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开展统战工作、发挥统战优势一直是我党寻求多党合作和促进履行政治协商职能的重要举措。统一战线各类组织紧紧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通过忠实履职、奉献社会,将履行职能与国计民生、社会发展、改革开放、民生保障等有机结合,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统战工作作为一项团结各界精英人士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 涉及的深度和广度也在不断增强。
当前,岭坡乡以我县实施“一体两翼”发展战略为契机,充分挖掘本区域旅游资源,全面实施“开发带动、项目支撑、旅游助推、作风保障”四大战略,以成功举办中国衡山—2014(第二届)生态旅游节、提升野莓谷景区辐射带动能力、包装推介衡山丹霞地质公园为抓手,全力打造“生态旅游之乡”。在此过程中,发挥基层统战优势,服务生态旅游经济,助推旅游产业发展就成为一个新课题。
一、辩证看待发展旅游产业的现实性和必要性
由于岭坡乡地小人少,工业基础较为薄弱,仅仅依靠传统的种养殖业提升经济实力明显不足,寻求一条可持续发展和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迫在眉睫。近年来,岭坡乡党委、政府着眼于本区域自然人文景观,充分挖掘有岭坡特色的旅游资源,以生态旅游拉动经济、以景观旅游提升综合实力和对外影响力。
(一)区域狭小,但区位优势明显。岭坡乡位于衡山县北部,距县城25公里,区域总面积47平方公里,下辖18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3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4532人,所辖面积与人口在全县17个乡镇中排名靠后。但岭坡乡东与福田铺乡交界,南与望峰乡、南岳区毗邻,西邻白果镇,北与湘潭县接壤,身居两县五乡交汇之处,省道314线贯穿全境,潭衡西高速至南岳快速干线互通已纳入规划,即将开工建设,为旅游发展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
(二)资源丰富,但未形成规模。全乡以传统种植业为主,拥有耕地8751亩,其中水田8482亩、旱土269亩,土壤和水文条件得天独厚,粮食产量稳定,传统种养殖业发展较快。同时,岭坡乡属典型的山丘地带,森林资源丰富,占有面积达4624.3公顷,森林覆盖率为62.03%;林业开发品种主要为楠竹、杉木、马尾松等;矿产资源有少量的黄金、铅、锌、钠长石、瓷泥分布,但都缺乏产业支撑,没有形成规模和产业链。
(三)文化厚重,但无品牌效应。岭坡乡历史悠久,人文厚重,拥有较丰富的“根亲文化”和儒道文化资源,拥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南宋丞相赵方墓(又称天子坟);已开发打造野莓谷(位于福星村境内)和衡山丹霞地质公园(位于合营村境内)两大自然风景区;更有清献书院遗址、黄石真人庙、部队营房旧址等历史人文景观。由于自身包装不够、对外宣传不多,至今没有形成持久良好的旅游品牌效应。
(四)科学决策,善于统筹兼顾。2011年5月,岭坡乡新一届领导班子提出总体发展思路:把握“四个坚持”,力争“四个突破”,打造“四个岭坡”。即:坚持开发带动,城镇建设力争新突破;坚持项目支撑,民生改善力争新突破;坚持旅游助推,科学发展力争新突破;坚持作风保障,工作成效力争新突破。在这篇大文章中,尤其以建设打造“生态宜居第一乡,旅游养生首选地”为目标,真正将发展旅游经济、提升旅游产业影响力提上了议事日程。
二、 客观评价统战成员的现实作用和现实力量
在推进生态人文旅游的过程中,岭坡乡要结合“同心乡村”创建活动,充分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积极因素,充分发挥统一战线作为党的政治联盟的统一思想、协调关系的优势,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知识技术密集、人才荟萃的优势,为开展工作提供智力、财力和影响力支持。
(一)统战成员具有重要依靠力量。他们人数较多,文化层次较高,有广泛的社会联系。据统计,岭坡乡有近八百人的统战成员,分布在行政、教育、金融信贷、房地产、商贸物流、餐饮等领域,都有为家乡服务、改变家乡面貌的强烈愿望。他们是建设家乡、服务群众不可缺少的力量,也是对外沟通、推介家乡的前沿力量。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统战组织广大成员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前提下,需要充分发挥本组织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的功能,为家乡建设与发展贡献力量。
(二)统战成员具有重要战略价值。统战成员能仅仅围绕岭坡乡改革发展大局,积极整合优势资源,开展一系列贴近群众需要和富有成效的实践活动,能够促进党政关系、干群关系、阶层关系和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凝聚各方面的力量;能够为建设岭坡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各种问题反映社情民意、协调利益关系、凝聚智慧共识。同时,统战组织作为一定社会政治力量的联合,方便联系广大人民群众。
(三)统战成员具有重要资源优势。统一战线聚集了一部分先富起来的非公有制企业家、工商界、个体老板和名人,他们在各自领域均有所建树,在行政、教育、金融、餐饮、商贸物流等领域有较大优势,享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智力资源,能够在建设家乡过程中,就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发展中的一些重大问题提出真知灼见,能够反映广大成员和各自所联系群众的意见和愿望。
三、宏观把握统战助推旅游产业发展的主线和任务
近年来,挖掘资源潜力、发挥资源优势、服务旅游经济已成为岭坡乡党委、政府的既定方针,并在实践中牢固树立了做强文化统战,促进旅游文化产业就是抓经济、抓文化、抓发展的思想理念。为此,当地党委、政府立足已有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优势,努力打造旅游文化产业品牌,对全乡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进行科学规划和总体策划,提炼出寻根文化、儒道文化等旅游文化产业精品,为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树立标杆,定位方向。同时,结合乡镇“同心乡村”创建活动,应该要做好以下几方面:
(一)坚持以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为切入口,建立合作关系。以举办岭坡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系列活动为契机,促成岭坡籍或外籍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工商界人士以及统一战线各类组织,与一部分行政村结对帮扶,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适时制定并实施中长期合作规划和措施。如组织编制岭坡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与规划,需要对南宋丞相赵方墓、清献书院进行整体修缮,可争取当地成功人士与城前村、福星村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争取社会力量投资。依靠老年协会与统战成员中高中级知识分子,积极挖掘和整理编撰历史文化遗产的民间故事和传说,并将这些民间传奇故事和传说融入其中,使其更加鲜活形象。
(二)坚持以旅游拉动经济为导向,推动全面对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运用各种宣传形式,创新旅游推介战略,形成宣传态势和跟踪推介攻势。积极联系省市有影响力的新闻媒体,利用电视台、报纸、手机短信、微信平台立体宣传岭坡,第一时间报道岭坡的旅游文化产业动态。组织统战成员中的专家学者编印《岭坡史话》、《根在岭坡》等书籍及旅游宣传画册;同时,通过统战成员举办团拜会、联谊会的形式,加强与赵氏等多个姓氏宗亲的联系,打造寻根游,让越来越多的海内外宗亲来此寻根问祖。
(三)坚持以继续发挥统战优势为口号,实现合作共赢。全力把旅游文化产业品牌做强做大,将其作为统领城镇化发展、旅游开发、招商引资和文明创建工作的有力抓手,吸引更多岭坡籍或外籍商人和企业落户家乡,为小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提供助力。以促进产业发展、支持创业就业、改善基础设施、美化村居环境、提高文明素质、加强社会管理为重点,推动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上新台阶。探索扶持两个以上可持续的特色产业,形成“一村一品”发展态势,不仅使村集体经济和村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社会矛盾有效缓和,生态环境大为改善,群众安居乐业,村民的幸福指数也得以提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