋受损,农作物产量低;

4.旅游产业发展没有形成整体规划,旅游产品品牌打造意识不强;

5.村级集体经济基础薄弱,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

 

 

四、消除贫困对策及建议  

(一)加强领导核心建设,增强扶贫开发带动力。加强对村支两委及群众的正确引导,建立完善以政府为引导、农民是主体的扶贫开发局面,由驻村工作队、乡镇联村干部、村主干落实群众对扶贫工程建设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把尊重贫困户个人意愿与科学指导相结合,引导贫困群众把争取上级扶持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相结合,改变群众固守陈规、等、靠、要等落后思想,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积极参与脱贫扶贫建设。

(二)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地形复杂、交通不便、设施不完善仍是制约贫困山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福星村应抓住岭坡乡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全力打造野莓谷景区为契机,争取更多的计划、项目和资金支持,重点推进景区配套设施、乡村道路硬化、农田水利、农村人畜饮水、农民无房和危旧房改造等建设。   

(三)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努力增加贫困群众经济收入。   要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以效益为核心,重点发展以生态旅游为主的服务产业,优先扶持“一村一品”产业,充分利用发展生态旅游优势,积极实施种养殖、农家乐、苗木、绿化相关产业,最大程度满足贫困户发展产业的资金需求,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四)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产业,增强扶贫开发实力。邻近旅游区的,优先发展农家乐和观赏休闲农业;耕地面积大且灌溉条件较好的,优先发展种养殖业;山地多的可选择发展景观植物苗木基地和养殖业。同时,对现有的野山茶、有机笋、高山牛、高山鸡、土鸡蛋等农副产品进行升级包装和品牌打造;对现有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和中药材进行挖掘与立项。

(五)加大劳务科技培训力度,努力提高贫困群众整体素质。   

在扶贫开发中,要坚持把培训农民、提高素质作为治本之策,着力增强农民的脱贫致富能力。福星村要以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为帮扶重点,落实结对帮扶责任人,针对每户实际情况,制定点对点、一帮一的精准帮扶工作策略。同时,切实加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一是要全面推广农业先进实用技术,为扶贫开发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二是要搞好示范带动,使农民转变观念,掌握技术,增强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三是要加大对外输出务工农民的培训力度,重点开展转岗就业培训、回乡创业培训、产业开发实用技术培训,扩大就业渠道,提高贫困群众的整体素质。

相关阅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